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始终面临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在多种理解解释体系中,非正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显示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杨彬编著的这本《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两种形态问题研究--兼论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主要是从正统思维与非正统思维、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正统与主义”问题的态度、第二国际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问题的争论、俄苏共“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悖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中苏大论战的历史教训和启示、对马克思主义正统与非正统局限的突破与超越这几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形态问题进行探讨。
正统和非正统是指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流派及其倾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体现为后人对它的理解和解释。作为传承形态和过程,马克思主义必然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对马克思主义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理解解释过程中,正统和非正统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历史过程中的客观产物,他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侧面。正统马克思主义强调某些观点结论的意义和价值,维护原始文本思想精神。但是正统在极端形态上往往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唯一解释、绝对正确的解释和终极解释,最终往往导致了教条化、僵化和宗教化的倾向,制约和阻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历史上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俄苏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典型的例子。非正统则是以怀疑质疑为特征,挑战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权威和地位,追求不同于正统的另类理解和解释,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多元化、多样化格局的生成。非正统的极端形态就是追求纯粹文本和纯粹学术,脱离时代、实践和政治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演变成为单纯的文化现象和少数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流派及其历史结局就是如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和凝聚了正统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智慧,超越了他们各自的历史局限,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创新。
杨彬编著的这本《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两种形态问题研究--兼论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形态问题进行探讨。
导论 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视角
第一章 正统思维与非正统思维
——人类思想智慧传承演变的形式
第一节 对“正统”与“非正统”概念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正统与非正统思想流派生成的人性分析
第三节 解释学意义上的正统和非正统问题
第四节 正统思维与非正统思维的认识论和真理观视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
第一节 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及其性质和一般表现
第二节 对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客观性的简要分析
第三节 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的超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统与主义”问题的态度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的态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正统与非正统分歧的内在原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与工人运动具体策略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二国际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问题的争论
第一节 恩格斯晚年理论与实践对第二国际的影响
第二节 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分歧
第三节 第二国际正统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分歧争论的性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苏共“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悖论
第一节 20世纪两种马克思主义理解解释体系的生成
第二节 早期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非正统特征
第三节 俄苏马克思主义正统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结局
第五节 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苏大论战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第一节 中苏大论战的理论根源和历史背景分析
第二节 中苏大论战几个事实上的焦点问题
第三节 中苏大论战的性质和实质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苏大论战的经验教训和政治遗产
第五节 中苏大论战对无产阶级政党政治使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对马克思主义正统与非正统局限的突破与超越
第一节 在突破禁锢和局限中生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实事求是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超越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正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逻辑支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