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与自由贸易协定研究的国际背景
1.1.2 环境与自由贸易协定研究的国内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
1.6 内容结构和技术路线
2 环境与贸易协定理论基础研究
2.1 环境与贸易理论
2.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1.2 “污染天堂”假说
2.1.3 贸易诱致型环境退化假说
2.2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
2.2.1 贸易促进环境论
2.2.2 贸易损害环境论
2.2.3 中立观点
2.3 贸易、环境及治理体系
3 环境条款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3.1 环境条款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发展
3.2 主要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情况
3.2.1 美国
3.2.2 欧盟
3.2.3 加拿大
3.2.4 韩国
3.2.5 新西兰
3.2.6 日本
3.2.7 印度
3.3 推动或拒绝设置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原因分析
3.3.1 推动设置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原因分析
3.3.2 拒绝设置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原因分析
4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主要内容分析
4.1 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主要环境内容分析
4.1.1 自由贸易协定主体文本所包括的环境条款
4.1.2 独立环境章节或附属环境合作协定中的环境内容
4.2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内容案例分析
4.2.1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附属协定《北美环境合作协定》
4.2.2 《美国一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
4.2.3 《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
4.3 环境条款谈判的主要分歧点
5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合作条款分析
5.1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合作总体情况分析
5.2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合作条款的时间演化
5.3 自由贸易协定中涵盖环境合作条款的主要动机
5.4 环境合作的类型
5.5 环境合作的资金机制及制度安排
5.5.1 资金机制
5.5.2 制度安排
5.6 环境合作的具体领域
5.6.1 支持多边环境协定的实施
5.6.2 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及环境技术传播
5.6.3 能力建设
6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6.1 国家间争端解决方式概述
6.1.1 政治性的争端解决方式/外交方式
6.1.2 准司法性的争端解决方式
6.1.3 司法程序
6.2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纠纷
6.2.1 传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争议
6.2.2 源自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章节的新型环境纠纷
6.3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6.3.1 自由贸易协定中独立的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6.3.2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其环境章节中争端解决条款的关系
6.4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争端解决案例分析
6.4.1 《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
6.4.2 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6.4.3 APEC:贸易与环境章节
6.5 环境争端的场所选择和法律适用
6.5.1 争端的管辖场所
6.5.2 法律适用
6.5.3 个人诉讼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7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
7.1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总体情况及特点
7.2 开展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7.3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
7.4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体系
7.4.1 美国——环境评价(ER)
7.4.2 加拿大——战略环境评价(SEA)
7.4.3 欧盟——可持续性影响评价(SIA)
7.4.4 美国与欧盟评价方法的比较
7.5 案例分析
7.5.1 《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评价
7.5.2 多哈回合可持续性影响评价
7.5.3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环境评价
8 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分析
8.1 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现状
8.1.1 在建自由贸易协定概况分析
8.1.2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特点分析
8.2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条款
8.3 案例分析:《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
8.4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及原因分析
9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发展趋势分析及对中国的政策建议
9.1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发展趋势分析
9.2 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对中国的建议
9.2.1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基本立场和目标
9.2.2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设置的基本原则
9.2.3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设置的主要策略
9.2.4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谈判的措施保障
9.2.5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实施和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