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写南京城的书很多,陈正荣编著的《南京的风花雪月》这一本,胜在从细小处、从诗意着眼,穿越千年历史,踏遍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品味城内城外的一草一木,细细解读南京这座城市的诗意和文化气质。作者以诗的视角,发现的眼光,描述南京城的往日风景、名人掌故,讲述这座城市的风花雪月,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情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京的风花雪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正荣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作家写南京城的书很多,陈正荣编著的《南京的风花雪月》这一本,胜在从细小处、从诗意着眼,穿越千年历史,踏遍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品味城内城外的一草一木,细细解读南京这座城市的诗意和文化气质。作者以诗的视角,发现的眼光,描述南京城的往日风景、名人掌故,讲述这座城市的风花雪月,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情调。 内容推荐 陈正荣编著的《南京的风花雪月》是一本解读南京的书。 这是一本发掘南京诗意的书。南京,是一座诗的城。自古以来,有太多的人吟咏它,讴歌它,解读它。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诗的视角,发现的眼光,带你一起去寻找这座城市的往日风景,走近这座城市的风花雪月,重温这座城市的诗性记忆,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情调。 回望昨天,但双脚踩在现代的土地上;探幽历史,但不拘泥于史实;谈古说今,犹如一次诗性的对话。 一篇篇文字,单看是一篇篇散文。串在一起,又是一部南京的诗意地图。 目录 自序 触摸南京的诗意 第一辑 诗之城 那些年的风花雪月 金陵春树 白门秋柳 城色 湖殇 春水方生 家家雨水茶 落叶满金陵 梦见青溪 花海 茶村葬花 梅缘 石城雪 诗巷 风景之变 被诗化了的悲情 天雨花 永远的二月兰 舌尖上的春天 烟水气·王气 南京爱情故事 天下几诗城 第二辑 怀古之城 古董铺子 废墟的诗意 感谢地下 六朝松 凤兮归来 江水宽,江水窄 寂寞牛首山 大迁徙 潮打空城——唐朝的南京是什么样子? 后庭花,不能承受历史之重 金陵春 秦淮碧 山形依旧 石头记 孙楚酒楼 浴火重生 消失的亭子 公元年 寻找六朝 静海不静 大手笔 南京的民国背影 第三辑 爱上一座城 小谢 玩月 记得那幅画 望江南 钟山青 一个冰雪之人与一座烟水之城——张岱笔下的南京 依依白门柳——黄裳与南京 三个人与三座城 家住金陵为六朝 随园随想 皇帝的诗才 挥手自兹去 秦淮美女 金陵才女 金陵旧影 金陵诗脉 几多美文写金陵 因为一句话,记得一座城 惊艳 南京之美 后记 试读章节 那些年的风花雪月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情,都有自己的风花雪月。 南京这座城市的风花雪月,是什么样的总体印象?我想到了“六朝烟水气”这五个字。这是前人给南京这座城市感性与诗意的概括。然而,究竟什么是“六朝烟水气”,没有人能说清楚,只能凭着我们各自的感觉去细细地感知了。江南的六朝,撇开短命王朝不论,与风流、洒脱、旷达、潇洒、浪漫、情调这些词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烟水气首先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诗意氛围。长期浸淫在这样的气氛中,连贩夫走卒、酒保菜佣也都会沾上这种文气。所以,吴敬梓捕捉到了南京人的这种气质。 穿越时光的隧道,去看看南京这座弥漫着烟水之气的城市,会有怎样的情调与诗意。 那就从农历的新年开始吧。 南京人迎接春天的到来,有着自己的方式。比如,正月里请春酒就是一个很浪漫的举动。“新年邀集宾朋宴饮,谓之请春酒,以正月半前为盛。”(《金陵岁时记》)“新岁人家,排日置酒食,召亲友日请春酒。肴不必珍错,以新鲜相夸斗,必有蔬菜一器日春蔬。”(《岁华忆语》)那时的酒,叫春酒。那时门上贴的,叫春联。那时吃的点心,叫春卷。那时吃的蔬菜,叫春蔬。那时的风,叫春风。那时的雨,叫春雨。什么都姓了春。不必什么珍馐佳肴,亲朋好友,举杯喝着春酒,迎接春天的到来。我总觉得,这不仅仅是人情的交往,也是为春天的到来而举办的一个仪式。 