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现民主编的《钱学森年谱(上下)》记述了钱学森从1911年出生到2009年逝世,其间98年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是国内第一部以档案为基础完成的钱学森生平年谱。年谱的编写历十年之功,发掘、收集、整理、考证和研究了大量资料,包括已经公开出版的钱学森各类文集、书信集等;分散在数十家国内外档案馆中的档案文献;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的大量尚未公开发表的钱学森书信、手稿以及声像资料等,如实反映了钱学森曲折感人、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钱学森年谱(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现民主编的《钱学森年谱(上下)》记述了钱学森从1911年出生到2009年逝世,其间98年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是国内第一部以档案为基础完成的钱学森生平年谱。年谱的编写历十年之功,发掘、收集、整理、考证和研究了大量资料,包括已经公开出版的钱学森各类文集、书信集等;分散在数十家国内外档案馆中的档案文献;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的大量尚未公开发表的钱学森书信、手稿以及声像资料等,如实反映了钱学森曲折感人、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内容推荐 张现民主编的《钱学森年谱(上下)》是一部记述钱学森从1911年出生到2009年逝世98年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编年体著作。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不仅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建树了许多丰碑,而且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也进行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概念。年谱不仅如实地反映了钱学森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就,而且尽可能完整地还原了钱学森在这98年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的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录 《钱学森年谱(上册)》: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7年 1920年 1923年 1926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钱学森年谱(下册)》: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后记 试读章节 5月19日 致函戴汝为,谈“新儒学”。信中说,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会有人那么热衷于“新儒学”?问题可能出在:(1)有教条主义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械唯物论和唯心主义思想。当然还有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企图。所以今天写“新儒学”应该分析其不足,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吸取其可用部分来丰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过去这几年,我们已经做了的是:吸取了(1)整体观;(2)量智与性智;(3)人学观点和把“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哲学概括;(4)把中医及民族医学纳入人体科学。这一工作一定还没有做完,我们还要努力。 5月23日 致函包建中,谈读其著作《创历史万古之新,建人类永恒事业》体会。信中说,初读尊作心中有一点解决不了:您既然提出第六次产业革命,那就必须明确,目标是产业化,即农、工、贸一体化;不只是搞“三色农业”的生产,还要将“三色农产品”加工成商品并推销入市场。也就是我国的所谓“龙型企业”。只有产业化了,才是我们所说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同日 致函宋健,谈“夏商周断代工程”。信中说:“这是一次学术研究工作的创举,是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融为一体的大科学!”关于我国水的问题,钱学森认为,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社会经济、国家行政管理、农田用水、工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水污染、气象科学技术、水利科学技术等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大问题。我们在过去没有能从全局高层次上考虑我国水的问题,以致矛盾百出,又解决不了。您抓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给我启示,而且您还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是系统科学、系统工程专家,所以我国水的问题应该请您来抓总,从全局的高度汇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来研究。可不可以设想,到2000年提出一个‘水建设在中国’的思路和总体设想? 5月26日 致函杨春鼎,谈人文教育。信中说,不能让学生在过去的中国游荡,要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要让他们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并且能看到未来。在9年义务教育中要重视人文教育,培养青少年走进社会主义中国、走进世界;语文课是重要的,但还要加强政治课、地理课、历史课的教育。 5月27日 阅当日《经济参考报》第2版文章《公费劳保医疗步履维艰》,批:“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医疗的水平,‘手到病除’的高效率?还是应付式治疗?” 5月29日 致函刘为民,谈文艺工作者的素养。信中说,中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灵魂工程师,要当灵魂工程师首先要对人民灵魂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而正确认识灵魂又必须对人民所在的现实世界有所认识;要认识现实世界就必须要全部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5月 钱学森著《城市学与山水城市》(第2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6月4日 会见《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和山水城市》一书主编鲍世行、顾孟潮和责任编辑吴小亚,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主要意见如下: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提出建立一个大科学部门——建筑科学;学术民主非常重要。谈话中的一些意见被整理成《哲学·建筑·民主——钱学森会见鲍世行、顾孟潮、吴小亚时讲的一些意见》一文,发表于6月18日的《文汇报》。 6月9日 致函白春礼,祝贺其就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同日 致函刘恕,祝贺其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P493-494 序言 《钱学森年谱》是一部记述钱学森从1911年出生到2009年逝世98年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编年体著作。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不但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始终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建筑科学等领域深耕精研,建树颇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而富有建设性的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途中,钱学森的很多思想如系统工程思想、综合集成思想、总体设计部思想等已在国民经济、军队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年谱不仅如实反映钱学森曲折感人、传奇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而且突出反映钱学森富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和观点。 