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
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核心管理课程。
卓越领导的三项修炼,管理公司的三大关键。
会用人:培养一群解决问题的人,把庸才变成干将。
会执行:完成任务的学问,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会沟通:沟通的本质是协调,会说还要会听。
3堂课30个步骤120条法则,告诉你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搞定三件事,没有带不好的团队、没有管不好的公司。
李亚东所著的《管好公司三件事(会用人会执行会沟通)》对每一个法则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熟练掌握并巧妙使用这些法则,有助于领导者管理好自己的公司。
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老板的三项修炼。一是用人管人的修炼,二是执行能力的修炼,三是沟通能力的修炼。想管好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能力是一种大智慧,是一门大学问,更是一门大艺术。
李亚东所著的《管好公司三件事(会用人会执行会沟通)》详述了领导者识人、用人、管人的艺术,领导者讲话沟通的艺术,领导者制定、执行制度的艺术等内容。全书语言平实凝练、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认真阅读本书,每一个想让自己的企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领导者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知人善任,从萧何月下追韩信说起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只好东求西讨地向人家要一点吃的。有一次,他挎着宝剑在街上行走,一个恶少拦住他说:“你敢用剑杀了我吗?不杀,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不跟他计较,就从他胯下钻了过去。恶少和周围人哈哈大笑,说他是胆小鬼。项梁起兵反秦,韩信背着仅有的一把宝剑去投奔,在项梁手下当了一名小兵。项梁战死以后,韩信又跟着项羽做了郎中的小官。他曾几次给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一气之下,离开项羽,投奔到了刘邦门下。刘邦也没有发现韩信是个人才,只是叫他做了个治粟都尉,负责经办粮草一类的事情。
最早跟着刘邦起兵的萧何,是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萧何曾经找韩信谈过几次话,发现韩信是个了不起的将才,准备找机会向刘邦推荐。可是还没有等萧何推荐,韩信却以为刘邦不肯重用他,就在一个晚上,背着宝剑,偷偷地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很是惋惜。他来不及向刘邦说一声,就骑上一匹快马,乘着月色,亲自去追赶韩信。
韩信匆匆忙忙地出去,由于道路不熟,又找不到人问路,正在山谷中徘徊。他借着月色,看见远远的一个人骑着快马追来,吓了一跳,赶紧没命似的向前飞跑。萧何看清楚前面使劲奔跑的那个人,正是自己要追赶的韩信,就大声呼喊:“韩壮士!请停一停!”
韩信听出来是萧何的声音,他知道萧何很赏识自己的才能,就停了下来。
萧何赶快下了马,拉着韩信的手,着急地说:“韩壮士,你不能走!汉王是重视人才的,只要我向汉王一说,他准会重用你。请你不要性急,稍等几天!”
韩信看萧何真心想推荐他,就放弃了离开的打算,跟着萧何回来了。
当萧何追韩信的时候,有的话一传两传地传错了,说萧何也逃走了。这一下可急坏了刘邦,他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急得饭也吃不下了。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责问他:“你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 萧何说:“我追逃走的人去了。”
刘邦问:“你去追谁?”
萧何说:“我追韩信。”
“将士逃亡的很多,别人你都不追,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他不就是钻裤裆的那个小子吗?”刘邦满不在乎地说。
萧何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大王不可小瞧他。别的将士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却找不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做汉王,韩信的确用处不大;如果想要争夺天下,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万万不能缺少。”
刘邦叹一口气说:“唉!我当然要争夺天下!我怎么能在这穷乡僻壤待一辈子呢?”
萧何说:“大王既然想打天下,那就应当重用韩信。您能用他,他就会留在这里;您不用他,他早晚会走的。”
刘邦说:“照你这样说,我就封他为将军。”
萧何说:“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做个将军太屈才了。”
刘邦说:“那我拜他为大将军如何?”
