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时候,国王手下的一个官对国王说:“我愿意替大王用千金去买马。”
这个官就四处奔走寻找千里马。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但上门一问,马已经死了。这个官就花了五百两黄金买下了这匹马的骨头。
回来以后,国王一看非常生气,说:“我买的马是活马,你却买了一堆马骨头,这有什么用处呢?白白糟蹋了五百两黄金。”
这个官不慌不忙地说:“你不是要买千里马吗?但是几年来没有人牵来一匹。并不是人们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相信你真的出千两黄金,怕你说话不算数。今天我用大王这五百两黄金买了一匹死马,天下的人们听说以后,就知道你是真心要出千两黄金的高价买千里马,一定会很快给你送来。”国王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就没有再往下说。
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国王买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后,说:“大王真要招贤纳士,可从我开始。人们看到连我这样的人都被重用了,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找上门来。”
昭王觉得很有道理,就重用了郭隗,为他修筑了官邸,并筑台拜他为师。消息一传开,军事家乐毅从魏国奔来,学者邹衍从齐国奔来,政治家剧辛从赵国奔来……大批有才能的人陆续来到燕国。燕昭王依靠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终于使燕国强盛起来,打败了齐国,收复了失地。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申出了“千金买骨’’这句成语,是说花费千金来买千里马的骨头。后用来比喻重视和珍惜人才。
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农夫爱好皮衣和珍异的美味。
有一次,他想祭祀祖先,但缺少一盘肉做祭品。于是他跑到山上同羊商量,羊一听要吃它的肉,立刻叫着它的同伴们拔腿就跑了。这个农夫空着手回了家。
后来,他想弄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大衣。于是,他就大步跑到森林里去,找到了一只狐狸,对狐狸说:“狐先生,求求你帮帮我的忙吧。”
狐狸眨巴眨巴眼睛说:“要我帮你的什么忙呢?”
这个人吞吞吐吐地说“据说你的皮很值钱,你能否借给我做一件大衣呢?”
狐狸一听,心想:毛皮是我的命根子,如果剥去我的皮,我不就完蛋了吗?还没等那个农夫把话说完,狐狸就呼喊着它的伙伴们,纵身逃走了。这个人又只好空着手回了家。
“与虎谋皮”这句成语,就是根据“与狐谋皮”这个故事演变引申而来。现在多用来比喻想做的事和别人有利害抵触,或要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是根本办不到的。
晋平公在位的时候,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官。有一次,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说:“现在有一个县缺少一个县官,你说谁可以去当这个县官呢?”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