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爱德华·斯诺登在“棱镜门”中曝光的世界真相。
老大哥、天网、A.I.三位一体,你已无处可逃!
生物学教授麦金尼在坦桑尼亚研究织叶蚁,却突然遭到炸弹袭击,所幸被奥丁所救。奥丁告诉麦金尼,她研究的织叶蚁行为模型已应用到无人机身上,所以她沦为屠杀目标。麦金尼解释了蚂蚁集体智慧的源泉:可以通过信息素交流形成“母体”。奥丁与麦金尼在路上看到媒体在利用这次袭击恐吓欺骗民众,为国防部大量采购无人机造势。奥丁麦金尼成功阻止了政商高层的阴谋,并将其暴露于国际社会。但无人机技术带来的军事变革并未因此结束。
《云端杀机》这部惊悚小说紧跟时代潮流,将扣人心弦的悬念和直白易懂的科学完美融合起来,使丹尼尔·苏亚雷斯确立了迈克尔·克莱顿公认传人的地位。
《云端杀机》由丹尼尔·苏亚雷斯编著。
无人机突袭朝圣者,国际舆论大哗,特种兵奥丁奉命调查,并救下了生物学教授麦金尼。两人携手合作,探明新一代无人机集体智能的基础,正是麦金尼所研究的织叶蚁行为模型。与此同时,在公关公司的舆论操纵下,美国国内大规模采购无人机的民意高涨。而逃出生天的奥丁和麦金尼发现,在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美国政商高层统治世界的巨大阴谋……
第二章 命令
一架黑色MH-47支奴干直升机在暗夜中沿着白雪皑皑的雪山陡坡极速飞行。峰顶折射出暗淡的月光,映在庞大的机身上。支奴干扎入黑暗中,以战斗动作猛地下降,进入着陆区域。直升机尾灯每过几秒钟就闪烁一下绿白色的光芒。很快,飞行员拉起机头,飞机在一个黑魃魃的前线指挥基地着陆了,基地密布着碟形卫星天线和无线电天线。直升机激起一片尘埃,然后轻巧地停在碎石停机坪上。
涡轮发动机逐渐减速,后门坡板降下,十几名戴着面罩的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出现了,个个荷枪实弹,身上穿着黑色防弹衣,他们推着一名戴着头巾的囚犯往前走。那名囚犯的阿拉伯式宽松裤和连体衣上溅满了泥,双手被塑料手铐反铐在背后。
一名士兵高喊道:“快!”推了犯人一把。
这群人陕速穿过艾斯科防爆墙,朝营地中央走去,那里的天线阵列耸立在预制板建筑旁。他们经过的时候,穿着绿色工衣的当地工人正在修建堡垒。工人抬起头,斜撑着铁锹,偷扫一眼士兵。
士兵们推着囚犯经过武装哨兵,来到防御工事内部一个没有标记的房子里,房子四周都是铁丝网。一名哨兵打开门,放他们进入门厅,里面又有几名哨兵打开内门。这群人决速经过,没有人向他们敬礼或者说话。
门在他们身后关上,里面是个斯巴达式的房间,立着一排排装备架子、正在充电的无线电通话器,墙架上摆满各种武器。一名士兵抽出匕首,割开囚犯手上的塑料手铐,另外一名士兵扯掉囚犯头上的面罩。
囚犯冷静地一边摸摸自己的手腕,一边辨识方向。他的胡子又长又黑,头发几天前刚胡乱修剪了一番,带着明显的塔利班风格。他身材消瘦,皮肤粗糙,更加重了这种印象。他铁青色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前方。
带头的士兵朝他点了点头。“欢迎回来,奥丁。”
胡子男用标准的美国中西部英语答道:“回来的感觉真好,上士。”
“跟我来。我们能为你提供点什么?”
奥丁摇了摇头,他们一起走进一个两侧都是走廊的大厅。他们经过的时候,几名军官带着敬意向他们敬礼。他们没走几步就到了一个木门前面。上士敲了两下门,然后进入简报室,这里只有一张折叠桌。胶合板墙上挂着战区地图,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卫星监控图像。许多无线电中传来轻轻说话的声音。
“我把奥丁给你带过来了,上校。”
“你来得正好。”
桌子旁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蓝色牛津衬衫、蓝黑色运动上衣、卡其色裤子,面前摆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眼神坚定,不怒自威。他的手看上去强壮有力,毫无疑问他以前是名敢死队队员。 上士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关上身后的门。奥丁立正敬礼。“你要见我,上校?”
“你忘了你站在哪一边吗,二级军士长?”
“没有,长官。”
“你最好没忘。因为你,我承受着五级政治风暴。”
“在那种环境下,我的方法……”
“你的方法对这个任务造成永久的损害。我有个提示:孩子,你应该干扰敌人的行动,而不是干扰友方的行动。”
“我的所作所为有战略意义。”
“这是你的看法。考虑战略意义不是你的事,你的任务是把敌人干掉。”
“我受的教育是,特工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既要考虑战术,也要考虑战略。我必须适应形势,不然就会被形势压倒,长官。”
上校仔细看着奥丁。“对一个反叛头子发出警报说中情局要用导弹收拾他,这有何意义?我的情报官对我说,现在找不到这家伙了。这个人日后会再出来惹事的——这都要归功于你。”
奥丁没有说话。
“你怎么为你的行动辩解,军士长?”
