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季羡林先生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作品展示。
本卷收1946年至1991年作者撰写的有关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论文60篇,其中大部分论文已在报刊上发表。
本卷收1946年至1991年作者撰写的有关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论文60篇,其中大部分论文已在报刊上发表。
《在优化选择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文,系作者与赵宝煦、罗荣渠两位先生一起参加《光明日报》社组织的“每月谈”的座谈记录,考虑到如果单独抽出作者的发言,将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所以将赵、罗两位先生的谈话也一并收入。
本卷中有两篇文章附有英译文:《列子与佛典》一篇系周汝昌先生翻译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伊拉克两国的文化关系》一篇系作者参加访伊代表团访问伊拉克时,由代表团组织翻译的,译者不详。
东方语文学的重要性
学术研究的一块新园地
关于东方语文学的研究
近十年来德国学者研究汉学的成绩
东方语言学的研究与现代中国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读马元材著《秦史纲要》
《列子》与佛典
——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附英译文)
史学界的另一个新任务
最近几年来东方语文研究的情况
柬埔寨是我们的好邻邦
五四警动后四十年来中国关于亚非各国文学的介绍和研究
从历史上看中国伊拉克两国的文化关系(附英译文)
中国同孟加拉国的友谊源远流长
答《外国文学研究》杂志记者问
正确评价和深人研究东方文学
关于开展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初步意见
东方文学
敦煌舞发展前途无量
《东方文学作品选》序言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序
《西藏现藏梵文贝叶经目录》序
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梦溪笔谈校证》的一点补正
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对于文化交流的一点想法
我们的封建思想包袱最重
《东方文化史话》序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要尊重敦煌卷子,但且莫迷信
《中国文化与宗教》序言
从学习笔记本看陈寅恪先生的治学范围和途径
对当前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一点想法
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在“东方文化系列讲座”上的报告
《中国载籍中南亚史料汇编》序
《生殖崇拜文化论》序
我们的民族性出了问题
关于“奈河”的一点补充
《东方文化》丛书总序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笔谈
读日本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有感
在优化选择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季羡林、赵宝煦、罗荣渠谈中外文化交流
论《儿郎伟》
品《书品》
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
《上古史探索——史溯——》序
从中国文化特点谈王国维之死
再谈东方文化
《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间的盛衰消长问题
“模糊”、“分析”与“综合”
高举文化旗帜,统一中国
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南亚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神州文化集成》丛书总序
“高于自然”和“咏物言志”
——东西方思想家对某些名画评论的分歧
在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诗与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