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耀世、侯东亮著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司法模式研究》从犯罪学角度出发,梳理出少年司法和刑事司法二元分立过程以及古典学派、实证学派的学者们在此过程中的理论贡献。基于理论研究状况,少年司法模式的建构正是基于关爱和回归的内在价值,从而迥异于成人刑事司法。在此基础上,本书明确提出少年司法分立论的理论观点。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设专章规范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其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等闪耀着少年司法权利特别保护的光辉。在学术研究上,正是对少年司法权利保护问题的提炼和升华,我们期待一个由特别制度如附条件不起诉、分别关押、社会调查报告等特殊少年司法制度一旦真正的运行,少年司法模式类型自然获得确立。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司法模式的提出
一、中国少年司法现实困境
二、少年司法分立论
三、“社会一条龙”实践运行
四、“政法一条龙”实践运行
五、中国少年司法权利保障模式的完善路径
第三章 社会调查制度的实践和未来
一、社会调查制度功能:程序分流
二、社会调查理论启示:“以法院为中心”和“以检察为中心”
三、社会调查制度的实践样态
四、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第四章 心理学技术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运用
一、未成年人案件中应用心理技术概述
二、未成年人案件中常用共性技术分析
三、心理学技术在未成年人个案中的呈现与分析
四、未成年人案件开展心理咨询遵守的原则
第五章 “以检察为中心”的少年司法制度
一、“以检察为中心”少年司法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二、大数据和“以检察为中心”
三、“以检察为中心”的制度建构
第六章 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模式研究
一、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问题
二、重新审视少年司法基础理论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模式的展开
四、专业化的观护基地: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出路
第七章 附条件不起诉审查庭的模式与未来
一、附条件不起诉审查庭模式的提出
二、表象和根源:在是否侵蚀审判权和少年司法专业化之间
三、需要明确的前提:滥用附条件不起诉是伪命题
四、域外的经验和线索
五、附条件不起诉审查庭的未来
第八章 观护制度的精神内涵和实践经验
一、发展中的观护制度
二、观护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三、观护制度的未来
第九章 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
一、案例引入和问题分析
二、理论视角和路径建构
三、“以检察为中心”和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