春酒请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差不多了。这时候,屋外的太阳光已经不那么凛冽了,照在人的脸上,暖洋洋的。人在屋子里是待不住的,该出去走走了,去哪里?正月十六爬城头。南京人也叫“走百病”。南京人相信,这一天,要去爬爬高,感受感受屋外的春光。这样的习俗,从明清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南京文人甘熙曾在《白下锁言》中写道:“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又云‘踏太平’。聚宝、三山、石城、通济四门为尤盛。”游人如蚁,可见当时爬城头的人之多。南京人相信,这时候在高处走一走,一年都会有好身体。用这样的理由,让你到屋外感受春光,堂而皇之,恰到好处。过去,南京的城门很多,里十三,外十八,城里各个方位的居民,都可以找到就近的城门去登高。 早春时节,金陵城里会有很多绝美的去处。比如,去北湖(玄武湖)看烟柳。“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古老的台城,袅娜的新柳,在反差中感受有历史感的春意。去城西的莫愁湖看烟雨吧,莫愁烟雨,可是明清时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曾经的莫愁湖,“湖柳如烟,湖云如梦,湖浪浓于酒”。只是现在,莫愁湖湖畔都竖起了高楼,烟雨湖水的景象难以看到了。 陌上花开。杏花、梨花、桃花次第开。此时,城里的人便开始往城外走。去哪里?春牛首。这是一个代代相袭的习俗。有人说,清代就已经有了。早春的牛首山,春风吹绿了草地,也催开了万树桃花。走在山野间,听宏觉寺梵音袅袅,温暖、平和的感觉油然而生。你甚至会想起当年王导所说的“天阙”,也会想起当年岳飞曾在这里大战金兀术的情景…… 这是曾经的牛首。现在的牛首山反而荒凉了。牛首的一角哪里去了?桃花哪里去了? 如今的春天,东郊的紫金山,你不能不去。那满山的新翠,是春天最好的新衣。呼吸清新、芬芳的空气,在绿海中穿行,是一种醉。 江南的春天很短。很快便是绿暗红稀,便是烟雨江南。长达二十多天甚至一个多月的梅雨季,赚尽了人们的春愁。今天下了,明天接着下。上午还是阳光普照,下午又是阴雨绵绵。刚才还是毛毛雨,忽然问雨大如豆。诗人贺铸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所以,在江南也有人直接称梅雨为“霉雨”。在雨季里,南京人自有消解春愁的办法——雨集。文献学家陈作霖在《可园备忘录》中曾记述:“五月雨集妙相庵。”妙相庵由清初僧默汝所创建。当年的妙相庵,“曲槛临风,空亭枕雨,疏花幽竹,用瑟有致”,“池塘竹树,颇饶野趣”(见道光《上元县志》)。梅雨时节,南京城里的文人墨客们来到了妙相庵雅集,一边品茶,一边看雨,咏诗联句,泼墨挥毫,年复一年,相沿成俗。当我第一次看到“雨集”这个词时,心头微微一颤,觉得这两个字的组合太有诗意了。我不知道别处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南京文人的创意,于此可见一斑。 很快便进入了初夏,端午时节,秦淮河上热闹非凡。张岱记载:“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秦淮河房》)张岱说,“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西湖清明》)。秦淮河向来是南京人钟爱的“情人”。P3-5 序言 自序触摸南京的诗意 南京,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从不同的视角看,有不同的解读答案。 我一直认为,南京是一座诗的城。 之所以说她是一座诗的城,缘于关于她的车载斗量的诗词歌赋。古往今来,到过南京的诗人很多。谢胱、谢灵运、李白、杜甫、杜牧、刘禹锡、李商隐、李煜、王安石、陆游、张孝祥、辛弃疾、萨都剌、高启、袁枚、吴敬梓、魏源、陈三立……这些诗人或在南京生活;或到南京造访。他们写下了很多关于这座城市的诗歌,其中不乏经典。翻开唐诗,那些经典的怀古诗,莫不是在南京的怀古之作。在南京旅游,一抬头你会碰上诗词中写的旧景,尽管此时的你已经寻觅不到一点过去的影子,但像乌衣巷、朱雀桥、新亭等熟悉的名字,会如影随形般地跟着你一起走。 缘于她的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关乎自然风貌,也关乎人文积淀。南京这座城市从来也不缺少风花雪月,她拥有独特的山川之美,金陵八景、金陵十景、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加上源远流长的文脉浸润,自然中透发出人文的辉光。随手拿起路边的一块青砖,上面镌刻的清晰可见的文字,立刻让你穿越时光回到千百年前。