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晶。作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骑鹅周游各地、游览自然风光、学习地理文化、经历风险和苦难,逐渐改正缺点,懂得学习和进步,养成优秀品德的动人故事。由于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它不仅成为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而且成为成年人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常青藤名家名译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晶。作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骑鹅周游各地、游览自然风光、学习地理文化、经历风险和苦难,逐渐改正缺点,懂得学习和进步,养成优秀品德的动人故事。由于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它不仅成为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而且成为成年人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 内容推荐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述的是尼尔斯是一个不爱学习、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他因为捉弄小精灵,被小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他骑在大白鹅背上,和一群大雁一起开始了一次冒险之旅。然而正是这次神奇的旅行,使尼尔斯增长了见识,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碰到过很多凶恶阴险的敌人。在历经了种种困难和危险之后,尼尔斯回到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勇敢、机智、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本书语言生动,想象奇特,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更是童话史上一部难以超出的经典之作。 目录 1.这个男孩子 2.大雪山来的大雁阿卡 3.野鸟的生活 4.格里敏大楼 5.库拉山的鹤之舞表演大会 6.在下雨天里 7.有三个梯级的台阶 8.在罗纳比河的河岸 9.卡尔斯克鲁纳 10.去厄兰岛之行 11.厄兰岛南部岬角 12.大蝴蝶 13.小卡尔斯岛 14.两座城市 15.斯莫兰的传说 16.乌鸦 17.老农妇 18.从塔山到胡斯克瓦尔那 19.大鸟湖 20.预言 21.粗麻布 22.卡尔和灰皮子的故事 23.美丽的花园 24.在奈尔盖 25.解冻 26.分遗产 27.在矿区的上空 28.钢铁厂 29.达尔河 30.一份最大的遗产 31.五朔节之夜 32.在教堂附近 33.水灾 34.乌普兰的故事 35.在乌普萨拉 36.小灰雁邓芬 37.斯德哥尔摩 38.老鹰高尔果 39.飞越耶斯特雷克兰 40.在赫尔辛兰的一天 41.在梅德尔帕德 42.在奥格曼兰的一个早晨 43.韦斯特尔堡登和拉普兰 44.放鹅姑娘奥萨和小马茨 45.在拉普人中间 46.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47.海尔叶达伦的民间传说 48.丰姆兰和达尔斯兰 49.一座小庄园 50.海岛宝藏 51.大海中的白银 52.一座大庄园 53.飞往威曼豪格 54.回到了自己的家 试读章节 “哞、哞、哞,”三头奶牛齐声吼叫起来,她们的声音一个盖过一个,他简直没法子听清楚她们在叫喊什么。 男孩子想要张口问问小精灵住在哪里,可是奶牛们吵闹得天翻地覆,他根本没法子让她们听见自己在讲的话。她们怒气冲冲,就像是他平日把一条陌生的狗放进来,在她们之间乱窜时候的情景一样。她们后腿乱蹦乱踢,颈脖肉来回晃动,脑袋朝外伸出,尖角都直对着他。 “你快上这儿来,”五月玫瑰吼叫道,“我非要踢你一蹄子,管叫你永远忘不了!” “你过来,”另一头名叫金百合花的奶牛哼哼道,“我要让你吊在我的犄角上跳舞!” “你过来,我让你尝尝挨木头鞋揍的滋味,你在去年夏天老是这么打我来着。”那头名叫小星星的奶牛也怒吼道。 “你过来,你把马蜂放进过我的耳朵里,现在要你得到报应。”金百合花狠狠地咆哮。 五月玫瑰是她们当中年纪最大、最聪明的,她的怒气也最大。“你过来,”她训斥说,“你干下了那么多坏事,我要让你统统得到惩罚。有多少次你从你妈妈身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板凳!有多少次你妈妈提着牛奶桶走过的时候你伸出腿来绊得她跌跤!又有多少次你气得她站在这儿为你直流眼泪!” 男孩想要告诉她们,他已经后悔了,他过去一直欺负她们,可是只要她们告诉他小精灵在哪里,他就决计不会亏待她们,会对她们很好很好的。然而奶牛们都不听他说,她们吵嚷得非常凶,他真害怕有哪头牛会挣脱缰绳冲过来,所以还是趁早从牛棚里溜出来为妙。 他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他心里明白,这个农庄上恐怕不会有人肯帮他的忙去寻找小精灵的。再说就算他找到了小精灵,也不见得会有多大用处。 他爬上了环绕农庄四周的那堵厚厚的石头围墙,围墙上长满了荆棘,还攀缘着黑莓的藤蔓。他在那里坐了下来,思索着万一他变不回去,不再是人的话,那日子怎么过呀!爸爸妈妈从教堂回家一定会大吃一惊。是呀,连全国各地都会大吃一惊啊!从东威曼豪格镇、托尔坡镇还有斯可鲁坡镇都会有人来看他的洋相,整个威曼豪格县远远近近都会有人赶来看他。说不定,爸爸和妈妈还会把他领到基维克的集市上去给大家开开眼哪。 唉,愈想愈叫人心惊胆战。他真愿意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看到他的怪模样。 他真是太不幸了。世界上再没有人像他这样不幸。他已经不再是人了,而成了一个妖精。 他渐渐地开始明白过来,要是他变不回去,不再是人的话,那会有什么结果。他将丧失人世间所有的一切:他再不能够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也不能够继承父母的小农庄,而且休想找到哪个姑娘肯同他结婚。 他坐在那里,凝视着自己的家。那是一幢很小的农舍,圆木交叉做成的梁柱,泥土垒成的墙壁,它仿佛承受不了那高而陡峭的干草房顶的重压而深深陷进了地里。