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珠江文化之旅/珠江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谭元亨
出版社 羊城晚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广府民系的形成》、《西江与粤语的形成》、《广人旺埠》、《南江:历史的显与隐》、《琢玉四会》、《书北江吟》、《马坝人:欢笑的图腾》、《黄与蓝的交响》、《北江在珠江文化》……谭元亨创作的《珠江文化之旅》以优美的散文,追溯了一群学者、作家,如何发现广信于2000年前成为广府人的发祥地……

内容推荐

谭元亨创作的《珠江文化之旅》以优美的散文,追溯了一群学者、作家,如何发现广信于2000年前成为广府人的发祥地,珠玑巷被视为广府祖地,而江门良溪则是当年罗贵率36姓97家南下抵达的重要节点,最终重构这一族群的迁徙史、文化史,同时,对东江、北江、西江的文化生态予以了全面的考察,声情并茂,妙笔生花,引人入胜。

目录

西江长歌

珠江源

珠江文明的“创世纪”神话

舜帝南巡与“中国”之名

南风之薰与梧州古城

梧州:骑楼遐想

灵渠

广信塔

循名责实:“广”字与广府的来历

广府民系的形成

西江与粤语的形成

广人旺埠

屯堡

路的冲刺

南江:历史的显与隐

琢玉四会

书北江吟

马坝人:欢笑的图腾

时空隧道

黄与蓝的交响

北江在珠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始兴:不可镂空的历史

珠玑巷传说

祖地:身份认同与精神谱系

英德交相辉映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天南第一石

舞蹈精灵们的家园

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

南华禅院遐思

“佛眼”俯瞰中的……

六祖惠能

禅缘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奇迹

东江行

、“百越首邑”

“蛮夷大长”

越王井

客家古邑

历史的青睐

“前后两宰相”

霍山在期盼

东江水

送水观音(五场歌舞剧

功到雄奇即罪名

——重评袁崇焕冤案及其历史遗患

河源:客家属地的建筑历史博物馆

夺珠江三角洲交响

寻找珠江的文化品格

海珠石的诉说

“另类”文明

元白:唐代两大诗人眼中的珠江文明

三朝古都

我与兰圃

越王台远眺

灯海

珠三角:水乡的绝响

一脉龙江

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海国超迈之意量”

——“顺德人的精神”

“顺德制造”的文化支撑

菩提无树几时栽

——广府移民寻踪:从珠玑巷到葫底

广府民性“上善若水”

西关,西关

三重门

侨缘

侨领

流变中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警海上丝路

千年丝路

万里雷鸣

赛龙夺锦

中途塔自述

白鹅潭的诉说

十三行谣谚与传说

潘卢伍叶,谭左徐扬

“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

从“愈烧愈排场”到“一夜有清光”

鱼上了梁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定风珠

美国太平洋铁路传奇

虎豹龙凤狗江淮河汉沟

十三行小说中的民俗

诗人,身隐市廛的儒商

雍乾朝间梯度推进与逆转

“南海I号”与海上丝路的文化资源与历史价值

十三行的文化资本与广州的城市格局

宝镜湾的摩崖石刻

后记八门入海

试读章节

一“游方”即“女方”,姑娘盛装结队,头戴银首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小伙子吹着芦笛,且吹且舞,并不断变换着舞步。舞曲时而高亢,时而舒缓。进、退、回、旋,曲律步法整齐、多样而和谐。

曲靖马雄山,如诗如画,如歌可舞,这是骄傲的珠江正源。

曲靖乃古代爨(cuan)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神品第一”、“南碑瑰宝”的国家重点文物“二爨古碑”,分藏于市内及其所辖的陆良。曲靖市,孟获的故乡,古老文化表现在这里的爨文化节。

曲靖的爨碑犹如阳朔之于桂林。它声名赫赫,流芳百世。

知爨慕爨痴爨的追爨族人来自国内外。国内书法爱好者到这里来的已超过一亿人。爨碑是国宝。

爨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爨作为姓氏,作为族部,称谓也已烟消云散,作为“爨体”、“爨体流派”,是永恒的,光耀环宇。

爨碑,表现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文化气韵,它是魏、隶的结合,在漫长的书法艺术长河里,魏隶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一个“爨”字,由孩童到老人,由普通人到艺术家都在认真地写,而且一代代写下去,可谓一大奇观。中国汉字的魅力从这里可见一斑。

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珠江文化的一朵奇葩。一个“爨”字引出一个节日,就像这个巨大的转盘,道出天地人间的精彩。

未到珠江源,珠江源便以节日的盛装、古老的文字夹道欢迎我们。

珠江源,就在只有一步之遥的沾益县。

没有想象中壁立干仞的峻岭,也没有奔腾逶迤的丛山,一路上,似乎只是坡度低缓,近乎丘陵的山头——我曾在井冈山脚下当知青五年,将军山、黄洋界,吞云吐雾,巨石嶙岣;又上过华山,亲自尝试过“鹞子翻身”、“空中栈道”的惊险;更到过泰山,“一览众山小”……可是,这一路上,却绝少陡坡,更不用说迎面一面面打开的山屏,这,能是珠江源明去处么?