走在秦淮河边,抬头一轮秦淮月,更是让你有“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面对石头城,你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往事越千年”的慨叹。 缘于她的悲情与感伤。这座城市曾遭受过多次的毁灭,有时候简直成了一片“荒草没古丘”的废墟。但她像一只火凤凰,在一次次烈火中得到了新生。所以,这座城市总是弥漫着一种令人感伤的气息。悲苦之词易工。正是这种感伤的气息,吸引着众多诗人来怀古。比如唐代,尽管南京已经成了废墟,仍然有很多诗人来到南京徘徊、流连。那些经典的怀古诗,成了唐诗高峰中的巅峰。 缘于她的烟水气质。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南京的气质是什么?前人早有总结:六朝烟水气。烟水气是什么?是一种情调,一种文气,一种氛围,一种气息。在后人眼里,南京这座城市早在六朝就奠定了她的气质因子。潇洒、笃定、风流、雅致等等,都被后人用来形容六朝人的气质。但六朝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六朝偏左江南,都是短命的王朝。说起六朝来,后人往往流露出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所以,六朝总是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美。 缘于她不尽的诗意。诗,是钻石,是花朵,是浪花,是山峰。诗意,是土壤,是空气,是阳光,是气氛。诗,是诗意的结晶体。诗是文字,而诗意是生活。诗是看得见的文字,而诗意则是弥漫在空气中、荡漾在心头的感觉。诗意,需要慢慢感知、品味。南京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古的,今的,老的,新的,都洋溢着诗意,只有慢慢去品味,方能品出诗意的味道来。 长沟流月静无声。 有的诗意,被岁月之波一起带走了,成了这座城市的记忆。而有的诗意,沉淀了下来,如陈年老酒,愈发醇厚。在过去的很多个日子里,我坐上时光之船,溯流而上,去寻找这座城市曾经拥有的诗意与浪漫。寻着寻着,不时会为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所感动。原来,诗意,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充盈,更浪漫,更丰富。 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诗意上路去寻觅吧。 后记 后记 屈指数来,我在南京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比我在故乡生活的时间还长,南京无疑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我选择在南京安家、生活,与南京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着密切的关系,想当初毕业时也有可能去北京、上海,但终究没有去,而是选择留在了南京。我有时候问自己,喜欢南京什么?很俗套的答案是,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云云。其实,生活时间长了,南京的美才能慢慢品味出来。 与别的城市不同,南京的美,是一条贯穿很长岁月的河,南京很多的美与诗意,就定格在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岸上。 我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昨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常去搜罗一些关于南京的史料、诗文来研读,也时常写一些短文,记下自己的认识、感慨。时间长了,竟然有几十篇。 我给自己这部分文章的定位是,发现城市的美,感知城市的诗意:既要有历史,又要有现代;既要有史料的支撑,又要有现实的感知;既要有理性的归纳,又要有诗意的感知。当然,这是我理想的标杆,实际上,可能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比如,与南京诗意相匹配的,应该是很美的文字,对此我常常惴惴不安。 如果我的这些文字,能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引发读者一些美的联想,那是我值得欣慰的事情。 2014年12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