这部年谱的编写历时十年,发掘、收集、整理、考证和研究了大量资料,主要包括:已经公开出版的钱学森各类文集、书信集等;分散在中央档案馆、中国外交部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麻省理工学院档案馆等国内外档案馆中的档案文献;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的大量尚未公开发表的钱学森书信、手稿以及声像资料,等等。 关于这部年谱的编写体例,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这部年谱的谱主是钱学森,为叙述简洁起见,除了在可能引起歧义之处写明谱主姓名外,行文中一般省略“钱学森”字样。 二、本年谱内容按年、月、日顺序纪事。具体日子考证不清的写月,酌情置于月初或月末。具体月份考证不清的写年,酌情置于年初或年末。 三、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与谱主相关的大事,均作为背景材料列条目按时间顺序写入年谱。 四、年谱中出现的人名一般都作注释,并注明其时任职务。对于年谱中英文人名,第一次出现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 五、书信是钱学森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他提携后人和引领后学的大师风范,同时也是钱学森科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晚年钱学森,虽身卧病榻,但仍与全国数百名专家、学者进行书信往来,甚至一个春节期间就写八、九十封信。钱学森一生留下了一万余封书信,堪称中国现当代人物书信史上的奇迹。但为了做到年谱资料的精炼,我们选择了那些思想性、学术性、特别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书信予以摘录。 六、编者在编写年谱过程中,采访了包括钱学森的亲属、同事、学生、友人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等共计200多人,采集了大量口述资料。编者在利用这些口述资料时,都做了认真详尽的考证。对那些没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口述资料,概不采用。 七、本年谱之编写,秉持只叙事不议论的原则。 编者 2015年4月 后记 为了展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深刻挖掘其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弘扬其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精神,2005年5月18日,中央下发关于《筹建钱学森图书馆工作方案》,从此,钱学森图书馆建设工作正式成为“国家行为”。钱馆资料征集、陈展研究等工作全面启动。为配合钱学森图书馆资料的征集工作,2006年6月30日,中央宣传部给中国科学院、外交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国防科工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27个单位下发了《关于协助征集复制钱学森文献实物和音像资料的函》。钱学森图书馆筹建人员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在以上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开展了有关钱学森资料的征集、扫描和复制工作,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档案资料,不仅为钱学森图书馆筹建奠定了坚实的文献资料和文物藏品基础,而且为后来年谱的撰写提供了丰厚的资料保障。 编写一部真实、客观、全面而内涵丰富的《钱学森年谱》是我们集体的梦想,于是在做好钱学森图书馆筹建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我们对有关钱学森生平事迹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梳理,初步形成了十余万字的《钱学森年谱(初稿)》。 2009年10月31日,噩耗传来,伴随北京第一场冬雪,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与世长辞,这位世纪伟人走完了他伟大光辉而富有传奇色彩的98年人生历程。2010年2月,我们就以《钱学森年谱》为题申报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荣幸获得立项批准(批准号:10BDJ005),正式开始了《钱学森年谱》的撰写工作。 为顺利完成课题,我们组织了研究和写作团队,具体分工如下:陈华新,1911—1935年;吕成冬,1936—1950年;张现民,1951—1989年;史贵全,1990—2009年,该部分具体执笔人为荣正通(1990—1993年、2004—2009年)和尤若(1994—2003年)。全书由张现民负责统一体例和统稿工作。 按照课题要求,我们于2012年10月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了结题报告。在结题中,《钱学森年谱》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为优秀等级。虽然已经结题并获得优秀,但我们并没有马上出版,而是在原稿基础上,又经过两年多的打磨与锤炼,恰逢纪念钱学森回国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捧出以飨读者。 伏笔掩卷,感慨万千。一个个奋斗的日日夜夜浮现在眼前,一个个感动的故事在脑海中闪现。首先感谢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他对《钱学森年谱》的撰写给予全程指导,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特别是他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时刻鞭策着我们,成为我们编撰《钱学森年谱》的行动准则。钱学森原学术助手涂元季,原秘书顾吉环、李明也对年谱编辑给予了长期持续的关注和具体指导。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张凯同志虽然不是课题组成员,但他自领导钱学森图书馆筹建工作以来,对《年谱》编撰给予了特殊关怀和热情支持,尤其在人力以及时间方面给予特别关照。 最让我们感动而难忘的则是那些遍布于全国各地的钱学森研究专家。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他们大多年事已高,为了支持我们《钱学森年谱》的撰写,他们不顾年迈体弱的身体,有的为我们抄送他们与钱学森谈话的笔录以及他们手头珍藏的有关钱学森档案材料,有的协助审校了与之相关的内容,有的帮助整理了很多年谱条目,还有的向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线索。笔触所及,感慨颇多。另外,伴随《钱学森年谱》的编撰,有些帮助过我们的专家也溘然离世,此书问世也是对钱学森以及这些离世专家的最好怀念。 虽然从年谱启动到最终脱稿,我们整整用了十年多的时间,虽然我们有数以百计专家的提携,虽然我们在资料搜集方面已竭尽所能,虽然洋洋洒洒写了近百万字,但这对于钱学森98岁辉煌的人生历程、瑰丽多彩的科学世界以及丰富博大的精神世界来说,仍然是挂一漏万,心中不免惴惴不安。较其他人物年谱而言,《钱学森年谱》的编撰有其特殊之处,不仅因钱学森工作单位性质使搜集档案材料的难度大,而且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专业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加之,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可能仍散落在民间,因保密原因尘封在各级档案馆。所以《钱学森年谱》难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诸位读者和方家提出批评意见,对年谱提出意见和向我们进一步提供资料,请发E-Mail:qxslzxm@163.com。 另外,虽然我们在钱学森研究方面深耕数年,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只是活跃在钱学森研究这方肥壤沃土上的新兵。相对于钱学森博大精深、深邃悠远的思想而言,我们更是永远的学习者。因此,这部著作的出版仅仅反映我们目前对钱学森的认识水平,权作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挖掘,在诸位良师益友的指导下,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奉献一部更为全面、更为充实、更为厚重的钱学森研究著作。 编者 2015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