外面的偏屋也全都小得可怜。耕地更是狭窄得几乎难容一匹马翻身打滚。尽管这个地方那么小、那么贫穷,对他来说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他现在只消有个牛棚地板底下的洞穴就可以容身居住了。 天气真是好极了,沟渠里流水淙淙作响,枝头上绿芽绽发,小鸟叽叽喳喳在啼叫,四周一片欣欣向荣。而他却坐在那里,心情非常沉重,难过得要命。随便什么事情都无法使他高兴起来。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空像今天那么碧蓝碧蓝的。候鸟成群结队匆匆飞翔。他们长途跋涉刚刚从国外飞回来,横越过波罗的海,绕过斯密格霍克,如今正在朝北行进的途中。一群群鸟各式各样种类不同,可是他只认出了几只大雁,他们分为两行,排成楔形的队伍飞行前进。 已经有好几群大雁飞过去了。他们飞得很高很高,然而他却还能隐约地听得到他们在叫喊:“加把劲儿飞向高山!加把劲儿飞向高山!” 当大雁们看到那些正在院子里慢慢吞吞、迈着方步的家鹅的时候,他们朝地面俯冲下来,齐声呼唤道:“跟我们一起来吧!跟我们一起来吧!一起飞向高山!” 家鹅禁不住仰起了头仔细倾听。可是他们明智地回答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 就像刚才讲的那样,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和煦。在这样的晴空丽日中翱翔,那真是一种绝妙的乐趣。随着一群又一群大雁飞过,家鹅越来越蠢蠢欲动了。有好几次,他们振拍起翅翼,似乎打算跟着大雁一起飞上蓝天。可是有一只上了年岁的鹅妈妈每次都告诫说:“千万别发疯!他们在空中一定又挨饿又受冻的。” 大雁的呼唤使得一只年轻的雄鹅勃然心动,真的萌发了长途旅行的念头。“再过来一群,我就跟他们一起去。”他说道。 又是一群大雁飞过来了,他们照样呼唤。这时候那只年轻的雄鹅就回答说:“等一下,等一下,我来啦!” 他张开两只翅膀,扑向空中。但是他不经常飞行,结果又跌下来,落在地面上。 大雁们大概听见了他的叫喊,他们掉转身体,慢慢地飞回来,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要跟上来。 “等一下,等一下!”他叫道,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躺在石头围墙上的男孩子对这一切都听得一清二楚。“啊哟,这只大雄鹅飞走的话,那该是多么大的损失呀,”他想道,“爸爸妈妈从教堂里回来,一看大雄鹅不见了,他们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他这么想的时候却又忘记了自己是那么矮小,那么没有力气。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了下来,恰好跳到鹅群当中,用双臂紧紧抱住了雄鹅的脖颈。“你可千万别飞走啊。”他央求着喊叫。 …… P11-13 序言 名家名言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的代表作。自该书第一次出版到拉格洛芙去世,它总共已经发行了三百五十万册,此后,每隔几年又再版一次,是瑞典文学作品中发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此书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余种文字,这部作品不仅使拉格洛芙饮誉瑞典国内文坛,而且也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塞尔玛·拉格洛芙于1858年11月20日诞生在瑞典西部风景秀丽的丰姆兰省的莫尔巴卡庄园。她的父亲是位陆军中尉,结婚后一直居住在莫尔巴卡庄园,从事农业劳动。他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不但能弹奏、唱歌,而且十分喜爱文学,劳动之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朗读诗歌和小说。父亲酷爱文学这一特点以及热爱丰姆兰家乡风俗习惯的传统是塞尔玛·拉格洛芙从她父亲那里获得的两项极为宝贵的遗产,对她的文学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父亲以外,祖母和姑妈对拉格洛芙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她们两人心中装着讲不完的丰姆兰民间传说和故事,尤其是祖母,讲起故事来语调感人,表情丰富,孩子们喜欢围着她,从早到晚听她讲故事。 拉格洛芙出生后不久左脚不幸成了残废,三岁半时,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从此以后她总是坐在椅子上听祖母、姑妈和其他许多人讲传说和故事。七岁以后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给她病残的身体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发起将来要从事写作的欲望。 她的麻痹的双腿经过多次治疗后能像健康人一样行走,但是走起路来脚仍然有一点儿跛。 1881年夏,拉格洛芙在妇女运动积极分子、女作家爱娃·弗里克赛尔的鼓励下,决心一面写作,一面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女教师。她不顾父母反对,设法筹借到一笔款子,于同年只身前往斯德哥尔摩求学,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师范学院。1885年毕业后到南部的兰兹克罗纳女子学校任教,教学之余,她积极参加政治集会,投身世界和平运动,深夜则伏案创作。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作者儿时的庄园同瑞典其他庄园一样也从兴旺走向了破落,最后于1880年代末被卖掉了。她十分依恋田园生活,第一部作品《古斯泰·贝林的故事》(1891)以强烈的怀旧感记录了庄园传统和生活习惯,抒发了自己的恋乡之情。但是这部作品在瑞典国内起初非但没有多少人问津,相反文学评论家们还发表了颇带贬义的评论,认为这本书是“神奇梦幻和宜人描写大杂烩的失败之作”等等。 1893年1月,拉格洛芙的文学生涯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时刻。世界著名的丹麦文学评论家乔治·勃朗兑斯。在哥本哈根发表了赞扬《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的评论文章,这不仅使此书在丹麦受到欢迎,而且也改变了瑞典国内评论界对这部作品以及对拉格洛芙本人的态度。