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敬编著的《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从夏商周三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以“经”与“史”为关键词,选择各朝代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关键点,以勾勒出其时代面貌,将中国古代文明置于世界大历史的视野中,以一种全局性的理解,讲述华夏世界及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经”意味着正统性,是衡量价值的准绳;“史”意味着基于“经”的价值裁断和历史建构。在认识图景中,“经”是诸文明的限度,是认知图景的栋梁,文明本身就是经义展开其内在可能性的过程,会有自己的青春期和严冬,会面临衰亡和再造。只有正确的历史认知才能避免对文明再造造成伤害。
本书眼界开阔,其言语充满智慧性,读之酣畅,给读者们攀登华夏文明的梯子以诸多启发。
从先秦的多国体系到秦汉帝国,华夏通过异己发现了自身的特性。正统经典的确定标志着文明的成熟,基于文明的认同感将会构成其他所有认同的基础和背景。用华夏文明自身的独特术语说,“诸夏”奠定了自己的“经”和“史”。“经”意味着基本法和正统性,是衡量价值的准绳。“史”意味着基于“经”(正当性)的价值裁断和历史建构,由史官通过历史编撰行使世界法庭的职能。在宗教背景淡薄的华夏传统中,史官部分地承担了正统教会和宪法法院在西方的使命。史学负有伸张正义、维护国民道德和信仰的特殊任务。“历史独立”对汉语世界的重要性,相当于“司法独立”对西方的重要性。因此,华夏历史的建构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刘仲敬编著的《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是一部真正的宪制中国史,以“经”与“史”为主轴,借助源远流长的两希(希伯来和希腊)文明价值和日耳曼-撒克逊宪制体系,厘清华夏文明(兼及远东诸文明)盛衰成败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