马雄山烂漫的杜鹃花,倒是与井冈山麓的相媲美,开得那么欢,开得那么盛,陡地把你的热情点燃了起来。也许,这正是珠江源迎接所有来人举办的永久的盛礼——是呀,云贵高原本就海拔很高了,所以,~kL2_T也就不会感觉到珠江源头所在的高度。

那只是丛莽中的一个岩洞,汩汩的清水从当中流过。当然,那后边当有一条不知绵延多长的地下河,清晰的水声,如琴弦一般,弹拨着你的心灵,引发你的遐想——它同样是艺术的、精神的,不必、也用不着激越的旋律,咆哮的急流直下三千尺的吼声,它永远如诗、如画、如歌。

是的,它牵惹起的,是一种温馨、一种有如母亲乳汁的亲昵,一种绵绵不绝的思念……

一种对人类文明、历史文化的哲思。

水利专家在《南盘江治理与开发》中对珠江源做了如下描述:

马雄山主峰东北向鞍部延伸,在第三个小包的分水岭上,从海拔2350米处开始,出现一条近一尺深的明显的流水沟,向具有宽阔脊面的鞍部穿流750米,在海拔2260米处,成东西走向分流口,西者流进北盘江,东者下行250米,连接大冲沟。大冲沟在海拔2240米处,有一碧水潭。整条大冲沟林木覆盖良好,常见有水渗出,形成纵横交错的细小沟管汇到大冲沟。从大冲沟下行2~3公里,有一低洼谷地,与高山沟交汇。高山沟长2公里.同样常见细小流水,其顶端在老高山腰,连接库容为10万立方米的高山水库。大冲沟和高山沟在低洼谷地交汇后下行不远,由于前面隆起的一个小山包,一堵6米高的峭壁裂开大洞,迫使沟水汇流后进入伏流。这里海拔2158米。从伏流口下行约l~2公里,又有一堵约6米高的断壁,分上下两个出水口,流水潺潺,海拔2145米。

源头上珠江流过的四个省的题词,似乎只有广东省叶选平的四个大字,让我们来自珠江入海口的人们感念不已。因为,这四个字,更代表了上亿粤人的心思——那便是“饮7K恩源”。P3-4

序言

历史,只有在行进中才能称之为历史。

而在我们过去的观念中,历史却只能是陈谷子烂芝麻,只存在于故纸堆中,所以,历史是凝固的,甚至是死的……当然,到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完全被颠覆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历史与我们正在行进的时间是相伴而成的。

那么,时间呢?时间也有生与死,行走与停滞么?

无疑,时钟的长针与短针在走动,在旋转,从而把时间也具象化了,让人感觉到时间永远处于动态之中。只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也一样么?每一个人的时间,同样处于动态之中么?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同样拥有时间,多少人感到时间不够,多少人又感到无法打发日子。只是,前边的人时间少了,后边的人时间就多么?

事实恰恰相反,觉得时间少了的人,是因为他们想做的事太多;相反的,则是无所事事。时间走得快的人,时间拥有的就最多;时间走得慢的人,他拥有的时间自然就少。这样,感觉与拥有似乎成了悖论,然而,这样的悖论恰巧就是最现实也最真实的。

对于一位学者,一位作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脚在行走,笔也在行走,时间便充分地体现在这行走当中。虽然这些行走的时间,或许很艰难,步履维艰,或者很轻松,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只要你在行走,时间就永远伴随着你,时间就留在你的足迹里,留在你的笔耕中。所以,你拥有的时间,也就不再会消失,而且永远也不够。但你一旦满足,一旦裹足不前,时间就会离你而去,无影无踪,了无痕迹。

时间就是这么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而且爱憎分明,有它的情感,它的尊严。

科学家说,时间不是无限的,它在宇宙大爆炸之际才开始,既然有开始,也就必然有终结。在这个世界,它更是三维之上的又一维。宇宙激活了,时间也就产生了,时间是有分量的,绝对不会是子虚乌有。

因此,当你行走时,感到艰苦,遭遇不测,备受折磨,沉重之极,这正是时间加以你的。一旦时间充盈,你的负重也就增加,你感到负重,时间也就充盈。因为,时间就在你的身上,没有背你而去——你,才是时间的拥有者。