1894年当她的短篇小说集《无形的锁链》出版时一下子售出了三千五百册,这在19世纪90年代的瑞典是十分罕见的。这一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拉格洛芙的创作热情,她辞掉教员工作,走上了专心从事写作的职业作家之路。 以后她出版了长篇小说《假基督的奇迹》(1897)、《耶路撒冷》(1902)和短篇小说集《基督的故事》(1904)以及根据16世纪流传在瑞典西海岸的古老传说写成的叙述谋财害命故事的长篇小说《阿尔奈先生的钱》(1904)。期间,瑞典小学教师协会负责人达林建议她为瑞典小学写一本新的教科书,她欣然同意。1904年夏她开始跋山涉水到瑞典全国各地考察,为写“一本关于瑞典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书……一本富有教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做准备。1906年至1907年,这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问世了,它成了一部世界名著,使她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她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声望也不断提高,1907年5月当选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荣誉博士,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挪威、芬兰、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还把本国最高勋章授予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她有能力买回童年时代住过的莫尔巴卡庄园。从1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这座庄园里。她一面辛勤地经营庄园,一面积极创作,发表了一系列长篇小说和回忆录。 1940年2月,82岁高龄的拉格洛芙计划为她的好友苏菲·埃尔康撰写一本传记小说,可惜只写了两章,她自己不幸于3月8日患脑溢血,3月16日清晨去世。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声誉的女作家一生没有结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文学事业,她逝世时正值芬兰冬战爆发,德国法西斯攻占邻国丹麦和挪威,对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声所淹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瑞典文篇名直译应为《尼尔斯·豪格尔森周游瑞典的奇妙旅行》,书中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写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瑞典南部,父母都是善良、勤劳却又十分贫困的农民。他不爱读书学习,调皮捣蛋,好作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而被精灵用妖法变成一个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他骑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听了许多故事传说,也饱尝了不少风险和苦难。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重新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且又勤劳的好孩子。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来启发少年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要有刻苦学习知识的渴求,向别人学习,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因而这部作品是很富有教育意义的,它使少年儿童的心灵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富于同情和怜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读者从尼尔斯的漫游中也饱览了瑞典的锦绣河山,学习了它的地理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也熟悉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从而增进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就是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作者的用心是良苦的,而效果也是极佳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瑞典最近几代人,上自国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都自幼阅读过这本书,在这个故事的潜移默化之下长大。这部书的影响之大怎么说也是不会过高的。 爱国爱家是拉格洛芙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的作品,除了一部《假基督的奇迹》以外,其余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祖国瑞典、家乡丰姆兰省、甚至自己的庄园为背景的,正如她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么多年来,她无论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她诚然看到其他地方比那里更美也更好,但是她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她在童年时期的故乡所感受到的那种安谧和欢悦。”。