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隐行者(共2册)》是李青凇居士的两部诗集合集。诗集分为上下两部,分别为《盛世微言》《我之歌》。 《我之歌》是一位行者大隐京都云游天下的参悟。 《盛世微言》是一个诗人行者感悟世界、感悟生命并觉悟人生的诗性言说。此书分七辑,作者分别对孤独与隐逸,诗人与时代,圣哲与创造,自由与镣铐,爱情与火焰,以及对作者特里独行的自己和社会世相、众生百态及其因缘都做了不断开掘、探秘和揭示,且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人耳目一新。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同时作者以洞察时代洞明人事之犀利之笔,针砭时弊,鞭辟人里,剖析社会,警示世人,发人深省,并开示大道,指点迷津!诚为当今社会浮躁、人心不古、物欲横流和精神缺失、信仰迷航之时代的一支净心剂,一个调理妙方,一条出离道路…… 内容推荐 《我之歌》是一个超越时代的诗人行者在大隐京都云游天下的参悟中所抒发和探究“我”的心路历程与生命终极归宿的诗歌长卷。气势磅礴,振聋发聩!开启心灵,提升精神;觉悟人生,成就大我。 自作品问世以来,便产生极大关注,受到诗歌界的广泛好评。 《盛世微言》是一个远离红尘、归隐山林的行者,或孤身一人或海会云集之时,或自言自语、谈笑风生之句,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之语。虽无真参实悟、真知灼见,虽无纵横捭阖、妙语联珠,但也不乏微言大义!无忌的童言中不时透露出一些真言。 李青凇将《隐行者(共2册)》奉献给广大读者,愿给您带来一股新风、一种精神。并焕发起内在的信心和力量。觉照和创造出这个放大光明遍满世界之“大我”…… 愿您能读出个中消息,得到佛性的召唤,早日走上回归的大道,从而觉悟自己本真的大我,并与兄弟姐妹们同祝共勉,共同创造出和谐有序、清净祥和的崭新世界。 目录 《我之歌》 自白 思想深邃的精神史诗——评李青凇《我之歌——诞生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 一道光的利刃——感受李青凇《我之歌——诞生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 诗与思的双重重量——我读李青凇《我之歌——诞生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 我之歌——诞生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175节) 神性的诗歌文本——评李青凇《我之歌——诞生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 《盛世微危言》 前言 第一辑 孤独与隐逸 第二辑 我这个人 第三辑 诗人与时代 第四辑 圣哲与创造 第五辑 自由与镣铐 第六辑 爱情与火焰 第七辑 人啊,人啊 后记 试读章节 18 我潜心修炼者三: 身体的金刚, 思想的大地, 精神的天空。 19 默默思想者,寂静地弥漫永不调谢的清香, 漫漫修行者,肃穆地袅娜永不坠落的光芒。 20 我不要功名,不要利禄; 不要工作,不要家庭。 因为我要清静,要孤独, 要自由,要创造, 要没有牵挂和没有归期的云游, 要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 孤独的思索和澄明的觉悟。 21 吾少而贫苦,生性孤僻,木讷寡言。 弱冠以后,出外闯荡,为诗为生,东西游走。 又因憨厚愚善,性刚才拙,与世多忤,与己多伤。 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是,人不人,鬼不鬼, 故愤而与世决绝,退而隐遁。 而今,仙居山林,种菜养花,攀山掬泉; 茹素息欲,修身养性;吟诗悟道,著书立说, 身心俱获安顿,诗思亦得逍遥也。 唉!人道已逍遥,得道何得了?! 22 我乃短短五尺凡夫,又有何德何能, 还不全凭天地隆恩,我才有机会隐居此地, 潜心悟道,醉心于思想和艺术的创造。 纵然竭尽肱股之力乃至献出卑微的生命, 也报答不了这种神圣的恩情。 