萧何说:“那太好了。”
于是,刘邦让人去把韩信叫来,说要拜他为大将军。萧何听了赶紧制止说:“大王平时对人不讲礼教,今天拜大将军可不能像平日那样,随随便便把人叫来。您如果真心实意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就应当选定一个好日子,吃三天素食,然后筑坛拜将。这样才显出您爱惜人才的诚意。”
刘邦认为萧何说得有理,就真的照着实行,找了一个好日子,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之后,觉得自己施展才能的时候到了。他给刘邦详细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韩信认为能够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只有项羽一人。项羽虽然勇猛,但是不会用人;对别人表面上很仁慈,其实很吝啬;更严重的是他失掉了民心,老百姓都很怨恨他。要打败项羽并不难,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行。韩信建议刘邦要放手任用勇敢善战的人;得到胜利以后,要把封邑土地封赏给有功之人;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争取民心,把老百姓拉到自己这边来。韩信给刘邦贡献具体的策略说:“被项羽分封在关中地区的三个秦朝降将,即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原先帮助秦始皇镇压老百姓,是老百姓最痛恨的,可以先拿这三个人开刀,然后再往东去跟项羽争锋,夺取天下。”
韩信对形势的分析很是中肯。刘邦听后高兴极了,握着韩信的手说:“萧何言得韩信方能得天下,果然是!果然是!”他觉得与韩信相见恨晚,决定立即照着韩信的话,东进去和项羽争天下。
韩信一直摆脱不了大材小用的命运,项羽用他,但是只让他做个郎中的小官,刘邦用他,也只是让他做个管粮仓的小官,弄得韩信始终不得志,苦闷没有出路,不得已,才逃走了。我们说一口大得能装下一头牛的锅,肯定装得下一只鸡,话虽这样说,但是如果任由一口装得下一头牛的锅去煮一只鸡,是不是人才浪费呢?所以,小材大用出问题,大材小用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改变,问题就更大了。
P4-6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产品日益丰富,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这一切,在改变社会生活、促进公司发展的同时,又给公司领导者带来了考验,促使公司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迎接挑战。
对于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来说,有一些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否则将无法履行应担负的职责。也就是说,如果领导者缺少了某些必备的能力的话,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将不可能发挥出正常的效力。一个公司的兴衰成败,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中外公司概莫能外。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大到国家、公司,小到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理工作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一块受保护的领地了。任何公司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论其原来的基础如何,所有的公司在竞争中都必须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游戏规则。这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在新的形势下,国内的公司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赢得竞争;作为公司领导者,就必须做好自身的修炼。
公司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公司的兴衰成败。每一位高明的领导者都应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管理的火候,并不断学习和尝试更先进的管理方法。
从公司经营实践中看,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领导者的以下几项修炼。
1.用人、管人的修炼
如何识人、用人、管人,这是任何一个公司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高明的领导者提拔人才,普通的领导者使用庸才,糟糕的领导者喜欢废才。领导者用人、管人的关键在于了解人、洞察人,对人才进行详细的分辨和判断,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使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施展才干。舍短取长,则天下无不用之才;取短舍长,则天下无可取之人。
公司管理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管理。领导者在公司的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培养领袖气质;贯彻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掌握识人、用人、管人的艺术,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2.执行能力的修炼
执行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公司腾飞的助推器。只有执行,才能把口头上讲的理论、纸上写的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执行,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执行任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想彻底落实工作,必须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除执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执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需要找出应对问题的方法。
3.沟通能力的修炼
在领导过程中,许多工作都是靠沟通来完成的,领导者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领导者慷慨陈词,会使对方产生共鸣,有利于工作开展;领导者说话得体,言之有理,会使权威自立,上下一心。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领导者成功人生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很难想象,一个口才欠佳的领导者,如何在现今的工作环境中支撑局面,稳步攀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事实上,一个领导者的说话能力是考察领导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领导者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
想管好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能力是一种大智慧,是一门大学问,更是一门大艺术。为此,本书详述了领导者识人、用人、管人的艺术,领导者制定、执行制度的艺术,领导者讲话沟通的艺术等内容。全书语言朴实凝练、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认真阅读本书,每一个想让自己的公司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领导者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