拉格洛芙的这一思想深受瑞典各阶层读者的欢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书虽然主要是为少年儿童而写,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儿童读物。这部洋洋巨著成年人读起来也是趣味盎然,爱不释手的。这本书并没有悬念丛生、回肠荡气的故事,那么是什么东西使这么一部像记流水账的旅行日志般的作品变得如此富有魅力呢? 由于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因此作者大量采取拟人的写法,并且把幻想同真实交织在一起,把人类世界发生的事情搬到动物、植物世界中去,这样使整个作品有了动感,有了情节。人和拟人化的动植物活跃行动于其问并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满情趣,使作品极为生动浪漫。以本书主人公尼尔斯为例,他不爱学习,贪吃贪睡,且又十分淘气,爱捉弄小动物,这种调皮的小男孩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人,但是作者让他因此受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这显然是作者丰富的幻想所创作出来的一个生动的形象,为作品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大家知道,历史、地理比较枯燥乏味,不大容易取得孩子们的好感。而这本书恰恰是要让孩子们熟悉瑞典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这个任务是不轻松的。作者从教育学现点出发,认为要使孩子了解、熟悉瑞典,从而热爱它,首先要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使他们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用讲故事的办法来传授实际知识,这样能使丰富而宝贵的知识不知不觉灌输入孩子们的头脑。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但使少年儿童们易于接受,而且可以使他们记得很牢。因此,她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穿插了大量童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的是为了向读者叙述历史事实,有的是为了讲述地形地貌,有的是为了介绍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规律,有的则是为了赞扬扶助弱者的优良品德,歌颂善良战胜邪恶,纯真的爱战胜自私、冷酷和残暴。总之,在拉格洛芙的笔下,瑞典的地理、历史、文化、植物、动物无不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这种艺术上独具匠心的手法引人入胜,使作品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作者根据儿童的心理,把瑞典的平原山川、城市岛屿和江河湖泊都比喻成孩子们熟悉的东西,一方面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使他们读后能牢记心头。当男孩子尼尔斯变成拇指儿大的小人儿坐在鹅背上第一次从高空向下俯视时,他看到底下有一块五彩缤纷的大方格子布,拉格洛芙把瑞典南部一块种着不同庄稼又有房屋和花园的斯康耐大平原比喻成一块色彩斑斓的大方格子布是十分形象而又逼真的,这样的大平原从高空往下看的确像一块大方格子布,而方格子布又是孩子们所常见的布料。全书像这类生动逼真的比喻还有很多,使作品呈现出绚烂夺目的浪漫色彩。 作者还十分注意使前呼后应的情节同独立成章的故事相结合。全书在以尼尔斯从人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又从小人儿重变成人为主线的故事中间穿插了许多独立成篇的故事、童话和传说,使得各章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联贯。拉格洛芙十分擅长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 为了使少年儿童能够看懂、记得住,真正掌握知识,她基本上是用平铺直叙和素笔白描的写法,文字也很朴实,对景物除了必要的几句交代和叙述之外,一般不作重笔浓彩、长篇大论的描写。 当然,这部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内容上,这部作品同当时瑞典的社会实际是相脱离的。作品中只看到瑞典的景物风光、山川河流,而很少触及当时瑞典社会情况。在形式上,篇幅太长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一个明显缺陷。四十余万字的洋洋巨著使孩子们阅读起来较为费劲。为了集地理、历史和文化于一书,有些章节似显牵强,有些章节显得比较平淡,也还有一些重复。 尽管如此,《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书仍旧不愧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欣赏性于一身的优秀读物,不失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石琴娥 于2015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半个世纪之前,身为森林里的孩子,我在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从中感受到了两个预言:一个是不久以后自己也能够听懂鸟类的语言;另一个是自己也将与亲爱的野鹅结伴而行,从空中飞往遥远而又令人神往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 在拉格洛夫温柔的手中,学校里的一切科目……都在课程干枯的荒漠里开出了鲜花,出现了歌声和泉水潺潺声,而且可以确信,她教的课程会牢牢地扎根于青少年们的记忆中。 ——瑞典文学评论家 克拉拉·约翰逊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使拉格洛夫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我国著名北欧文学专家、本书译者 石琴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