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
崇尚自然无为的天道,秉承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
静宜所著《道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教导你,功成,名遂,身退,人生的最高境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静宜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 崇尚自然无为的天道,秉承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 静宜所著《道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教导你,功成,名遂,身退,人生的最高境界。 内容推荐 静宜所著《道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目录 道德篇 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 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 以德修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给予才能有收获,有舍才能有得到 守住心灵的绿茵,让奉献之树常青 返回道的本源,修正自己的道德观 安贫乐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品德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为外物所惑 用道德修身,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 做厚道之人,厚德能载物 谦虚谨慎,便会富有人缘,获人拥戴 善待善良的人,也要善待不善良的人 修身篇 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 放低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 谦卑处下,宽容包纳,利万物而不争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你会因自己的无私,而得到别人的敬仰 认清楚自己,才不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只有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常乐者,才能欣赏人生的美丽 朴素是一种自然本真的美 不向生活示弱,这才是圣人的做法 人贵有自知之明,察人应当先察己 高贵是一种品行,并不表现在地位和财富上 谦虚是藏于土中的根,所有的美德都由此发生 哲理篇 旅途处处有美景,生活处处有智慧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积功累德,慈心于物 福祸相依,物极必反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逃不过固有的规律 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无,是天地混沌未开之际;有,是万物产生之本原 世上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 学会示弱,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生命如朝露般易逝,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道的真正意义,需要亲自去体验 学习篇 知识就是财富,天才在于积累 知识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只要想学习,总是能挤出时间的 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 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有智吃智,无智吃力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读史使人明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读书可以养性,可以陶冶情操 方法谋略篇 做人靠方法,做事靠谋略 因其无争于万物,故万物莫能与之争 聪明的人懂得隐藏自己的实力 过分贪婪,反而会丢失更多 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 有学问道德的人,无意追求名声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莫论他人是非 有坚定的信念方能成为强者 拥有高尚品格才是最优秀的人 不要嫉妒他人的贤能 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应注重实践,少说话多做事 规矩方圆篇 做人要有规矩,办事要有方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慎始而敬终,才能够有所成就 事情分大小轻重,先做重要的事 善用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才能轻易地解决问题 要弄清事物的根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机会天天来敲门,就怕自己无准备 做事要努力追求,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 利益不可能兼得,个人应当服从集体 要懂得入乡随俗,顺应环境的变化 人之巧拙不可显露,聪在外现必招其祸 后退几步,才能走得更远 事业篇 事业是生活的基础,是存在价值的证明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获胜的关键 谨小慎微,严于律己才能成就大事业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临渴掘井,于事无补 细节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甚至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智者善听,愚者善说 急流勇退,才是真正聪明的选择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盲从所谓的具理,反而会弄巧成拙 无诚则无友,无信则无以立业 有些事情不必亲自去做 励志篇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中 只要你迈出脚步,路就会在脚下延伸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另一阶梯 伯乐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要相信自己 人生若白驹过隙,应当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拥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拥有前行的动力 小心始得万年船,慎终如始才能成功 善学者善假他物,则可以事半功倍 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交友篇 君子之交淡如水 放低自己,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朋友不用太多,两三个知己足已 朋友相交,贵在以诚相待 相互有默契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够成为朋友 朋友不必过分依赖,而是可以独立开来各自精彩 拥有朋友是一种福气,拥有相知的朋友更是一种福气 与朋友交往也应注意火候,保持适当的距离 真正的好朋友是心灵相通的,不是靠酒肉利益来维系的 能够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朋友 只要同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远水解不了近渴,朋友多了路好走 生活篇 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才会鲜活 生活需要一种水滴石穿的毅力 团队精神能够创造出集体的辉煌 防患于未然,是避免灾祸的良方 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与信任 天道之网宽广,作恶就要受到惩罚 由无为才能达到有为 不能只关心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止,就不会遇见危险 懂得适可而止,就可以免遭凶险 不为贫贱而J陇,不为富贵而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应自然乐无忧 不要刻意追求,随缘即是福 静心篇 以其不争,改天下蕈能与之争 淡泊名利,可以明哲保身 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才能与自然相互融合 无事以当贵,不要让过分的荣辱感束缚住你的手脚 不争而胜,不辩而明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不过喜也不过悲,用恬淡的心态来养生 过分贪于收敛财富,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忍让是一种智慧 时光如流水,岁月一去不再回 心意专一,就可以独立于万物之上 养生篇 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才能超然处世 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才能超然处世 人之有所不得,皆是自然的状态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了生命 