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解读易经的著作多停留在猜谜、训诂、算命附会的层面上,大众仍苦无一部通识简易的著作。作者余世存取伏羲先天卦序,按照64卦的卦辞爻辞演绎体例,第一次系统地做了易经的现象还原,即在原初意义上易经八卦和64卦是计算,卜字是竖杆用以观测太阳阴影来计算时间,占、卜、贞、筮等也均是计算时间,从而证实易经是三代以至先秦中国人的日用卦历,是人们生活的百科全书,由此探讨了卦时与现代人的关系和命卦与个体命运的关系,@了北半球古今中外上千名人和相关历史人文典故,目的在于把群经之首的易经原典真正还给读者,充分体认和感悟明心见性、乐天知命、自觉自悟、协同进化、唯变所适的人生境界,进而对全球化时代做出中华文明自己的贡献。这是《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一书的意义所在,也是古往今来中外圣贤们对大时间周期思考的某种延续——唤醒沉睡如木乃伊般的心灵。
本书是轴心时代流传下来唯一未被大家公认读懂的人类经典!
易经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因其艰涩难懂,解读易经原典者自古以来代不乏人,但是却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被复杂化,要么被玄学化。这与中国上古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防火墙运动——颛顼“绝天地通”和文王后天卦序的割裂相关。其结果导致普通人无权研究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禁区,知识的生产和发布由此被垄断,进而堕入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中轮回……
余世存认为,易经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叙事。与其他易经著作不同,本书的六十四卦的顺序,采用伏羲先天卦序,而不取文王后天卦序,意在对中华千年经典做出新的阐释。本书第一次对易经做了系统还原,指出易经是中国人的日用卦历,不仅古今通适,而且也与个体生命的人间轨迹密切相关。作为例证,全书收录了北半球近千位世界名人,——与六十四卦相校验,这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作者以《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为书名,意在唤醒人们沉睡如木乃伊般的心灵,进而实现天、地、人自由和谐共处。
本书出版说明
自序——为什么要回到易经
一、从冬至到立春
地雷复卦·动而顺:太阳回来了
(西方圣诞节)
山雷颐卦·动而止:从口福到养生
(元旦)
水雷屯卦·动而险:种子萌芽
风雷益卦·动而入:行贿与受贿
震卦·动而动:经受考验的震动
火雷噬嗑卦·动而明:从吃喝到刑罚
(国际海关日)
泽雷随·动而悦:带肉到高丘祭祀
天雷无妄卦·动而健:当女人不在场时
(世界湿地日,世界麻风病日)
二、从立春到春分
地火明夷·明而顺:保存火种的艰难时刻
(国际气象节)
山火贲卦·明而止:山南花开和男欢女爱
(西方情人节)
水火既济卦·明而险:渡船靠岸了
(国际母语日)
风火家人·明而入:看见风火,自家的方向升起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雷火丰·明而动:豆荚长得真肥茂
(中国爱耳日、雷锋纪念日)
离卦·明而明:善待黄牛
(国际妇女节,中国保护母亲河日)
泽火革·明而悦:煮毛皮制革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植树节)
天火同人卦·明而健:家家请人春耕忙
(世界消除种族歧视日,世界森林日、水日、气象日)
三、从春分到立夏
地泽临卦·悦而顺:封山育林
(世界戏剧节)
山泽损卦·悦而止:青黄不接手剥笋
(西方愚人节)
水泽节·悦而险:节制
(世界卫生日,中国清明节)
风泽中孚·悦而入:孵化小鸡
雷泽归妹·悦而动:哪个妙龄女子不怀春
火泽睽卦·悦而明:左顾右盼测水平
(世界法律日,世界读书日、图书和版权日、知识产权日)
兑卦·悦而悦:民忘其劳的欢乐
(国际劳动节)
天泽履卦·悦而健:发明鞋子,脚踏实地
(中国青年节)
四、从立夏到夏至
地天泰卦·健而顺:天地交通
(西方母亲节,世界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
山天大畜·健而止:六畜兴旺
(国际家庭日,国际博物馆日)
水天需卦·健而险:等待雨水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风天小畜·健而入:风助农事
(世界无烟日)
雷天大壮·健而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国际儿童节,世界环境日)
火天大有·健而明:夏天仍有肉吃
(世界海洋日,中国爱眼日)
泽天央·健而悦:麦熟抢收决战时
(世界防治荒漠和干旱日)
乾卦·健而健:六龙天行
(西方父亲节)
五、从夏至到立秋
天风姤卦·入而健:藏污纳垢
