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苦行亚洲腹地的“大篷车课堂”/李希光
自序:塔里木腹地新闻教育何去何从?
第一部分:实践作品
一、社会
帕米尔高原上的足球梦
飘落的“蒲公英”
夙愿
枣伤
二、手艺
最后的土陶
喀什第六代土陶艺人
最后的布艺
探访桑皮纸之乡
失落的达斯坦
天籁加依·都塔尔
寻访“切糕”
三、人物
红色情怀
行走在中国最西边陲的农民女记者
守望塔里木河的老知青
于田河边的孤独者
村医马鹏程
四、教育
路在何方
高校“边缘人”
帕米尔高原的特岗教师
下克拉小学之殇
胡杨深处的坚守
在南疆基层学校实习的那些事儿
五、文化
画刀郎
多浪足迹
刀郎味道
六、历史
送你一束沙枣花
被遗忘的知青
最后的中国远征军
第二部分:创作随笔
“该给予被采访者平等和尊重”
“专业创作是一件辛苦但快乐的事”
“呈现边缘群体的处境”
“为了寻找更好的故事”
“收获的是新闻理想和人文精神”
“这种淳朴已经不多见了”
和脑瘫患儿在一起的日子
喀什纪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