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内特著的《秘密花园(精)》中最优美的篇章,无疑是秘密花园中的一幅幅图景。在我们的印象中,英国总是阴雨绵绵,没有茂密的森林,也没有温暖的海岸。可作者却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勾勒出花园中平凡而真实的美景。春天到来,万物生长,秘密花园不仅奇迹般地复苏了,玛丽、柯林甚至克雷文先生心中的冰块都在融化,大自然用她亘古久远的魅力再次创造了奇迹。
故事中的一些情节看似带有童话色彩,作者把神秘的力量称之为“魔法”,但当我们用心体会小主人的喜怒哀乐时,魔法的力量的确让我们感同身受:生命的勃发,好心人的关爱,坚持不懈的努力等,都是让读者感动的理由。
伯内特著的《秘密花园(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倔强骄纵的玛丽在亲戚家发现了一个封锁了十年的秘密花园,那里的朋友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秘密花园里,她渐渐变得温柔成熟,懂得关心别人,更帮助脾气暴躁且卧病在床的柯林与父亲重拾天伦之乐。
第一章无人生还
当玛丽·雷诺克斯被送到米瑟斯韦特庄园,要住在她姑父那儿时,每个人都说从没见过长得这么不讨人喜欢的孩子。的确如此——瘦小的脸和孱弱的身体,暗淡的头发和阴郁的表情。她出生在印度而且老是生病,所以她的头发和面色都暗黄无光。玛丽的爸爸在英国政府里工作,总是很忙,也一直生病。她妈妈倒是位姿色出众的女子,一天到晚只顾着参加聚会,与别人寻欢作乐。她根本不想要这个孩子,在玛丽出生后就把她交给一个奶妈。这个奶妈明白,要想让主人高兴,就得把小孩带得越远越好。所以当玛丽还是个多病吵闹的丑婴儿时,她就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当她蹒跚学步时,她仍旧多病爱哭闹,也依旧远离父母。除了脸色黝黑的奶妈和其他当地仆人,玛丽从来就记不起有什么熟悉的东西。这些仆人倒是对她百依百顺,玛丽总能够随心所欲,因为他们知道,要是小孩的哭声打扰了女主人,女主人就会大发雷霆。玛丽长到六岁时,她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暴躁最自私的丫头了。曾有一位年轻的英国家庭女教师来教她读书写字,但没到三个月,就因为实在讨厌玛丽而辞职了。后来又陆续来了几位女家庭教师,但她们待的时间更短。要不是玛丽自己想念书的话,她恐怕会连一个字母都不识。
在玛丽九岁那年,一个异常炎热的早上,她醒来时觉得很不高兴,尤其是当她看到床边站的是个女仆,而不是她的奶妈时,心里就更不痛快了。
“你来干什么?”她对陌生的女仆说道,“我不想再看到你。把我奶妈叫来。”
这个女仆显得十分害怕,她只是结结巴巴地说奶妈不能来了,这让玛丽大为光火,对着她一阵拳打脚踢。女仆更加害怕,重复说着奶妈不能来服侍小姐了。
这个早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氛,一切都乱了套,有几个当地仆人好像失踪了。玛丽见到的仆人都面色苍白,神色惊恐,要么也想偷偷溜走,要么行色匆匆。没有人透露给她一点儿消息,奶妈还是没有来。整个早晨,她都是一个人待着,最后她逛到了花园里,到走廊边的一棵树下开始独自玩耍。她假装在造一个苗圃,并把硕大鲜红的木槿花插进小土堆里。时间一点点过去,她的火气也越来越大,开始喃喃自语,准备着奶妈回来时要骂她的话。
“猪!猪!母猪仔!”她骂道,因为骂当地人猪是最为狠毒的侮辱。
她咬牙切齿,一遍又一遍地骂着,突然听到她母亲和一个人来到走廊上。母亲和一位英俊的年轻人在一起,他们在一块儿低声交谈,语调有些奇怪。玛丽认识这位看上去还像个男孩的年轻人。她曾听说这是位很年轻的军官,刚从英国来。
小女孩凝视着他,但她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母亲身上。当玛丽能见到母亲的时候,她总会盯着看,因为女主人——玛丽称呼母亲最常用的方式——有着高挑纤细的身材,漂亮的外表和光鲜的衣着。她的头发像卷曲的丝绸,小巧玲珑的鼻子似乎在傲视一切,还有一双会笑的大眼睛。她所有的衣服都是那么轻柔飘逸,照玛丽的说法,这些衣服上“都是蕾丝”。在这个早晨,蕾丝好像更多了,但女主人的眼睛里却不再有笑意,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并哀求似的抬起头,看着那个年轻军官的脸。
“真的那么糟吗?哦,真的吗?”玛丽听见母亲这样问道。
“很糟,”年轻人用颤抖的语调回答。“糟透了,雷诺克斯太太。两个星期前你就该到山上去。”
女主人把双手绞在一起。
“哦,我就知道该早点走的!”她哭喊道。“就为了参加那个愚蠢的晚会。我真蠢!”