奥丁在想这个问题。“我们迟早都要离开这个地方。我们需要留在身后的,不能仅仅是只知道打仗的激进年轻人。我救下的部落长老在山区广受尊敬,而且他比那些可能接替他位置的人温和一些——不过我无法想象这些能在卫星图片上都看出来。”
铁汉特种部队说。他是反叛网络的中枢。”
“不错,但那是对我们军事占领的反应。我们不在的时候,他就去杀外国战士和毒贩子。如果我们不拦着这个家伙,他会去做我们要做的事情。”
“可是——”
P14-16
也许诸位读者并不熟悉丹尼尔·苏亚雷斯——在几个月前,我也与你们一样对他一无所知,直到我拿起《云端杀机》,然后手不释卷地读完这本不算薄的小说,接着大呼过瘾。
读罢方知,在迈克尔·克莱顿及汤姆·克兰西相继逝世之后,丹尼尔·苏亚雷斯仅凭借三本小说,便已被读者及出版界视为两位技术类惊悚小说大师的精神传人。难怪,难怪。
难怪编辑对我说,这本小说很对我的胃口,情节明快清晰。场面火爆,从头到尾都奏出强音;难怪小说充满迈克尔·克莱顿一样扎实的科技细节,加上汤姆·克兰西式的军事行动背景,再融入《越狱》一般令人窒息的危局与流畅干脆的推进。整本书伏笔密布,环环相扣,每每命悬一线却绝处逢生,“大片”范儿十足,难怪派拉蒙公司立即重金抢下本小说的电影改编权。
翻译本书时,我总是播放《质量效应》、《战地3》的原声游戏背景音乐,不止一次地击节赞叹并会心一笑——这是一本节奏感强烈的好看的小说。苏亚雷斯很聪明地把时代背景和科技水准设定在比当前稍微领先一步的位置上,既新奇、出乎意料,又可信、合理圆通。作为IT行业的资深工程师与咨询师,他对各种计算机及通信应用信手拈来;而本书展现给读者的奇妙技术与应用,又岂止限于计算机领域?化学、仿生学等各个领域的概念技术每每在间不容发的危机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大展身手;看不见的政商势力用最先进的技术操纵媒体、网络与武器,冷血屠戮,杀机重重。
苏亚雷斯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大数据应用与挖掘以及斯诺登披露的政府级窃听与监视尚未进入大众视野,美军的无人机应用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苏亚雷斯却早已把这些概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写起小说,从一开始就不是新手。我总是禁不住想:这种战争什么时候会在现实中发生?
苏亚雷斯笔下的近未来战争中,攻击一方隐匿自身身份,使用无人机器进行战争。各种无人机群及设备远离后方通信及指挥,依靠人工智能对视觉、热能、化学等信号进行分析,探测目标与环境,还可以使用无线电之外的通信手段,自行对战场形势进行各种层级的识别并做出判断,完成战术与战略任务。
换言之,整个作战过程中启用无人机器的一方早已对对方的无线电阻塞手段做出应对,作战全程可以但不必须使用无线电手段。于是我禁不住想起另外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就是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刘慈欣在这部小说中设想了一场近未来美俄大战。那场战争中,处于技术劣势的俄方阻塞了全部无线电通信,于是交战双方都丧失了远程攻击武器和指挥手段,回到类似中世纪的战场血战到底。
刘慈欣的小说在前,苏亚雷斯的小说在后。有趣的是,苏亚雷斯虽然没有读过刘慈欣的小说,没有看到刘慈欣提出的问题,却对近未来战争独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人说,新式武器的对抗最早从实验室中就开始了;说这句话的人显然低估了科幻小说的眼光——远在武器概念形成之前,未来的武器及战争便已在最有想象力的头脑中展开厮杀。
两名优秀科幻作者之间从没什么联系,也没读过对方的小说,却无意间以自己的科幻作品完成一回合攻与守。这其中的关系貌似偶然,但假如以单纯的巧合来解释则失之简单。与其说是恰好碰上了,不如说是科幻小说内禀的前瞻性让两位作者奇妙地在科幻的空间中形成交错。而这种微妙之处,便是我热爱科幻的原因之一。
如果刘慈欣能读到这本小说,我个人非常期待他能对苏亚雷斯的未来战争给出回应,比方说,刘慈欣可以写一部无线电阻塞无法干扰敌方前线作战单位自主行动时。战争如何进行的科幻作品,那我们将可以享受怎样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盛宴。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果壳网的同仁帮我解答了攀岩、计算机和化学方面的疑惑,也分别感谢Heartbreaker、狗狗帮我弄清原文中涉及的西班牙语与阿拉伯语词汇。
感谢苏亚雷斯先生为中文版翻译所提供的帮助;感谢果壳阅读运作这么一本精彩的小说;最重要的,感谢诸位用人民币投票,花钱购买这本书,正是因为有你们,果壳阅读才可为大家带来更多优秀的书籍,而我,一名与你们一样喜欢精彩小说的读者,也才有机会继续翻译优秀的小说。
一位美国读者评论道:请在电影上映之前看完这部小说吧,它一定会出现在影院中;在这里,我请诸位读者和我一起期待这场视觉盛宴有朝一日在荧幕上上演。
冯蔚骁
2014年10月
这部惊悚小说紧跟时代潮流,将扣人心弦的悬念和直白易懂的科学完美融合起来,使苏亚雷斯确立了迈克尔·克莱顿公认传人的地位。
——《出版人周刊》
苏亚雷斯的小说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接近现实。
——克里斯·安德森 《连线》杂志主编
这本书解释了真正的“天网”可能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它还给出了原因。
——蒂姆·奥莱利 奥莱利传媒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