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兴、夏汉宁、郑苏淮主编的这本《文学地理学--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是全国各著名高等院校的教授与学者2013年度研究文学地理学的学术成果汇编,是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凝炼的又一部力作。本书分别介绍了西北文学地理、中原文学地理、江西文学地理、吴越文学地理、岭南文学地理;还包括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及学科建设动态等内容。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论文学地理空间的拓展与深进(杜华平)
地理环境与文学之关系(王青)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写”与地理学转向(李仲凡)
中国现代西部文学地理学研究构想(张向东)
◇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
中国境内著名文学景观之地理分布——兼论文学景观的定义、类型、意义与价值(曾大兴)
汉赋“体国经野”特征的地理解读(徐明英)
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地理分布(付琼)
宋文作者地域分布的统计分析(郑栋辉)
代词“渠”在唐宋诗中的使用及其文学地理意义(黎清)
大山与诗歌(陈韫潇陈友康)
由地域视野看《水浒传》的阳刚风格(王振星)
拟话本小说地域分布与理学地域分布关系谫论(杨宗红 蒲亨乐)
游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城与人——从地理空间角度解读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云韬)
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地理空间批评(陈一军)
栖息在庄园风物中的爱之梦——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庄园描写及其意义(金琼)
“城市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综述(王柳芳)
◇西北文学地理
关中两部民俗中的《诗》《礼》景观考略(王渭清)
两晋南北朝河西传经译经活动的地域特点(高人雄)
北方游牧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唐诗的影响(高建新)
论盛唐入陇诗人的动态分布与空间书写——以王昌龄、王维、岑参为例(刘洁)
唐诗与终南山(李世忠)
唐宋栈道诗的景观美(梁中效张超)
不识庐山真面目——以诗人占籍为视角对历代咏青诗的考察(方丽萍 童占芳)
◇中原文学地理
从考古发现谫论“郑风”文化精神(杨秀礼)
西晋南方文士的北徙与文学观念的碰撞(李剑清)
应时应地而生——欧阳修洛阳词的主题选择(郁玉英)
◇江西文学地理
江州庾楼得名由来及兴废变迁(王兆鹏 邵大为)
赣鄱流域名胜文学研究的地理学视角(陈小芒)
宋代江西作家地理分布成因分析(刘双琴)
朱熹江西山水诗的行程、地域与游览角度叙写分析(胡迎建)
◇吴越文学地理
自由与气节——唐宋严陵钓台诗的比较(林晓娜)
《全宋诗》浙江作者的地域分布(何勇强)
论宋代纪行集句诗的文化地理学价值(张福清)
唱不尽的江南挽歌——苏童小说中的江南意蕴(韩会敏)
◇岭南文学地理
岭南本土文学三人谈(梁凤莲 陈实 曾大兴)
晚清广东遗民群体初探(李丹)
王鹏运词的地理空间研究(李惠玲)
寻找遗落西南边疆的碎珠——中国古代小说桂系文化意象的文学地理学研究设想(梁冬丽)
◇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
浅析现代文学在社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周尚意 林钰源 唐顺英)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中国文学地理学信息平台(周文业)
◇学科建设动态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研究》评介(邹锦良)
从文学地理到艺术地理——曾大兴教授访谈录(赵振宇)
文学地理可为重写文学史提供灵感(《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地理学或成独立学科(《江西日报》)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在南昌召开(《江南都市报》)
一方水土一方文学(《江西日报》)
让文学地理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建设服务(《唐山劳动日报》
文学景观有望成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新热点——访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景观将成为文学地理学研究热点(《信息时报》)
中国文学景观将成为新研究热点(《广州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