就在这时,一声尖厉的哭喊从仆人的住处传来,雷诺克斯太太紧紧抓住年轻军官的手臂,玛丽从头到脚哆嗦地站着。哭喊声越来越猛烈。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雷诺克斯太太喘着气紧张地问道。
“有人死了,”军官回答道。“你没说过这病在仆人中也传染啊。”
“我不知道!”女主人哭喊道。“跟我来!快跟我来!”她转身跑进了房子。
接着,还有更恐怖的事情,今晨所有的谜团在玛丽心中都有了答案。原来,霍乱以最快的速度爆发了,人们像蚊蝇般大批死去。玛丽的奶妈在夜里得了病,正是她的死使仆人们在屋子里发出了哀号。还没到第二天,又有三个仆人死去,剩下的也都在恐慌中逃走了。到处充满了恐惧,所有的小平房里都有垂死的人。
第二天,在一片骚乱迷茫中,玛丽藏进了她的育儿室,所有人都把她遗忘了。没有人想起她,也没有人需要她。外面发生了什么怪事,她也一无所知。玛丽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睡,就这样过了好些时候。她只知道大家都在生病,而且总能听到神秘而紧迫的声音。有一次,她蹑手蹑脚地走进餐厅,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吃了一半的食物还在桌上摆着,看上去似乎用餐的人有急事所以突然站起来,椅子和盘子就被匆忙地推回原处。这孩子吃了些水果和饼干,又因为口干了喝了几乎满满一杯酒。酒很甜,她也不知道这酒有多烈。但没过多久,就感到昏昏欲睡,于是她回到育儿室,又把她自己锁起来。小屋里不时发出的哭喊声和匆忙的脚步声让玛丽感到恐惧。在酒精的作用下,玛丽昏昏欲睡,几乎睁不开眼睛,然后就躺到床上,很快就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了。
在玛丽熟睡时,外面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她并没有被痛哭声和东西搬出搬进屋子的声音吵醒。P1-3
大约一百年前,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在装点自家花园时,突发灵感,满怀童心写下了一个故事,随即这本小书就成为英语国家最受欢迎的童年读物之一。在好莱坞,这个故事曾三次搬上银幕,在百老汇,它被改编成了音乐剧,在日本,还被改编成动漫,曾在中国内地播出。造就这些辉煌的,是女作家弗朗西斯和她的《秘密花园》。
弗朗西斯·霍奇森·博内特(1849—1924)英裔美国作家兼剧作家,她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五岁丧父,七岁时举家迁往美国田纳西州。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弗朗西斯从十八岁起在杂志上发表作品,赚取稿费以贴补家用。弗朗西斯创作了许多言情小说和戏剧,但使她在英语世界家喻户晓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1886年,她发表了《小爵爷方特罗伊》,描写一个美国小男孩成为英国伯爵继承人的故事。这部作品的畅销使作者名利双收。
在写作出版《秘密花园》大约同一时期,弗朗西斯还创作了另一部中国小读者熟悉的作品《小公主》,讲述一位家境富裕的女孩在寄宿学校被人尊称为“小公主”,但因父亲破产去世而遭到女校长的歧视,女孩被贬去做仆人,在艰苦的劳作中不断成长,最后继承父亲遗产,脱离苦海。该作品可算作《秘密花园》的姊妹篇,都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上层的生活,一个失去双亲女孩的成长故事。