(国际奥林匹克目、禁毒日,联合国宪章日,中国土地日)
泽风大过·入而悦:夏日渡河与建造房屋
(国际建筑日)
火风鼎卦·入而明:夏日炎炎如鼎炉
(国际合作社日)
雷风恒·入而动:永恒的漩涡
(世界人口日)
巽风卦·入而入:秋风的命令
水风井·入而险:农耕时代的公共财产
山风蛊·入而止:生虫了
地风升·入而顺:攀登与收获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六、从立秋到秋分
天水讼·险而健:有了收成起纠纷
(国际土著人日)
泽水困·险而悦:旱情出现了
火水未济·险而明:船在水上漂
雷水解·险而动:雷雨交加
风水涣卦·险而入:洪水肆虐
坎水卦·险而险:沟壑纵横
(国际扫盲日)
山水蒙卦·险而止:中国山水
(国际民主日,中国教师节)
地水师·险而顺:秋高马肥,作战消遣
(国际和平日)
七、从秋分到立冬
天山遁卦·止而健:寻找新家园
(世界无车日,世界旅游日)
泽山成卦·止而悦:感受秋天
(国际音乐节、老年人日,中国国庆节)
火山旅·止而明:观光
(国际动物日,中国旅游黄金周)
雷山小过:山上的雷声
(世界镇痛日、关节炎日)
风山渐·止而入:树的年轮
(西方蓝色情人节,世界洗手日、粮食日、消除贫困日)
水山蹇·止而险:吃寒而不良于行的腿脚
(世界骨质疏松日)
艮山卦·止而止:凝重的秋山
(国际裁军与发展周)
地山谦·止而顺:山藏于地的美德
(西方万圣节,世界勤俭日)
八、从立冬到冬至
天地否卦·顺而健:天地不交
(西方“光棍节”)
泽地萃·顺而悦:丛生抱团
(世界大学生节)
火地晋卦·顺而明:火盆取暖
(世界问候日)
雷地豫·顺而动:防火防盗的舞蹈
(美国和加拿大的感恩节)
风地观卦·顺而入:风行大地、观礼象舞
(国际残疾人日)
水地比·顺而险:团结、平等、博爱
(世界人权日)
山地剥·顺而止:刻薄与硕果仅存
(世界强化免疫日)
坤卦·顺而顺: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附录 本书相关名人索引
一、从冬至到立春
天地从无极中演变出一个较均匀的太极,即太阳年。太极分两仪,一个太阳年分成阳、阴两半即上半年、下半年。两仪分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即春夏秋冬,与此相对应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象分八节,即震卦、离卦、兑卦、乾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八卦,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外,又加上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八节中的第一节,即从冬至到立春,在公历的每年12月22日前后到2月5日前后。在这四十五六天时间里,上古中国人再均分出八段,即复、颐、屯、益、震、噬嗑、随、无妄八卦。这是从天地生物及人类世界中取象的结果,提取该时段中最典型的象、最经常出现的象、以及八卦和合的新卦象,从而命名,观象系辞。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古典中国人执四象,系辞为“元亨利贞”,系辞为生长收藏,系辞为春夏秋冬,系辞为仁礼义智……这一观象系辞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超越寻常逻辑的直觉,是对对象本体的洞明和揭示,是经验与义理的结合,是计算,也是翻译,具有溯往知来的意义。
冬至后的五六天时间里,即12月22日至28日前后,对上古中国人来说,最大的象就是太阳回来了。“复”字,即是每到此时日脚步回走的意思;复卦时空因而也是喜庆的,在地球北半球的文明中,这是太阳神的生日,西人谓之“圣诞节”。复卦“系辞”中的“朋来无咎”的“朋”,指的是货币、是红包,也是中国人后来的“压岁钱”。这是人们最为经常的生活现象,算不得收贿行贿的送礼。
“冬至大如年”,指的是复卦时空后是人们请客吃饭之时,相当于现在元旦前后的几天,即12月28日至1月3日前后。此时人们嘴巴大动,人人有口福,“颐”字由此形象诞生。对颐养的关注是颐卦的内容,人们系辞是自求口实,并告诫说“观其朵颐者,凶。”引申开来就是要慎言语、节饮食。
颐卦之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即1月3日至9日前后。人们考虑创始的艰难,而以种子的萌芽命名了新的时间,这就是屯卦时空。屯卦是种子破土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它跟困难、艰难的“难”字相连,不宜折腾,因此“系辞”中说“不利有攸往”。而种子又蕴含了无限丰富的未来,故“系辞”说“利建侯”。
