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中华、朱新蓉、唐文进主编的《201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文库之一,对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全书采取总分报告体例,第一部分为主题报告,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结构转型,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分别论述了货币政策框架、社会融资规模、货币结构与房价物价的关系等八个方面,简洁明快地展现了中国金融业在过去一年发展的全貌。
《201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由张中华、朱新蓉、唐文进主编。
2014年,我国经济面I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球经济复苏依旧疲软,且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复苏态势持续分化,宏观经济政策也出现明显分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且加息预期强烈,欧洲和日本则进一步扩大宽松力度,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出现较为剧烈的波动。
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于步人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共同作用下的“三期叠加”时期,全年经济增长继续放缓,GDP增长7.4%,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维持在7.5%左右,显著低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长率,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开始步人中高速增长阶段,但增速依然维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且领先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各项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更趋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消费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经济发展逐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4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方法,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新常态时更加凸显灵活性、针对性、及时性;我国金融机构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创新,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金融市场进行了较大的市场调整,金融结构和生态发生诸多积极的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支持下,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金融国际化发展继续保持健康向上的势头;我国继续加强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建设,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有效地保障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