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宛若一副展开的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代小无编著的这本《行走在民国(1)》充分展现出了小人物的生活与生存,带着我们深入到民国,去体会历史人物的一笑一颦、一饮一啄。
历史每一次转折总会对生活造成冲击,即便是小小酒桌上,都能折射时代变迁。社会名流优雅闲适的同时,草根底层怎样在苦苦挣扎,百乐门一掷千金如何摆谱,黄包车夫为了抢生意彼此打架,帮会收取保护费有哪些潜规则……还原最真实的民国社会风貌。
白云苍狗,昔日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在和平的年代回望民国,心中总会涌起莫名感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走在民国(1)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代小无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宛若一副展开的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代小无编著的这本《行走在民国(1)》充分展现出了小人物的生活与生存,带着我们深入到民国,去体会历史人物的一笑一颦、一饮一啄。 历史每一次转折总会对生活造成冲击,即便是小小酒桌上,都能折射时代变迁。社会名流优雅闲适的同时,草根底层怎样在苦苦挣扎,百乐门一掷千金如何摆谱,黄包车夫为了抢生意彼此打架,帮会收取保护费有哪些潜规则……还原最真实的民国社会风貌。 白云苍狗,昔日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在和平的年代回望民国,心中总会涌起莫名感慨。 内容推荐 在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民国时代,如今尚且大名鼎鼎的牛人们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的日常生活又过得如何?普通公务员鲁迅先生的月薪有多少?南京政府考公务员会有哪些程序?女神的气质是如何熏染出来的?小学都没毕业的文人,怎么才能当上大学教授?扬名上海滩的青帮,“家里”有哪些规矩? 民国人的生活状态,与今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迥然不同。大腕也曾是热血青年,为了理想努力;名媛也爱逛街淘宝,自己设计衣服款式,与国际接轨;大师们西装与长袍共存,从不断冲撞中蹦出思想的火花;屌丝的性意识在压抑中萌动,而女神们爱得理性又纠结…… 在代小无编著的这本《行走在民国(1)》中,您所熟悉的人物,将一一登场,展现出他们的生存百态。走在民国,得有点“范儿”…… 目录 第一章 潇洒闯进文化圈(文化圉的道道) 跟着和尚喝花酒 上海滩的堂子 “做花头”的规矩 留学日本,玩转东京 要学就学东京腔 嫖日妓也是“爱国” 当一个社交达人 完美自我营销 头号证婚人 鲁迅先生的科长生涯 在北京买房 科长的收入 有一支笔,你怕什么? 从军与从文 模范情书 玩文字的规则 杂志的诀窍 报纸的风险 第二章 轻松混迹军政界(军政界的门路) 兄弟就是借来用的 大哥带我一程 算计只能偶为之 气势汹汹的电报战 通电之威 兵马未动,电文先行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大佬的权力游戏 军阀的口是心非 威风自己打出来 读军校就得会打架 打仗必有狠劲 在民国考公务员 想做官,自己考 要实力,也要运气 笔杆子的作用 檄文的功效 做得好不如夸得好 第三章 八卦就那么点事(娱乐场的事儿) 小心被盯住私德 女色,重磅炸弹 风流与国事 像名媛一样生活 功德林的饭局 眼光的重要性 会娱乐也能立足 鸳鸯蝴蝶不是梦 惹才女别过火 电影是这样玩的 从交际花到影星 当导演并不难 看戏需要耐心 不懂京剧,可以学 腕儿级的“皇二子” 千万别跟女人打官司 捧臭脚惹的麻烦 闲话“扬州事件” 第四章 行走江湖不可大意(江湖上的规矩) 找洪门当靠山 五圣山与洪兴 宗师名帖行遍天下 去四川“嗨”个袍哥 堂口的礼数 大爷的威风 如何加入青帮 家里的规矩 大香堂和拜山门 青帮的交接 码头上的规矩 闻人的底线 跟杜月笙学做人 目光要准 面子是自己挣的 赌场里的机关 俱乐部和花会 赌场中的奇葩事件 试读章节 如果您腰缠万贯,能随便请别人吃花酒,是不是也能自己大大咧咧叫局呢? 当然不能。 堂子有堂子的规矩,作为上流人士,您绝对不能有土豪做派。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主儿多了去,大家都得讲游戏规则不是?您想点素不相识的校书,最好由常客介绍,在局票上写明是代那位熟客叫局。