屯卦之后,是巽风卦与震雷卦的和合,即1月9日至14日前后。此时风雷激荡,天地大作,盆水溢出,这是“益”字的本义。“大作”,即产品大发明、工程建设等。人们观察工程建设中会有甲乙双方送礼收礼的运作,因而“系辞”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卦时空过后,即1月14日至20日前后,是震卦自身的和合。震卦,既掌此五六天时间,又掌自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六天时间,这是一个长子卦。所以,人们在系辞时重点考察家中的长子是否能够继承、担当大任:“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1月20日至26日前后,是离火卦与震雷卦的和合,这是人们准备腊货、年货的时候,也是一个吃喝的卦时,噬嗑卦由此诞生。人们的吃喝,需要市场交易,赶集由此应运而生,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狩猎与人工饲养并存的上古三代,人们动不动从腊肉里会吃出黄金、箭头一类的物品,同时也会因吃喝而极易产生纠纷。当然,前面的震卦,在对家中长子的考验后,也极有可能牵引出竞争者的不满,纠纷随之而起。人们系辞说“利用狱”,也就是说得有调解工具,即法制的手段。
1月26至31日前后,噬嗑卦的纠纷告一段落,人们要破财消灾,要请客祭祀。把肉撕开祭祀,是谓“隋”。人们带着肉到高丘祭祀,有好事者跟随去看,这一意象大概就是以“随”字命名随卦的本义。随喜、随祭,在农耕社会中没错,元亨利贞。随卦以此有较浓的流行、随和的意味。
1月31日至2月6日前后,这是太阳年的立春之时。古代中国人有鞭打春牛的习俗,这意味着随喜、随祭过后又要展望一年的耕作和收获,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为此告诫说:不要糊涂、空想、痴心妄想,不要指望“不耕获,不菑畬”,不要“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这是乾天卦与震雷卦和合的新卦象,从“无孟”演变成“无妄”的卦名。乾父与震子有责任,而女人不在场,即亡女;但女性缺席易导致父子们横冲直撞,故“系辞”告诫说:“无妄,才能茂育万物。”
P1-4
为什么要回到易经
壬辰春日,我开始了解读易经一书的写作。整个过程很痛苦,也很快乐。有时候坐在书桌前四五个小时,高度紧张,几乎不起身,只能收获一千来字。写到最后,真是因缘际会,我大病一场。在病中,我想起这本书,似乎难以名状,难以向朋友们表述我写的是什么;但我很肯定地说,这本书算是我对父亲交的答卷。我要把这本书献给我父亲的在天之灵。
十来岁的时候,每到春夏之交,父亲经常会串门,回家后高兴地告诉母亲说,问清楚节气了,惊蛰、谷雨、清明、芒种……这样的字眼早就印在我心里了。父亲说,节气很重要,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影响种子的成长,影响收成。“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我当时并不相信,以为早一天跟晚一天有什么差别。当时农村懂得节气的人不多,他们之受尊重,却是我知道的。乡下人有时候会说,搞那么科学做幺事;但在播种这样的“大作”上,他们是虔诚的、严肃的。
很久以后,也就是前两年到大理,再度回到乡下生活。那种农耕文化的记忆似乎一下子回来了。我首先发现了,极古远的时间跟极僻远的空间的有机联系,诸子百家那里的文化原来在偏远的农村有着生动的存在。其次,空间感的扩大,带来时间的绵长,而时间和空间的合一处,有着我们宇宙生成的目的和逻辑。因此,农耕文化构建的宇宙模型,既是对时间、空间的捕捉,又是对有限生物的必然规定。
我们能够想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吗?春天的风、雨、雷、阳光的行处和分布,影响到全年的收成、疫情;春风化雨百日行,春天的第一场风刮过,一百天之后,肯定是一场降雨……我们能够想象农作物的记忆一如数学般准确吗?当三月初,豆类需要肥料的那五六天里,天地的阴阳比例构成的象数正是雷火卦象,天雷地火,给予大地的养分足够豆类疯长,是以先人发明了“堂”字以预言年成的丰收……当作物如小麦需要雨水灌浆、灌浆后需要风干饱满之际,天地间的阴阳象数也正好是水天之需、风天小畜……
当时,在大理跟彝族人、白族人相处,我已经研读了很长时间的易经,只是我仍未理解易经跟这一宇宙模型的关系。在诸子之前,在书经、诗经、礼经等等之前,我们的文化只有易经,那样简单又包罗万象。易经是怎么来的?易经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易经如何用?易经是否真的能够预言天下的命运,或者说,易经是否规定了人的命运……这样的问题一度折磨着我。
我为此给学界的朋友写信,请他们“有以教我”。我甚至打听到孟子易的当代传人,准备去拜访。我还一次次地抄录易经。季蒙、潘雨庭等人的易经著作几乎被我翻烂……但是,从后人或今人的解读中,易经被复杂化、玄学化了。虽然,在研读易经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明白易经的起源极其简单,只是我们需要以更为繁复的方式来表述它,一如西哲把万物解构还原为原子,我们中国人把宇宙万物还原为阴阳,一切都是阴阳的排列组合,阴阳决定了象、数、义、理,阴阳的类聚分化记忆演化出了大千宇宙。
