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908年)(精)》是一本表达作者(鲁道夫·奥伊肯)内心想法的书。人生就是自主的行动,就是战斗,而精神具有独立性,能够不断地克服物质的阻力取得胜利。精神的胜利最终就是宗教的胜利,因为人是上帝的合作者。仅仅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甚至贬低精神追求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惟有精神的陶冶与升华,才能使人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文中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908年)(精)/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德国)鲁道夫·奥伊肯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908年)(精)》是一本表达作者(鲁道夫·奥伊肯)内心想法的书。人生就是自主的行动,就是战斗,而精神具有独立性,能够不断地克服物质的阻力取得胜利。精神的胜利最终就是宗教的胜利,因为人是上帝的合作者。仅仅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甚至贬低精神追求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惟有精神的陶冶与升华,才能使人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文中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内容推荐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908年)(精)》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夫·奥伊肯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奥伊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论。 目录 颁奖辞 致答辞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绪论 第一章 时代所给予的各种解答 一、就古老的生活范式而言 二、新的生活范式 三、转向人类自己 第二章 建设的尝试 一、精神生活的基本性质 二、对抗与战胜 第三章 回顾与总结 新人生的哲学要义 绪论 第一章 主要论点的发端 一、人作为自然的存在 二、人的成长超越了自然 三、新人生的内在对立 第二章 主要论点的展开 一、主要论点和建立新人生哲学体系的可行性 二、人生的变化与升华 三、人类精神的具体形式 四、人类精神生活的冲突与胜利 鲁道夫·奥伊肯及其作品 鲁道夫·奥伊肯获奖经过 鲁道夫·奥伊肯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二、对抗与战胜 对于宗教,我们的思考和观察已从不同的地方触及了,但对其本质和价值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评价。假如我们要解决此问题,就算精神生活的进行多数藏在人的意识里,也必须认定含有宗教的因素。如同生活转向独立自主,并不是从个别点开始而是从整体出发,所有真正的精神活动都要得到整体生活的支持。这不仅仅暗示着心力的上升,也暗示着生活过程中的内在变化。前面说过,真正的精神生活需要战胜主观能力和对象活动的对立才能够成立。同时,如不提高到充足的行为性,就不会产生出独立自主和生活内容。人的劳苦来自于自我,但这仅从主观层面而言,并没有深入到创造,所以并没有成为充实的实有。只有涵盖人性,并将其导入自己潮流的整体生活中,才能战胜巨大的差距,把普遍的愿望转化为行为和创造。如此一来,从形成最内在而独特的事物而言,人随时都和整体产生关联,并从整体获得奋斗的源泉,而且在一切生活的绝处,此种现象都可以十分明显地意识到。因此之故,艺术创作并非个人能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更高层次的力的灵感。像歌德这样的创造性天才都称之为恩宠的赐予,怀着感恩之心接受。伟大的思想家也因为自我本质受到了强劲的内在力量支配,才能任自我本质的要求驱使,勇敢地抗拒所有自古以来被大多数人所认定的真理。再者,就算行为的英雄对他们周围的宗教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也常常将自己看作是统治世界之力的力量。如果诚实正直的人缺乏这种信念,或许无法忍受行动带来的重大责任。但是,那些最崇高的案例只不过显示贯穿一切精神生活的事物罢了,这就是一种附属又依赖于无限的生活。对他们的认同和感悟会萌生一种宗教。 但是,内在精神创造的宗教,与其本身相比,更像是通往宗教的一个前提。虽然它用高尚的氛围粉饰整体生活,但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度,也不可能阐释历史上宗教成立之后而变成一股极强势力的原因。我们说过,精神生活在人间曾经遇到巨大的对抗。这一对抗会超乎这种氛围,于是要求一种较为独立、明确的宗教。如果此对抗来自外部世界,好像还可以忍受。但是当阻碍侵入生活的最深处,并在存有中造成可怕的分裂,那么这一对抗就难以忍受。如果这种分裂一直存在,就会拘束整个生活,使其原地踏步。这时,累积的发展或者平稳的进步根本就无法获得。所以,如一定要追求战胜之道,那其方向就存在于超乎矛盾的力量在人类之中产生出新的生活,把深邃性的实有给予人,凭此使人类超乎自我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空虚。 实际上,这一新型关系会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这也是历史上各种宗教一致主张的。它们的具体发展路径十分不同,在此处却是相同的。对于精神生活的看法,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应对此类发展,所以很高兴认同其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的看法是将一切精神活动融入一个整体生活中,依靠其力量而得到支持。过去,整体只有依靠建设世界的作为,才能把个别的位置当作中介,并在此范畴之内间接存在。进一步,生活的整体也直接出现在个别的位置中,其保存有分享创造性关系的可能性。这对世界而言,产生出一个新的生活,并在它的优越性中,最先到达最实在的独立自主。如此一来,精神生活的理念或许会变成神的理念,精神的国度或许会上升至神的国度。 但是,如果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那是不可能用普通的概念来证明的。必须使一个新的生活类型外化为事实,进而才能够得到证明,而此一新生活类型非人类思索所能产生。关于此类型,我们与其说是一个创造物存在于个人心中或人类生活中,毋宁说是冲动存在于个人心中或人类生活中。这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事实。特别是在个别倾向相互结合,指示同一方向、表明同一源泉时。P59-61 书评(媒体评论) 奥伊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现代人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 ——周国平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视角,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的一种理想主义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