当然,给作者带来最大声誉的,无疑是这部《秘密花园》。一位孤僻的娇小姐,一位暴躁的小少爷和一个活泼的机灵鬼,外加一个秘密的花园,所有的好戏就在约克郡上的米瑟斯韦特庄园里上演了。
首先亮相的是玛丽小姐,她从小不被父母宠爱,照顾她的奶妈和仆人又对她百依百顺,由此养成了自私乖戾的性格。一场霍乱夺走了她的亲人和仆人,她却并未感到悲伤,想的仅是会不会有“新的奶妈给她讲新故事”。玛丽带着不讨人喜欢的臭脾气,从印度来到了她姑父克雷文先生的庄园。管家梅德罗克太太曾断言她在庄园的日子不会快乐,因为这座死气沉沉的庄园实在不适合孩子。
但是女仆玛莎、园丁本·威瑟斯塔夫和通人性的知更鸟却打开了玛丽久闭的心扉,玛丽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开始健康地成长。无意中发现的秘密花园和同龄人迪肯更直接激发起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与玛丽相反,迪肯无疑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他活泼健康,作者将理想的儿童形象寄托在他身上。迪肯成长在荒原上的贫苦农家,从小就在大自然怀抱中玩耍,把荒原上的一切生灵都视作朋友,他的博爱不仅赢得了小动物的信任,也教会了玛丽和柯林如何才能拥有一颗爱心。
柯林无疑是全书最重要的人物,他在故事开头一直若隐若现,直到玛丽深夜探访,才让我们知道了这位极端古怪的小少爷,接下来的情节几乎完全依照柯林的转变而发展。与玛丽、迪肯平等地交流使柯林认识到了自己性格的缺陷,秘密花园里的活动,不仅让他身体恢复,更让他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在这三个孩子身上,我们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当代独生子女的优缺点。作者栩栩如生的描写,让我们不禁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任性、蛮横的种种“事迹”来,还有心中过早品尝到的孤独感。
书中最优美的篇章,无疑是秘密花园中的一幅幅图景。在我们的印象中,英国总是阴雨绵绵,没有茂密的森林,也没有温暖的海岸。可作者却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勾勒出花园中平凡而真实的美景。春天到来,万物生长,秘密花园不仅奇迹般地复苏了,玛丽、柯林甚至克雷文先生心中的冰块都在融化,大自然用她亘古久远的魅力再次创造了奇迹。
故事中的一些情节看似带有童话色彩,作者把神秘的力量称之为“魔法”,但当我们用心体会小主人的喜怒哀乐时,魔法的力量的确让我们感同身受:生命的勃发,好心人的关爱,坚持不懈的努力等,都是让读者感动的理由。
虽然弗朗西斯大半生都在美国,但他的作品偏爱对英国的上层生活进行描写,尤其是一座古老空旷的豪宅,总能引起读者的遐想。作者在《秘密花园》中给我们隐藏了一个又一个秘密,答案却都是有启发意义的。在故事中我们能管窥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庄园生活:精美的服饰与家具,刻板而忠诚的仆人,简单的生活作息,还有与殖民地扯不断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这些片段时,都带有善意的嘲讽,相对地,她认为底层普通百姓心地善良,他们的生活也是最贴合自然的,索尔比一家无疑体现了作者的想法。作者借索尔比太太之口阐述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启发意义,现如今的孩子被束缚在一座座看不见的大豪宅中,他们怎样才能找到心中的秘密花园呢?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