我惟有更加殷勤地侍奉,更加虔心地修持, 更加精进地传播,才能上报天德下济民情。 23 今天是丁丑年腊月二十七了,我归隐后的第一个大年和春节就要来到了。 听房东四嫂说,这里的风俗逢这时除了过了(死去)的老人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写对联、贴门神,要把新桃换旧符了。 此刻,远离红尘远离亲人的孤苦伶仃的我,万般感触涌上心头,于是一气吟成了以下不成对仗、未有平仄却不无曲调、不无情韵的自由的对子,表达我归隐半年以来的诸多感慨: 一泉蜿蜒数树掩映阮君闻讯必应约 群山环抱众神拥护陶仙有知定北迁 离红尘去浮云荣辱不问 隐山林纳浩气道德是修 口嚼苦根头枕冷薪不言今夕是何夕 身修大德心悟至道且看明年正当年 出没山水纵情放歌成仙又如何 逍遥天地垂教立法得道就出山 浮云已隔俗心正炼莫问大道何时得 新诗刚吟宏文在写请待神话永流传 24 我远离红尘,结庐围屯,不是逃避现实, 我深知有使命感的有志之士, 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时代。 但是,这也是一个不是一拨就正的舵。 面对凶恶的洪水猛兽,我们要有准备要有力量, 要有道行要有神威,甚至是要有对治的魔法的。 不然只能是泥牛人海,鸡蛋碰石头,羔羊对豺狼。 我们得把拳头缩回来,静心修炼,养得大气, 悟得天机,该出手时猛力地推出去,击中猛兽的要害, 致之于死地,堵住洪水泛滥之源, 打捞和唤醒被冲昏而迷误的人们, 让其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 把时代的航船继续推向人心向往的解脱彼岸…… 25 我发誓要真正隐居起来,与世隔绝, 回到属于自己的一种自由、自然而真实生存的情境中, 静下心来,潜心读些大书,积累些真正的学问, 为自己这种东方神秘赐予的大地, 施进一些有机的化肥, 即走在时代前面的真正科学的思想, 以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茁壮起来, 根深叶茂起来,顶天立地起来…… 不想为眼前的名缰利绳缚住自己,而失去自己的心, 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坐立不安、进退两难的尴尬的境地,到头来,不但搞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反而误了身家性命的可悲结局…… 这是摘自我1996年某月某日的一段随感, 这也是我深陷红尘急于出离的真正原因和缘起。 26 我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没有专才,也没有通才; 没有道行,也没有德行。 我只能隐居修炼,以期悟得大道。 待到找到信心、找到大我而能有所作为之时再随缘出山,而不至于如一介草莽,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 以真正为身心劳苦、精神迷惘的大众做点实事, 真正为这个物欲腐化导致精神崩溃、信仰迷航的时代, 提供一种支柱,一个方向,一道天光。 27 我在这个时代遗弃和荒废的精神沙漠上坚守了下来, 默默地开垦着播种着。欣慰的是,思想的根须 已萌发出绿意,也定将拓展开来,崛起参天丛林。 28 有人问我,一个人住在这样偏僻孤单的地方感不感到害怕? 害怕什么呢?即使是魔鬼也会被我 这种精神所感动而都来保护、成就我。 要说害怕的话,我怕的是人, 内心比蛇更毒、比鬼更鬼、比怪更怪的小人。 不过,这种人,我也是不会害怕的, 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也不会轻举妄动, 而且一个个都会被感召的。 29 我怕人,不怕鬼, 因为鬼知道我是谁, 人永远不知道谁是我。 30 大仙说:清庐适合做阴宅。 那么,权当它是阴宅吧,权当自己掩埋在这里好了。 只须把门眉的“清庐”改一个字——把“庐”改成“冢”字就行了, 若干年后的某个时辰,定会孵出一只凤凰来, 一声长唳,便化人清虚之中。 31 鸟儿飞过 天空擦痕点点 心儿飞过 大地亮光闪闪 32 历经尘劫的我,静卧云端的清庐, 沉醉于静观默想神驰魂飞的六合, 偶尔为万丈红尘中的某人或某事拨动心弦, 心灵粲然为之一颤,这油然而生的情意, 让本已不食人间烟火的我,顿受感动和深深怀念。 