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身齐国平天下,如此由个人、家庭、国家,到天下,进行阶梯状的层层递进。可以说,这是处事之理,道德之根,做人之基,更是立身之本。荣格格、吉吉编著的《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珍藏版)》在历史的长河的积淀中,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钩沉并沙里淘金选出其中最能为今天我们接受,也是最为今天我们所缺欠的那些家风家训乃至国风国训的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珍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所谓修身齐国平天下,如此由个人、家庭、国家,到天下,进行阶梯状的层层递进。可以说,这是处事之理,道德之根,做人之基,更是立身之本。荣格格、吉吉编著的《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珍藏版)》在历史的长河的积淀中,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钩沉并沙里淘金选出其中最能为今天我们接受,也是最为今天我们所缺欠的那些家风家训乃至国风国训的部分。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怎么把其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实实在在地将文化转化成文明,让每个人变得更有理想和涵养,为民族富强倾尽全力,使心灵更加平和而丰富,具有更现实的意义,荣格格、吉吉编著的《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珍藏版)》因此得以编撰。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智慧的国度,提倡“智、仁、礼、信、孝”,现代提倡理想、尊严、自信、仁爱、诚信、创新,这与西方综合素质所包含的智商和情商理论不谋而合,东西方文化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只是视角不同而已。本书不仅是一本有意义的书,也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目录 序 外婆的家训 古代部分 1.智 “智”同“道”合,不相忘 1.1 黄帝 安乐必戒,无行所悔 1.2 刘邦 可勤学习 1.3 蔡邕 心犹首面,是以致饰 1.4 诸葛亮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5 嵇康 人无志,非人也 1.6 李世民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已 1.7 欧阳修 人不学,不知道 1.8 曾国藩 明德、新民、止至善 1.9 康熙 读书以明理为要 1.10 袁枚 率性之谓道 2.仁 “仁”所向,大爱无疆 2.1 敬 姜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2.2 曹 操 欲择慈孝,长大能善 2.3 陶渊明 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2.4 司马光 独以俭素为美 2.5 朱 熹 君子所贵者,仁也 2.6 薛 瑄 于伦理明而且尽 2.7 朱瞻基 忠厚有德者,其益不可胜言 2.8 杨继盛 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 2.9 袁 黄 曰曰知非,日日改过 2.10 朱伯庐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3.礼 说“礼” 3.1 姬旦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 3.2 班昭 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 3.3 范仲淹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3.4 范纯仁 恕己之心恕人 3.5 吕本中 退一步者,常进百步 3.6 张居正 俯首以就矩擭 3.7 未伯庐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8 纪昀 居恒用是兢兢 3.9 左宗棠 志患不立,尤患不坚 3.10 李鸿章 不可恃父而仗势欺人 4.信 信——立人之本 4.1 马援 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4.2 包拯 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4.3 岳飞 廉洁奉公,养浩然气 4.4 陆游 训之以宽厚恭谨 4.5 袁采 言忠信,行笃敬 4.6 孙奇逢 宜淡世俗浓华之念 4.7 郑板桥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 4.8 曾国藩 自概亦不外清慎勤 4.9 胡雪岩 后天靠诚信立身 4.10 张之洞 勿惮劳,勿恃贵 5.孝 百善孝为先 5.1 司马谈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5.2 王祥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5.3 姚信 古人行善者,以为已度 5.4 颜延之 欲求子孝,必先慈 5.5 颜之推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 5.6 苏洵 人则孝顺父母 5.7 蔡襄 人之子孝,本于养亲以顺其志 5.8 陈确 敬于父母则孝顺 5.9 李毓秀 父母呼,应勿缓 5.10 林则徐 不孝父母,敬神无益 现代部分 1.