做人低调,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少一些是非之心,多一分清静安然 根据四季的不同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防病胜于治病,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预防 动静结合,养形调神 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贪馋偏食 和谐篇 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 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不与人争,全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善人有善人的用处,不善之人有不善之人的用处 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求得发展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因为众生都是平等的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保存身形 轻举必然丧失基础,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天然生杀,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应尊重大自然 试读章节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蜀国国君刘备的临终嘱托,意在教育儿子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虽是古人的训诫,但今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勿以善小而不为。”凡事应从小事做起,一件善事,也许对你而言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他人而言就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一句善意的鼓励,将使一个对学业失去勇气的孩子成为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也许一个温暖的微笑,会使一个准备轻生之人,停下了走向死亡的步伐,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情;也许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比如捡起地上的一张纸屑,会让我们的外国朋友了解到中国人民的好习惯,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也许是一个友善的举动,比如把井盖盖好,会使路人避免受伤的危险…… “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陷入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防微杜渐加以改正,而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就会发展到恶习成性,最终走上违法道路。 很多的“小善”能使他人受益匪浅,相反,许多的“小恶”却使人失去了太多。有些人最后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只是因为儿时的一丝贪念,小偷小摸图的是那一时的快感。而正是这样的“小恶”的累积导致了一个个悲剧的发生。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 【感悟】 “小善”、“小恶”其实往往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小和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善是一种循环,恶也是一种循环。美好的生活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创造,在持之以恒中延伸。我们要从小善做起,开启一扇善门,并将小恶挡在门外。 【道家百科】 道家代表人物——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之共同始祖。如今所说的“炎黄子孙”中的“黄”即指黄帝。《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传说他曾居姬水,姬姓(一说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县西北),称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亦称有熊氏,系有熊国(或族)国君少典氏之子,十五岁继承王位。阪泉(河南涿鹿县东)一战,击败炎帝神农氏八世,遂代神农氏为天下共主;涿鹿(今河南涿鹿县)再战,擒杀蚩尤,天下始定。大定后有很多发明创造,如纪时、数学、军队、音乐、衣服、医药、文字、铸造、舟车、弓矢、房屋等。 黄帝生而灵异。汉代纬书中已有不少有关黄帝的内容。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黄帝的母亲附宝曾梦见一道电光环绕北斗星,又某日,附宝往郊外,一道巨大的闪电在北斗星周围耀眼地闪烁,附宝得到感应,于是怀孕24个月,才生了轩辕。轩辕的胸部生来带有“黄帝子”三个字。 黄帝还具有劾制鬼神的神力。《列仙传》记黄帝“能劾百神,朝而使之。”早期道教有一种用以劾鬼的法器“黄神越章”,还有一种专门用来为生人和死者解除灾殃的墓葬明器“解注瓶”等,都是根据对黄帝神力的信仰而来的。现存《素问》,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其内容为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的医学著作;《道藏》中还有《黄帝阴符经》、《黄帝九鼎丹经》等。 P2-P4 序言 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地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所谓史官,实际上也就是王室内负责记载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人。古代学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为王室所垄断,一般的人是无缘于此的。可以说,史官在当时是最有学问的人中的一类。被称为道家奠基人的老子在周王室中当过柱下史,也就是负责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就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来说,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春秋初年,周王朝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垄断的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流落到民间,私学兴起,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由老子及其思想上的追随者所形成的道家即是其中之一。他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基础。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不是这种文字学上的意义所能解释的。一般说来,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自然而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实际上在其内部是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差异的。 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老子认为,做学问要天天增加知识,而为道则要天天削减私欲,损之又损,就能达到无为。无为便可以无不为。如果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老子和庄子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也产生过重要影响。道家的养生理念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以柔为贵、弱者变强,重人贵生”。道家学说的内容,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的本身,对自我的生命活动具有丰富的体验。他们追求的是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 “妙语”者,贵在一个“妙”字。它不必是一本正经的系统理论,也不必是循规蹈矩的训诫教诲,但却必须独具真知灼见的慧眼,闪耀心灵智慧的火花,或启人思路,或发人深省,足以供人流连品味。本书在编选原文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道德经》(老子)、《华南经》(庄子)、《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本书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了“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是不可抹杀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卓越贡献。它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借鉴与继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