33 偶尔鸟儿飞过, 为何浪沤轻拍? 祈望云间星月, 为我洗濯尘烟。 34 愁心不可言,远方不可说; 秋月看得穿,孤独听得见。 P9-16 序言 一 丁丑年(1997年)六月十八日,我自京都迁居京郊慕田峪卧佛山麓珍珠泉,一个千年古刹在“文革”时被改造成的民居小院,后被我改造成名之为“清庐”的精合,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是啊,远离红尘,归隐山林,品一汪清泉,居三五间木屋,看六七橱闲书,护八九棵果树。种菜养花,静守菩提;纵情山水,参悟性天。享此清福,此生已足。 是晚,房东以野菜相酬,笑谈桑麻间,举觞而吟,聊释热肠,亦增热闹耳。此刻,世间恩怨,袅若柴烟。不想山籁鼾然之时,有思入梦,顿感我亦非我,梦亦非梦,只觉有诗亦非诗、道亦非道之物汩汩滔滔,犹如泉出…… 二 此刻,读着这些十五年前隐居山林,与时空对话、与红尘对话和与众生以及与自己对话时零星记录下来的文字,依然感到亲切,感到欣慰。虽然有些感到陌生,有些感到莫名其妙,有些读着读着忍俊不禁…… 本来把这些陈年的梦言呓语,早已弃之如敝履了。感恩善缘相助,圆成出版印行之殊缘!故从老友处借来原稿,并请佛友重新转录了文字,让我有缘又一次欣然在校样上与久违的老朋友一一见面、交流和商榷,并有些做了涂脂抹粉,有些做了偷梁换柱,有些做了生发创造,并把原名之《清庐随笔》改为《盛世微言》。但愿智慧的您能够从这一片片俱下的泥沙中发现片羽吉光,从这一丛丛杂芜的草木中闻到一缕清芬异香。 诚然,这是我远离尘境、归隐山林和自性,而孤身一人或是海会云集时,或自言自语、谈笑风生之句,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之语。虽无真参实悟、真知灼见,虽无纵横捭阖、妙语联珠,但也不乏微言大义!无忌的童言中不时透露出一些真言。这岂是我这个凡身俗胎所能为哉?! 感恩佛示神授,让我有缘记下了这些。敬此妙供十方,也聆听十方。愿有缘的您能读出个中消息,得到佛性的召唤,早日走上回归的大道,清净觉照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与兄弟姐妹们同祝共勉,共同圆满呈现清净圆明的空陛世界。 2015年4月9日,乙未年二月二十一晨 普贤菩萨圣诞日敬识于衡岳 2015年6月4日,乙未年四月十八吉辰 修订于南天佛国弘法圣境 后记 心爱的读者,您已检阅到的这些文字,是一个身在青云心系红尘者的白日呓语,或许都是一些哕哕嗦嗦的废话。愿慈悲的您智慧明察,不被搅扰,变废为宝。 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些古古怪怪的想法,都是我立在时空的长河上的某一瞬间或某个场景的感悟,尽管来自漫长的体验和不断的参悟,也不可能完全正确,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偏见(甚至纯粹是奇谈怪论,但无意危害、毒害和伤害。如果其中有妄言和错谬,造成伤害与误导,笔者敬此忏悔),更不能放之四海,它会因人事而变,随时空而迁。所以请你们不妨冷静地体味一下文字背后流动的意象以及意境背后永恒不变的精神,并打破它的幻象,作为批评的靶子,借鉴的本子,来修正它,完善它,并生发出真正的思想来,参悟出真正的大道来。 其实,这是一个时代虚无的未老的老人,站在时空的边缘、人生的边缘、道路的边缘,但又在与你们无二无别不即不离的心中,面对形形色色匆匆而过的人们的自言自语。 行色匆匆的人啊,你们是不会留意到他的存在,也不会注意到他说给你们的话,更不会明白这颗虽然枯朽但依然渴望春天的心、虽然天荒地老但依然万古长明的心。本来这本随笔杂感集是无须费力劳神出版的,只是诚恐你们没有听到,这颗执着的心还是放不下,所以还是倔强地把它出版与您见面。 或许,你们会看到一个原始的老人站在时代的风口、城邑的街口、山乡的道口和你们的心口,散发广告般恭恭敬敬地捧给你们,连同这颗虽然破碎但很完整、无血却充满神髓、乃至衰竭仍依然灵光四射的心,只是祈求你们也像浏览广告一样翻阅它,并停下半个脚步,给予一眸回光…… 这些闲言碎语,是针对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的人说的,所以我不求你们人人都理解和接受。