我想象先哲是如何把握世界的。二千六百年前,韩宣子到鲁国,有机会看到了易象等书,他感叹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在当时,最为稀缺的知识莫过于天文历法,所谓对时间、空间的规定,这是农耕社会收成的法宝。制历授时,尧、舜、禹如此相传的,其实是生产生活的合时空规定性的规则。我们今天所谓的挂历,在先人那里,其实就是易卦的卦历。易,是韩宣子看到的这一秘密,又是指导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
但对我来说,真正突破这一点,要感谢张桢先生。这个西北黄土高原上的退休老师,业余时间写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易经的解说。张桢先生以数学老师的精确性,把易经六十四卦的时空起止计算出来。自汉儒之后,千百年间的易经研究者多忘了易卦的历法功能,忘了易经的时空特征。张桢先生不仅强调了易经的这一特性,而且指出易卦的计数功能、文字功能……我为此去渭南澄城县冯原镇去拜访张桢老师。我确认这是一个流落在民间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只是因为际遇,张桢先生未能浮出思想史的水面,但他在学院派和江湖术士之外,贡献了自己的心力。
……
在我们这样观看的一瞬,地上的人事代谢已经数千年。其中人生百年的规律、人世聚散的吉凶……重复了无数次:在某个时间点上,他们必然祭祀亨通;在某个时间段内,他们能够利涉大川;在某个时候,他们南行南征吉利;从某个日子算起,到多少天之后,他们必然能见到小鸡孵化;太阳回来后的多少天内,他们必然多有口福……这些宏大又具体而微的自然和人间之“象”,也为夏商周三代的中国思想家们捕捉、把握到了;他们观象系辞,以照相般的精准记下了自然和人间的“秘密”。这就是易经!
易经以一个太阳年为中心,将无数太阳年重复发生的自然和人事之象归纳总结,说明一个太阳年中的人间轨迹,这也可算为先天之命运。后来者,无不遵循。
因此,不难理解,这些数千年时空间的自然和人事消息,其规律、模型、参数,同样适用于现代中国,适用于北半球的人类世界。这由当代国际社会的建筑、卫生预防等节日跟易卦时空之义理相同即可证明。更为匪夷所思的是,由此足够规模时空演绎出来的参数模型,不仅大至适用于人类世界,也可小至适用个体人生。是以易经诞生以来,中国人就以之测算个人的命运。这种宇宙间各种系统的内在同构,正说明一切系统演进的合宇宙的目的性。借用佛家的语言,易经是三千中千世界,却也适用于三千中小千世界,适用于三千中大千世界……
在时间中出生的人,必然有着不同的命运:震卦时段的人身心雷动,离卦时段的人灵秀韵动,兑卦时段的人欲仙欲死,乾卦时段的人健行不息,巽卦时段的人注重声名,艮卦时段的人躬自内省……这种必然的规定性,一如空间中出生的人,北方人高大沉稳,南方人灵巧;欧洲人明于利和理,东方人明于礼和义。自然,中国人生来熟悉道德,美洲人长成即受上帝爱护……易经对个体展开示现的轨迹即命运有着恰当的总结。这一结论至今有效。
孔子五十而读易。传统易因多次变乱次序,使得易经系辞一如天书,多不可解;使人一旦读易,晦涩难懂,空耗岁月心力又难有收获。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今天,易经以新的简单面貌示人,开卷有益,随时翻阅而有得。读易可使我们明心见性,乐天知命,自觉自悟,协同进化,惟变所适……用古典中国人的话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与天地合其德,与目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无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本书以易经阐释全球时间节点,揭示了易作为世界时间模型的卓越意义,是易学开放性的一次重要证明。
——文化学者和批评家朱大可
展读余世存的作品,感觉到作者和自然贴得比较密切,把四季、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易经的方位、质数都联系了起来,对人启发很大。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市考古学会副会长宋大川
世存十数年孤往精进,博览洸辨,赅备己言,且不离人生世道,气象独具。于此浮泛之际,不啻空谷足音。余览其文,如观潮瀑壮景,感兴随焕不止……
——民间思想家和文化学者王康
易而有易,故世而有易。以周易为易,惑矣。世而有易,故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三代以下,仅有周易。顾有“周易”而为易乎?非也。仅有周易,为一易,一易则无易矣。有“周易”而失易,汉见周易而易滥觞,吾曰之为“子易”,盖诸子之易也。诸子之易,首即孔子,绵亘二千五百年至今,而有余子世存之“易”。余世存之易,乃发乎天象、证于当下人世之易也;简言之,即天、地之运,你、我之命而已。
——独立学者顾则徐
我个人认为,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源源不断发展到今天仍处于厚积薄发发展态势的基础,其实是老袓宗的三部经典在起主要作用:《易经》、《道德经》和《黃帝内经》。继《老子传》解读《道德经》后,余世存又把《易经》还给了普通读者。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