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英雄时代,西汉开国大将韩信登坛受命后,灵活用兵,奇谋百出,以杰出的军事才能,“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取”,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无数个奇迹,辅佐刘邦崛起蜀汉,席卷关辅,由弱变强,仅用四年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大汉王朝。
华炜所著的《大汉韩信》贴近历史,讲史与讲故事相结合,是国内描写韩信的一部综合性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和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在着力刻画韩信的同时,刘邦、项羽、萧何、张良、范增等历史人物也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韩信,古淮阴人,自幼丧父,家境困顿,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但身处逆境,却大志不衰,在刘邦拜为大将后,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佐汉灭楚定天下,其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其卓越的军事智谋和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推崇备至,有“兵仙”“战神”之称。
华炜所著的《大汉韩信》是一部带有专题性质的历史小说。在那个风云际会的英雄时代,西汉开国大将韩信登坛受命后,灵活用兵,奇谋百出,以杰出的军事才能,“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取,”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无数的奇迹,辅佐刘邦崛起蜀汉、席卷关辅,由弱变强,仅用四年时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强大、统一的汉王朝。
韩信为刘邦夺得政权立下了头功,却因功高震主,引起刘邦的不安与猜忌,由齐王迁为楚王,再贬为淮阴侯,屡遭刘邦的算计和打击,最终被吕后所害,落得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
本书贴近历史,讲史与讲故事相结合,是国内描写韩信的第一部专题性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和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在着力刻画韩信的同时,刘邦、项羽、萧何、张良、范增等历史人物也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诸位!有危机,才有转机。应看到,项梁将军已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齐、楚、赵、魏、燕、韩等原六国均已恢复,整个函谷关以东,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现如今,唯有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在山东左冲右突,拼命辗转各地的反秦力量,独立支撑着秦廷的江山。秦军主力既在赵地,空虚的关中则暴露了出来。如果诸侯合力救赵,可把秦军主力牵制甚至消灭在黄河以北,我军则可抓住战机,再出奇兵,趁虚入关,兵锋直指秦都咸阳!”
这是一个大胆、冒险而又出奇制胜的办法!熊心语锋一转:“其实,救不救赵关乎楚国能否继续成为诸侯盟主,而出兵西进灭秦,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伐无道,诛强秦,西去关中灭秦,不知有没有人敢担此重任?”
此时,无一人应声。
熊心再次发问:“西去灭秦,到底有没有人敢担此重任?”
项羽站了出来:“我愿意!”
刘邦也站了出来:“末将也愿意!”
没有想到项羽、刘邦二人都愿意,熊心反倒为难了。他们二人是继项梁之后,楚军中最为重要的实力派将领,称为楚军的“双雄”。一个棱角分明,强悍有力,一个头脑聪明,处事圆滑,让谁去,不让谁去还真不好说。但为了激励斗志,楚怀王仍当着众人的面与他们郑重约定:“二位将军分兵两路,谁先入关者,即为关中王!听清楚没有?”
二人齐声答道:“听清楚了!”
散朝后,宋义等几位老将背后对熊心讲,项羽太年轻,性情勇猛刚烈,桀骜不驯,一路上经常略地屠城,滥杀无辜。西去关中灭秦,不能以暴易暴,如有义师前去,告谕三秦父老,不采用暴力,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拥护。所以,应派刘邦去,而千万不能派项羽去!
熊心陷入两难之中。北向救赵,面对着秦军的主力,是一场生死恶战,相比之下,西向攻秦危险要小一些,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美差,但更需要智慧和怀柔。觉得宋义他们说得有理,可是已经答应了项羽、刘邦一块去呀。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楚幽王熊悍五年(公元前233)。
他的出生地在楚国东部地区的下相(今江苏宿迁)。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期名将。项燕曾担任楚国灭亡前的楚军统帅,为人忠直,热爱士卒,善于用兵,曾多次挫败秦军,最后败于秦将王翦,楚国也随之而亡。
项羽自幼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年少时,项梁曾有意识教他读书,可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大怒,项羽却说:“读书识字,足以记名姓而已,学剑,也只能敌一人,不足学。男子汉大丈夫,当学敌万人的本领。”项梁非常吃惊侄儿的志向,于是便教他学兵法。但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又不愿意学了,项梁只好任由他去。
后来,项梁因杀人罪案受牵连,为了躲避仇人,带着项羽一起逃亡到江东会稽(在今江苏苏州市)避祸。秦始皇游览渡浙江,项梁和项羽一块儿去观看,项羽却说:“那个人,不过如此,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项羽的嘴巴。
项羽虽年少轻狂,但天赋神勇,力能扛鼎,气魄超凡。陈涉、吴广等九百余人在大泽乡举义后,项梁积极响应,他在项羽的帮助下,杀得会稽郡守和近卫百余人,成功地发动了政变。项梁自立为郡守,让项羽做将军。这一年,项羽二十五岁。从此,项羽带领八千吴中子弟,过长江、进盱眙、屠襄城、战定陶,征战连连,杀伐谋断,叱咤风云,天下罕有敌手……
怀王熊心又将项羽与刘邦作了一番比较。
沛丰平民出身的刘邦年岁已大,快五十了。他虽是一个北方大爷式的人物,常弄几杯小酒,好一些女色,耍些不大不小的流氓,但为人尊重,对自己地位不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刘邦曾做过秦的泗水亭长,了解民众疾苦,有相当丰富的基层经验,为人宽厚,豁达大度,成熟老练,不滥杀伐,颇受部下拥戴。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