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劳拉·英格斯·怀德。劳拉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劳拉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
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一纽伯瑞奖。
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会孩子勇于面对、乐现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第一章到西部去
很久以前,当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小男孩和小女孩或是妈妈襁褓中的婴儿,甚至没有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劳拉和小卡琳就离开了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的小木屋了。他们赶着马车离去了,把小木屋孤零零、空荡荡地留在森林里的空地里。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那座小木屋。
他们要去印第安地区了。
爸爸说森林里人太多了。很多时候劳拉听到斧头砍树的咚咚声,可爸爸并没有在砍树;她还经常听到枪声的回音,可爸爸那时也并没有开枪。小木屋前的那条小道已经变成了一条大路。几乎每天都会有马车慢悠悠地通过那条大道,并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每逢这时,劳拉和玛丽就会停止玩耍,好奇地打量着马车。
森林里有这么多人,野生动物就不喜欢在这儿栖息了。爸爸也不喜欢。他喜欢住在一个不会让野生动物感到害怕的地方。他喜欢看到小鹿和它们的妈妈在丛林的阴影里好奇地观察着他,他还喜欢看见胖胖的懒熊在野果丛里吃野果的模样。
在漫长的冬夜里,爸爸向妈妈谈起了西部。西部的地面是平坦的,没有树木。草长得又高又密。在那里,野生动物们自由地溜达着,享受着食物,就好像它们生活在一望无垠的牧场上一般不愁吃喝。那里的草原一望无边,除了印第安人居住在那儿,没有其他居民。
在深冬的一天,爸爸对妈妈说:“既然你不反对,那我就决定去西部看看。现在已经有人想要买下这块地,我们现在就可以卖掉它,而且还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得到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那足够我们在新的地方建立新家了。”
“啊,查尔斯,我们非得现在就走吗?”妈妈说。那时的天气十分寒冷,而且小木屋又是那么的温暖舒适。
“如果我们决定了今年要走,那就最好现在离开,”爸爸说,“等冰裂开后我们就没法渡过密西西比河了。”
于是,爸爸就卖掉了小木屋,卖掉了母牛和小牛。他用核桃树木做成了篷架,然后把篷架竖着固定在马车车厢上。妈妈帮爸爸在篷架上套上了白色的车篷。
天还微微亮的时候,妈妈就轻轻地摇醒了玛丽和劳拉。在炉火和烛光映照下,她给她们洗好脸,梳好头发,穿上暖和的衣服。在红色的长法兰绒内衣外面,妈妈给她们又穿上了羊毛衬裙、羊毛连衣裙,还穿上了羊毛长袜,最后再套上大衣,戴上兔毛帽子和红色的毛线手套。
除了床、桌子和椅子留了下来,小木屋里的其他东西几乎都搬上了马车。他们没有带上这几件家具,是因为爸爸随时都可以做新的。 地上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积雪。空气显得十分清冷,四周寂静无声,天空还是黑色的。光秃秃的树木呆立在那里,透过树枝可以看见天空中寒星点点。此时,东方已经渐渐发白,灰蒙蒙的树林中有了些许亮光,原来那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堂兄妹们坐着马车赶过来了。
劳拉和玛丽紧紧地抱着她们手中的布娃娃,什么话也不说。堂兄妹们围在旁边看着劳拉和玛丽。奶奶和阿姨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着她们,亲吻着她们,与她们依依道别。
爸爸把枪挂在车篷内的篷架上,这样他就可以很快地从座位上拿到它。他把角制火药筒和子弹袋挂在枪的下面。他又把提琴盒小心翼翼地放在枕头间,这样不管车子怎么摇晃,都不会弄坏它。
叔叔们帮爸爸把马套上马车。叔叔阿姨让堂兄妹与玛丽和劳拉吻别。爸爸抱起玛丽和劳拉,把她们放在马车后边的床上。然后爸爸扶着妈妈上了马车,奶奶把小卡琳抱着递给了妈妈。爸爸跳上了马车,坐在妈妈身旁,而那条大花狗杰克则在马车下跑来跑去。
就这样他们离开了那座小木屋。小木屋的百叶窗是关着的,所以它看不见他们离开时的情形。小木屋被围在木栏里,静静地站在两棵高大的橡树后面,一到夏天,橡树就会为玛丽和劳拉搭起绿色的“屋顶”,她们就在下面快乐地玩耍。马车越走越远,小木屋渐渐消失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