等对方来了之后,熟客可以介绍她“转局”坐在您的身边。 苏曼殊喜欢吃花酒,也喜欢替人家“叫局”。据包天笑记载,苏曼殊曾给鸳鸯蝴蝶派的高手毕倚虹叫过一局。某日,一群文人相会,到场的人都有熟悉的局可叫,只有毕倚虹没有。苏便道:“我昨天在惜春老四家,见一女娃儿,颇娇憨活泼,可取材也。”有人接话:“和尚正法眼藏,必无错误,何妨叫来一看。”花笺飞去,不到半小时,人就来了。谁料和尚不经意推荐的这个女子,竞支配了毕倚虹半生的命运,下文详叙。 若是您第一次跟某校书相处,叫作“打样局”。打样局“犹之商店中参观货场”,不可造次,这样才能赢得芳心。民国年间有报纸刊文指导:“如在报上见其绯闻,而叫打样堂差者,切不可举其隐秘相询,以免惹其心中不快,而冷淡你……不可太放浪,以免露出极相。”“打样局”的时候,不可贪多,即便您有钱,也显得您花心,会给校书们笑话,被说成“垃圾马车”。这样一来,人家就不会专心应酬,觉得掉价。也就是说,即便有钱,咱也不能像个土包子。打样之后,您下次就能以自己的名分叫局了。但最好固定只叫一人,时间一长,关系就密切了。 为什么苏和尚能徜徉烟花之地呢?就是因为他懂得校书们的心思,同为天涯沦落人,他对众校书从无亵玩之意,为她们赋诗,为她们作画,为她们排遣身世沉沦的伤感——最重要的是,他还肯砸钱为校书们争面子。 有人统计苏曼殊的残账,发现用于“青楼楚馆”的开支多达1877元,而当时女仆月工资仅1元。曾有朋友在青楼大声批评苏曼殊:“你是和尚,和尚本应戒欲,你怎么能够这样动凡心呢?”苏曼殊笑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动了凡心?” 叫局的花销其实并不大,苏曼殊不仅喜欢叫局,更喜欢“做花头”,那就相当烧钱了。 “花头”是一种记账单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当于大洋12元,折合现在的物价,扩大300倍,3600元。 “做花头”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称为“摆花酒”:找个由头,为某校书庆祝生日,或者故意给某校书长脸,在堂子里办宴席,每桌正式8人,一桌子花酒称为一个“花头”。“做花头”要支付固定的酒菜钱,外加给琴师、佣人的犒赏,合计下来也得十三四个大洋。如果酒水喝多了,账单数字过大,做东的也会让客人出一点。第二种是在堂子里请客“碰和”,也就是打麻将。通常是先上酒席再打麻将,每人都有美女相陪,高档水果茶叶奉上,打一圈麻将也算一个“花头”。 如果您办了五桌花酒,一次就能花掉六七十大洋,折合多少钱呢?大约相当于如今2万元。不过,购买力这玩意儿也不好折算。按照当时黄包车夫的收入水平,每月只有三五个大洋,您请一次客,够他们忙活一年了。故时人感叹:“在妓家吃一席酒,可救穷人半年粮。” 每逢立春或者冬至,以及某位校书的生日,长三都会请熟客帮忙“做花头”。此时,如果某校书没人捧,那就会很丢面子。苏曼殊每次不等人家开口相求,便主动来了,而且每次都摆好几桌,特给面子,自然能得到校书们的格外垂爱。 民国时没有手机,请人赴宴往往要提前几天通知。可苏曼殊不一样,他兴致一高,直接拿堂子里的铜牌给黄包车夫去接人。铜牌上都刻有不同的花纹,如桃、杏、荷花等,称为“轿饭票”,在市面上能兑钱,堂子也会回收。 但凡是男人,估计都不会谢绝这种宴席。某文人记载受邀后的遭遇: 客人到后,侍应摆好台面,然后高叫“筛酒”,这是叫各房校书入席陪客。等客人入席举杯之际,侍者又叫“起炒”,声音略逊于前面那声“筛酒”。先上小吃,继上大菜,最后是米饭或稀饭。上主菜的时候,校书一个个地唱曲,乐师在一旁吹奏、操弦、击鼓伴奏。接着是校书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席间,侍者都在叫“添酒”,客人喝糊涂了,若是生客,堂倌就上兑了水的酒…… 做花头愉人悦己,且看一段民国年间的文字: 做花头,为客人冶游妓院中的一出重头戏,亦是狎客显出面子的时候……凡狎客在妓家做花头的那天,最受妓家的奉承,一呼百应,应酬周到,犹其余事。徵花作伴,歌曲娱客,声达户外。左拥右抱,可得享尽艳福。酒后席散,得逢机会,还可挟其所好的妓女。遂其月圆的好梦。所以游其地者,常忘白驹的易过,做主人的开心愉快,自可不言而知了。 奇怪的是,花和尚苏曼殊喜欢逛青楼,阅人无数,却一直守身如玉,不破佛门戒规。朋友们说:“曼殊出入酒肆花楼,其意不在花,也不在酒,不过凑凑热闹而已。”他最喜爱而又颇多往来的青楼女子有素贞、花雪南等数人。P8-11 序言 陈丹青先生在其文章《赳赳民国》中谈到一个词,“民国范儿”。什么是民国范儿呢,评论界各有各的理解,大约是生为民国人,强大的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文学识、独立的行为品格、悲悯的儒生心态,一件都不可少——有了这四样,您定可行遍民国。 民国肇始,坊间均传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募得粮饷无数,中华崛起指日可待。先生却坦然告知:“文身无长物,唯革命精神。”