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02年在大学里完成的《我的生活》是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完成的处女作,收录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书中展现出来的海伦的顽强毅力和崇高品质,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读者。此书刚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文学史上一大奇迹”,许多国家也翻译出版了此书,无数读者由此踏上了成功的人生道路。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她一生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全书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越来越渴望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那几种简单单调的手势,也越发不能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了。每当我的手语无法让人明白我的想法时,我都愤怒不已。仿佛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声嘶力竭、筋疲力尽为止。
倘若母亲在身旁,我便一头扎到她的怀里,悲痛欲绝,甚至连为何发脾气都给忘得无影无踪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表达思想情感的愿望也越来越浓烈,以至每天都要闹一通脾气,有时甚至每隔一小时就闹一次。
父母亲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在我们居住的塔斯甘比亚镇附近根本没有聋哑学校,而且也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来教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怀疑我是否能接受教育。然而母亲从阅读狄更斯的《美国札记》中找到了一线生机。
狄更斯在《美国札记》一书中提及了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少女——萝拉,在郝博士悉心的教导下,学有所成的故事。然而,当母亲得知那位发明教育盲聋人方法的郝博士已经逝世多年,他的方法也许没有流传下来时,她苦恼至极。郝博士是否有传人?如果有,他们会愿意到亚拉巴马州这个偏远的小镇来教我吗?
6岁时,父亲听说巴尔的摩有位享誉盛名的眼科医生,治愈了好几个盲人。父母立即决定带我前往此处医治眼睛。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整个旅途都有层出不穷的新鲜事来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忙个不停,顾不上发一次脾气。
到了巴尔的摩后,我们直接来到齐夏姆医生的诊所,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经过一番检查,他表示爱奠能助,不过他鼓励我们,说我可以接受教育,并建议父亲带我去华盛顿找亚历山大·贝尔博士,说他也许能够提供给我们有关聋哑儿童学校以及师资的资料。我们遵循齐夏姆医生的建议,全家人即刻启程赶往华盛顿。一路上,父母满腹愁肠、思虑重重,而我却丝毫没有察觉,只是感到来来往往着四处行走是件极其有趣的事。
那时,虽然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但我刚和贝尔博士接触,就感到了他的温厚和热情。他抱我在他的膝上,让我任意摆弄他的表。他把手表弄响,让我可以感觉表的震动。博士医术高明,懂得我的手势,我立刻喜欢上了他。当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次会面会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它开启了我的生命之门。由此开始,我从黑暗走向了光明,我的世界也由孤独走向了充满温情,并且拥有了开启知识的钥匙。
父亲按照贝尔博士的建议写信给波士顿柏金斯学校校长安纳诺斯先生,请他为我物色一位启蒙老师。柏金斯学校是《美国札记》中郝博士为盲、聋、哑人孜孜不倦工作的地方。
父亲写完之后立刻发了信。几个星期后就接到了热情洋溢的回信,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教师已经找到了。这是1886年夏天的事,但等到莎莉文小姐来到我们家时,已经是第二年的3月份了。
就这样,我走出了埃及,站在了西奈山的面前。一时间我的灵感遍布全身,脑海里展现出无数的奇异景观。从这座圣山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P11-1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的一份精神遗产,那么阅读就是开启这份遗产的金钥匙。在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文明沃土上,优秀的文学名著传达着人类对生命、对历史、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其闪耀的智慧穿越古今中外,经过岁月的磨砺,升华成今天的经典。阅读美好的有价值的文学名著,是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诗经》,阅读《红楼梦》,阅读《雾都孤儿》,阅读《安徒生童话》……日不间断,我们也许会因为书中一段华丽的诗句而激扬,也许会为某个主人公的坎坷遭遇而落泪……任思绪随着书中动人的故事飘飞。阅读的过程就是励志、炼心、启智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知识,培养的是情感,塑造的是品格,净化的是灵魂……
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名家选”考虑照顾各年龄段读者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等阅读习惯,设置了知识链接、专家解疑、智慧引路、名家导读、哲理名言、名师点拨、好词好句、阅读思考、名家品评、重点测试等栏目。全套书图文并茂,精美的彩色插图,令经典的情节完美呈现,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感受具体的情景描述,增加阅读的乐趣。
没有阅读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场昏梦,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映照在心灵的浪尖上。读书是一种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因为读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读书不仅于个人有益,也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益。
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读者广泛认真地阅读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从中涉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为心灵排除困扰和谜团;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谢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