所以,时间与历史,都只存在于行走当中。

珠江文化之旅,旅者,即意味着行走,这一走,就走了十五个年头——从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之日算起。在《中国珠江文化史》这部洋洋三百万言的专著后记中,就记录有:2f)00年,老作家朱崇山在深圳桃花源度假村为大家找了个思想交流的清净场所,令著名作家、学者黄伟宗、戴胜德、洪三泰、谭元亨,都很兴奋……由于黄伟宗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珠江文化概念,被推举为会长,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就此成立。这几个人,按年龄排列的,我是老满。

而成立后第一大动作,便是到湛江,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

其实,在成立前十来年,便已就广府人的珠玑巷祖地、广信首府等有了发现与论证,成立之后,司徒尚纪、黄启臣、张镇洪、叶国泉、罗康宁、郑佩媛等先后加盟,于是,珠江文化研究的成果,更蔚为壮观,十五年的历史,十五年时间,就这么站在了我们一边——我们拥有了历史,让时间在文化的负重中变得充盈起来。

而今,当日的创会者,有的已是耄耋之年,连我都亦近古稀,用笔重新行走这一段历史,方觉时间是何等的充盈,风风雨雨,打击磨难均已不在话下,而非学术的骚扰、研究成果的被盗劫诸类,则可付之一笑。

且再一次借用启功在20世纪末赐童庆炳的一幅宋代大文学家陆游的自题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启功的用意,你我可知?

休问,休问,这能是健康箴言,心灵鸡汤乎?

总可以算是完成这部《珠江文化之旅》之后的聊以自慰吧!

谭元亨

后记

珠朱江又化之旅,还处于进行时态中。

尤其是其精神之旅,思想之旅。

人们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珠江文化精神?

是珠江源马雄山绚丽的杜鹃花所焕现的映彻时空的色彩?北回归线匕独有的绿洲昭示的大自然所赋予的生命之光?以及被视为植物界熊猫的红豆杉?

还是曲靖古老的爨字、云贵数以干字的铜鼓,以及南越王墓中几千年的船模,甚至是元谋人、洞中云人、马坝人在珠江流域中的人类遗存?

是舜帝南巡,葬于苍梧之野的献身精神?是六祖惠能创立南禅宗经历种种磨难而不改初衷的坚忍?孙中山为创立共和,推翻千年帝制历十战十败的不屈不挠?

或者云南各个民族的能歌善舞、三角洲河网中的渔舟唱晚,乃至响彻高山大峒的客家山歌?

是古老的瑶寨、巍然的屯堡,客家的围屋、侨乡的碉楼?

还是广府的“顶硬上,鬼叫你穷”、马死落地行,客家人的“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潮汕人的“爱拼才会赢’’?

一如文化大同林语堂所言: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又遇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夕,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南方古代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这样一个结论,有人认同,也有人不敢苟同。

很显然,三言两语,是不足以概括珠江文化精神的,它是如此自由、放达、了无羁绊,又是如此悠久、守成、恪守古训——几十个世纪形成的似乎相反相成的几近不可描述,无可抗拒的魅力。

在一盅两件的早茶里,我们打发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无以穷究其间的文化精神——它太悠久、太成熟、太强悍、太瑰丽了,如何做得出价值估量?它就是灵魂,灵魂太沉重了,沉重得无以估量。

可我们总得概括出什么?

在本书序言中,有一句话,则是“三龙吐珠,八门入海”。.

也许,这才足以反映出珠江文化的阔在,珠江文化精神的壮观。

“八门入海”,是怎么浩瀚宏大的意象,试想自云贵高原奔腾而下,水量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珠江,冲出了八个入海口,气势何等磅礴,撞击力何等巨大?

如此呈示开放的姿态的,非珠江莫属!

所以,2000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在这里开始,当今的改革开放更在这里为天下先——这是怎样自觉地承担了历史的命运,它又是怎么找回我们民族的尊严?纵然在这之前,有过太多的不幸,太多的牺牲,尤其是太多的挫折与败绩,可我们一旦回过头来,总结与归纳这一切时,我们当怎么感受时光对珠江的厚爱?

也正是这样一个时空,锻造出“八门入海”的壮阔的珠江文化精神!

更是“八门入海”后,才激发出唐代南国诗人张九龄壮美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生涯共此时。

珠江精神就这么升华成为海的意象!

人类学的视野,

诗人的情怀,

文化的沉思,

哲理的升华,

——这便是珠江之旅!

一万年走过来,

再一万年走下去!

——永恒的珠江之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