我知道,不同的人会在这多棱体前找到照见自己的镜子,从而产生对应和共鸣,并豁然照亮而心性空明。 如果能有一句话,与您灵光一闪,并引发您的内心感悟,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您能从中读出自己的影子,并从这个影子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己,从而创造出这个本真的大我,并共同创造出一个万法归宗诸教合一、天理流行大道昌明、佛音广弘众生普度、悉出苦海同登觉岸的清净光明的崭新世界,我就含笑而去了。 2009年秋日,岁次乙卯年七月二十九 敬识于京郊怀柔慕田峪卧佛山之清庐 2015年6月5日,乙未年四月十九吉辰 于南天佛国弘法圣境修订 2015年6月50日,乙未年五月十五吉日 于京华云居瑞雪山房圆成并随喜祷祝 书评(媒体评论) 诗坛前辈、七月派诗人牛汉题词: 诗能超越一切,我看到这样飞跃的诗人歌唱着越过天空。抵达高远澄明的自在之境。 诗坛前辈蔡其矫如是评价: 《我之歌》六行体175节,飘飘洒洒一千多行,天马行空,气势宏大。投入堪佩,勇气可嘉!这首长诗,在文字上臻善臻美。有如佛经,无可挑剔。 诗坛前辈、七月派诗人彭燕郊在评论写道: “执着追求诗美的青凇把“六行体”抒写“大我”是作为创新行动的。这样挥洒自如,这样精炼而流畅! 《我之歌》写的都是诗人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诗人的声音是良善的,因为他的心感受着痛苦。这样他的诗就是思想者的诗,就有波特莱尔说的那种带有痛苦的美。这是很珍贵的。他的诗多富于现代感,是新的,有一定先锋性的。他是真正地无保留地热爱诗的。 诗坛前辈、九叶派诗人郑敏如是说道: 《我之歌》是一本须要细读的书。在这本“精神史”中,有诗人作为青年人的感情、感性生活的体验。也有与大自然相遇进入“大我”境界的感受。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作为一位年轻居士,不停地往返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丝绸之路。是有深刻意义的。 诗坛前辈屠岸如是评论: 我一首首读下去……渐渐地。我感到我正处于一种最大的清醒与最大的梦幻之中,我走进了一个最古老又最新鲜的世界…… 旅居加拿大华语诗坛大家洛夫如是评论: 《我之歌》可以说是一首超拔于现实之上、透彻体悟人生,而具有高度灵视且风格独特的大诗。 旅居加拿大华语诗坛宿将痖弦在信中说: 我在《创世纪》2D03秋季号拜读了《我之歌》,非常喜欢。这是一首有力的诗歌,我感觉一种气势,这是一般的先锋作品中少见的。而其中含蕴的哲学意趣,更是耐人咀嚼。 旅美现代派诗歌元老纪弦如是评论: 如果要我在《我之歌》中找出一个“主题”。那就是李青凇的“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我”,那是一般老百姓之所无法到达的境界。 著名诗论大家叶橹教授如是评论: 《我之歌》以个人内心的追求到精神的禅悟,都作了多方面的描述和表现,其中心思想是要传达出一种人在现实上得不到的东西。只有在超越现实的禅悟中才能得到,而他的诗歌神性写作便是通向这一目标的通道。 著名诗论大家陈超教授如是评论: 李青凇先生的诗歌长卷《我之歌》,是近十年来现代汉诗的重要收获。经过旷臼持久的磨砺,现代汉诗界已不泛优异的作品;但真正具备“诗与思”的双重重量,能够在诗歌本体与功能上均衡展开,且不失民族精神底背的“大诗”则较为少见。因此。面对《我之歌》,作为长期关注现代汉诗的“诗学从业者”,我感到格外欣慰。他将一个旧式命题转换成一个个人“发明”般的新命题,他将枯柴转换成薪火,照亮人们的眼睛,-烘暖人们的心灵。 著名诗评家邱景华如是评论: 李青凇独树一帜的六行诗,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简短与精炼。又有“五四”时期小诗的清新与哲思,还有外国十四行体的灵活与多变。所以是一种在多元诗歌传统基础上的综合创新。李青凇对现代诗的新的探索,得益于他长期超脱世俗、思考人生大要和穷究宇宙的根本,而开辟出的独特的艺术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