先生缔造共和,数十载奋斗屡仆屡起,谷底浪尖,不改本色。 国学大师章太炎特立独行,蔑视权威,为追求自由民主之真谛而奋不顾身:早年于租界办报,有“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之语,引起清廷震怒,入狱;受孙中山之邀执掌同盟会机关报,讽刺孙搞个人崇拜,大骂;被袁世凯聘为“国师”,老袁镇压二次革命,他执意进京找袁说理,遭软禁,狂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自命“中华民国遗民”,对蒋介石独裁,痛骂;“九一八”事变后,骂国民政府,甚至给蒋介石出主意“不如将东北三省送与红军,给与武器,让其抗日”……一生反抗权威,宣扬自由,骂人无数,“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伟人有伟人的气度,草根有草根的追求。起点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 譬如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因家庭经济问题不得不辍学归来。父亲早逝,母亲年迈,几个弟弟年纪还小。作为长子,他必须承担起家庭责任。先生在《自传》中说:“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回国后,鲁迅在杭州和绍兴的一些学堂教书,每月薪水三十多,偶有文字换烟钱,勉强撑起一大家。适逢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鲁迅受好友推荐到教育部任职,部长正是老好人蔡元培——未来的北大校长。因此,鲁迅与北大结缘,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标杆。 陈独秀,早年不过一秀才,蔡元培执掌北大后正式致函教育部请陈担任文科学长,函后随附履历:“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陈独秀一没有获得过日本大学的毕业文凭,二没有担任过安徽公学的教务长,三也不曾就任安徽高等学校校长。让他得以进北大的履历,就是两个字“造假”。当然,造假者不是陈独秀,而是蔡元培。蔡元培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证件。 除了政界名流和文坛英才,那个时代的大小名流都很有趣,本职工作做得好与坏不重要,非得有点其他雅好,才算活得精彩。 譬如大小政客,不少人喜欢唱戏,不会唱两口西皮二黄,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军人喜欢充文人,不穿军服,偏爱长袍马褂,诗酒唱和,直率粗鲁却也显得淳朴可爱。策士喜欢谈兵,一有机会就穿回戎装,挂上指挥刀照相留念。 尽管军阀割据,时不时战火纷飞,民国人依然坚强而乐观地生存着,于动荡中寻得几分慰藉。普通公务员虽达不到高薪养廉的程度,小日子却也悠游;小学都没毕业,并不妨碍当上大学教授;女神的气质,在几代书香的熏染下逐渐凸显;崛起于江湖的帮会大佬,对“家里”规矩始终尊崇…… “民国范儿”,其实是个难以量化的概念,落到实处时必然散碎,不自觉间,却彰显在生活百态之中。而民国人的生活,与今日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迥然不同。大腕儿也曾是热血青年,为了理想而努力;名媛也爱逛街“淘宝”,亲自设计衣服款式,与国际接轨;大师们西装与长袍共存,从不断冲撞中进出思想的火花;“吊丝”的性意识在压抑中萌动,而女神们爱得既理性又纠结…… 历史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宛若一幅展开的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本书作者推翻了“成功者写史”的套路,而以大人物、大事件作为背景,充分展现出了小人物的生活与生存,带着我们深入到民国,去体会历史人物的一笑一颦、一饮一啄。 其实,无论革命也好,争霸也罢,历史每一次转折总会对生活造成)中击。即便是小小酒桌上,都能折射时代变迁。社会名流优雅闲适的同时,草根底层怎样在苦苦挣扎,百乐门一掷千金如何摆谱,黄包车夫为了抢生意彼此打架,帮会收取保护费有哪些潜规则…… 不纠结“革命与改良”利弊的关系,只关注“人民怎么才能活得更好”。叙而不作,见仁见智。还原真实的民国社会风貌,以游记散文的笔法娓娓道来,同时穿插着秘闻故事(资料均出自民国年间文人的笔记),真假不知,读起来却很有意思。 白云苍狗,昔日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在和平的年代回望民国,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