笃实笃信 笃实笃信,活出真精彩 1.1 陈三立 不治产,不问政 1.2 黄兴 笃实、无我 1.3 黄炎培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 1.4 鲁迅 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1.5 陶行知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1.6 毛泽东 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1.7 柳谷书 做一个正直的公民 1.8 霍英东 主事自己 2.克勤克俭 克勤克俭,修业练身 2.1 粱启超 不要坏自己家门本色 2.2 陈嘉庚 一分也不浪费 2.3 吴玉章 事事莫争虚体面 2.4 谢觉哉 锻炼脑子.锻炼体力 2.5 周恩来 不贪图享乐 2.6 罗荣桓 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2.7 万里 一遇动摇,立即坚持 2.8 包玉刚 艰苦奋斗、勤俭建业 3.立志立德 立志做事,立德做人 3.1 宋耀如 全心全意培养子女 3.2 章太炎 凡人总以立身为贵 3.3 王国维 谨慎、寡言、勤俭 3.4 胡适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3.5 朱自清 胸襟与眼光 3.6 闻一多 重视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 3.7 永庆 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 3.8 李嘉诚 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 4.情操情怀 情操情怀篇 4.1 何叔衡 不敢稍微放松 4.2 钱均夫 人,生当有品 4.3 冯玉祥 孝子贤孙须先救国 4.4 邓以蛰 不朽者,永生、永存也 4.5 杨虎城 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 4.6 杨武之 有生应感国恩宏 4.7 沙文求 你要刻苦自振 4.8 丘镇英 做人立志须以国家为前提 4.9 董浩云 以中国人为骄傲再创天地 5.学业学艺 学艺学业,立身之基 5.1 齐白石 何不学画并进? 5.2 仲勋 雪中送炭惟吾愿 5.3 钱玄同 应当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 5.4 梅兰芳 你做你的,别犹豫 5.5 叶圣陶 想写得好些,是进步的动力 5.6 徐悲鸿 真就是真,虚就是虚 5.7 李苦禅 喜欢养尊处优不行 5.8 傅雷 第一,做人;最后才是钢琴家 5.9 赵丹 艺术家必须是全身心地投人 6.自由自然 自由发展,自然成长 6.1 杨荫杭 喜欢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6.2 周建人 做人应当能吃冷饭、喝凉水 6.3 林语堂 社会是个大学堂 6.4 老舍 诚实的车夫强于贪官污吏 6.5 陈省身 对小孩子不能管得太凶 6.6 丁观海 不管他 6.7 李敖 随她胡闹去吧 6.8 郑渊洁 别管他,让他玩 试读章节 外婆的家训 董宏猷 我从小是在母亲和外婆身边长大的。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母亲教我善良与老实,而让我记忆至今的,却是外婆的许多“家训”。 外婆当然是慈祥的。同时,也是不怒自威的。当我家的堂屋还没有隔成小房的时候,外婆常常在堂屋里敬菩萨。堂屋里设有神龛,外婆敬的是观世音菩萨。外婆跪在蒲团上敬香的时候。我们是不敢大声喧哗的。外婆说,菩萨什么事情都知道的,包括我们心里想什么,菩萨都是知道的。于是,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对菩萨充满了敬畏。有时,我又爱胡思乱想。我想吃锅贴饺子,菩萨知道吗?我想吃洋糖发糕,菩萨知道吗?我想把弟弟的存钱罐偷走,去看“娃娃书”,就是“连环画”,菩萨知道吗?冬天的早晨,窗外下着大雪,我焐在被子里,听见小巷中传来甜甜的叫卖声:“洋糖——发——糕!”“洋糖——发——糕!”卖发糕的人将“洋糖”拖得特别的长,这甜甜的拖腔,一下就将我的口水给钩出来了。我就默默地想:菩萨保佑啊,叫我的外婆带洋糖发糕给我吃啊。嗨,这一下还真灵,过了一会儿,外婆真的给我带回洋糖发糕了。啊,热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松松软软的洋糖发糕啊。外婆像给雏鸟喂食一样,一口一口地喂我们吃发糕。外婆总是慈祥地笑着,像菩萨一样笑着。于是我就想,是菩萨变成了外婆呢。还是外婆变成了菩萨呢? 外婆十分爱干净,特别喜欢花儿。春天的时候,长街小巷中常常是回响着栀子花和茉莉花的叫卖声的。 “栀子花来——” “茉莉花来——” 那是一个编着麻花辫子的小姑娘,乌黑的辫子上缠着红头绳,扎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她的右手挽着一个竹篮子,竹篮里摆着一排排的栀子花或者茉莉花。她的声音脆脆的,有时带着武汉周边汉阳县或者黄陂县农村的乡音。小巷是幽深幽深的,她的叫卖声挟带着花香,是缥缥缈缈的,是绵绵长长的。这时候,外婆就坐不住了。她叫了一声:“栀子花呃——”就迎着花香走去了。外婆喜欢栀子花和茉莉花,她常常把花儿用手绢包了起来,放在枕头边,挂在蚊帐钩钩上,或者用清水养着,放在窗台上或者八仙桌上。于是,在江南的烟雨里,我们家里便散发着栀子花或茉莉花淡淡的清香。 五十年代的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多半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在这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外婆便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她经常用许多民间的俗语,作为她的“家训”。 譬如。外婆要求孩子们:“吃不言,睡不语。”吃饭的时候,上床睡觉以后,都要安静,不准说话。 又譬如,外婆要求孩子们:“不要拈回头筷子。”所谓“回头筷子”,就是吃饭拈菜的时候,每次只能拈一筷子,不能连续地拈。以免露出馋相。 又譬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睡要有睡相。”具体的标准,是“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 可是我生性活泼,性格外向,最不爱受约束。要我规规矩矩地坐着吃饭不说话,要我见到喜欢吃的菜,每次只能拈一筷子,比什么都难受。于是,我就经常地“犯规”,当然,就经常地受到惩罚。 那时,外祖父还在,惩罚的执行者,自然是外公。 惩罚之一,是“板栗烧肉”。就是用手指弯曲的关节敲击脑袋,俗称“挖栗子”。也许是因为手指弯曲后的关节处,有点像板栗,而且和板栗一样坚硬:用这样的“板栗”敲击头部,而且敲得你发烧,不就是“板栗烧肉”么? 惩罚之二,是“竹笋炒肉”。就是用竹筷子打手心。我生性好吃,看见好吃的菜,常常就忘了“不拈回头筷子”的家训,这时,外公马上举起手中的筷子,我马上乖乖地伸出手心,准备吃“竹笋炒肉”。当然,我的小手是窝起来的,而且颤颤地请求外公:“轻轻地炒,好吗?” 惩罚之三。便是“红烧肉”了。这是我最害怕的惩罚。 P1-3 序言 序 肖复兴 《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 家风和家训,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文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无论帝王将相或其他名人,还是草芥一般普通凡人,自古以来就都非常讲究,非常重视,并依此作为言传身教的根本和范本。家庭中对于家风家训的地位,才因此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每个家连带着每一个人,同时通向社会乃至通向古人特别强调的天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此由个人、家庭、国家,到天下,进行阶梯状的层层递进。可以说,这是处事之理,道德之根,做人之基,更是立身之本。 今天,出版《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显然是有着极其严肃而明确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明显地感知,在商业时代到来之际,在乱花迷眼的物欲横流之中。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中国存活了漫长岁月的家风家训,赖以支撑人们心神的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淡薄、遗忘,乃至动摇和不再相信这一传统,并不是危言耸听。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出版这样一本书,让人们低头重温并弯腰重拾这些家风家训,便显得尤为重要,并恰逢其时。 《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分为古代和现代上下两部分,贯穿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的积淀中。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钩沉并沙里淘金选出其中最能为今天我们所接受,也是最为今天我们所缺欠的那些家风家训乃至国风国训的部分。 不看别的,在古代部分,仅看唐太宗李世民的家训:“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再看今天那些声色犬马贪得无厌毫无内外之戒的贪官污吏,即能知道今天如此家风国风,是多么需要匡正,又是多么需要在我们的先辈前贤这一面面镜中正冠整身。 在近代部分,仅看李嘉诚教子的例子,他从小要求两个儿子克勤克俭。在学校读书时,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可两个孩子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以至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李嘉诚告诉孩子:“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再看我们今天教育的现实,没有李嘉诚那么多钱的家长。对于孩子娇惯的习以为常,对于生活奢华的垂涎欲滴。不会让我们汗颜,让我们的孩子永远长不大长不壮吗? 家风家训,实在是一笔中国文明的独特财富,它不独属于教育。更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更显示了中国人的心地的宽广与精神的追求。正如缺什么才需要补什么一样,尽管这本书远不是家风家训的古今大全,却是今天我们不可或缺如维他命丰富的营养补充。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编法。在古代部分,分为智、仁、礼、信、孝五个部分,精选了名家的家风家训,每则后面有作者介绍和所选的古文的翻译,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在现代部分,选的则侧重于各位名人关于家风家训的具体生动的事例,分为笃实笃信、克勤克俭、立志立德、情操情怀、学业学艺、自由自然,即信、俭、德、情、艺和自由发展这样六个方面。可以看出,这里和古代部分有重合,有交叉,有衔接,也有不同,既相互映照,也相互补充,为的是尽可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适应今天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前后两部分的编法不同,让一本书有了跌宕的变化,便于读者接受,由此各得其所。 《中国古今家风家训一百则》,不仅是一本有意义的书,也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致力于我们传统优良的家风家训的发扬光大,同时,以言简意赅和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家风家训不止步于典籍的古文之中。而能够步入今天的现实之中。 2014年4月16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