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领导者(揭秘创业成功基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万光政主编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万光政主编的这本《领导者(揭秘创业成功基因)》系浙江省50多位来自各个领域的领军企业家的人物访谈录,深入解读他们的商业之道、企业运营逻辑、领袖个性、领袖气质的锻造之路,以及他们对行业走向的研判等,目标阅读人群广泛,兼具故事性、实用性和研究价值。

内容推荐

万光政主编的这本《领导者(揭秘创业成功基因)》想用文字铺陈开一座城市的尘世幸福,去解密“天下杭商”的成功基因。想要成为他们,想要超越他们,就要先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眺望前方的迢遥旅程。你手上这55个故事,其实就是55堂最珍贵的商学院精英课程。

下一个领导者,很可能就是你。

目录

第一篇 智造

 宗庆后:一句顶一万句

 戴天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特殊的时代

 屠红燕:如丝绸般柔软,像水一样有力量

 王米成:鸿雁的“不败”之身

 陈励君:30年,只做冰箱

 方胜康:活着才是硬道理

 仇建平:民企并购梦

 李明焱:农民、专家、实业家

 胡钢亮:理想主义的实业者

 凌兰芳:圆一代人的丝绸梦

 徐荣培:TOMIC特美刻一只“世界杯”

 陈峰:造一辆开往未来的车

 潘建根:时无偶像,自己就成了偶像

 宗永亮:打造“万店互联”新硬件平台

 陈凯:创新模式,把“红海”变“蓝海”

第二篇 智汇

 赵依芳:华语影视领军者的中国梦

 赵锐勇:打造长城影视帝国

 朱明虬:思美传媒的新征途

 郭丛军:快慢之道

 董立群:人生的“归零艺术”

 叶文:老工厂变形计

 周伟成:站在传媒变革“风口”

 王容峰: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

 包永盛:天涯若比邻,投融全无界

 来国桥:甘为学者度一生

 陆悠:精致创造影响力

第三篇 智商

 陈妙林:我这五年

 杜宏新:在这里赚不到很多钱,但依然是项成功的事业

 邓志平:楼外楼的坚守与创新

 马其华:生动于己,有益于人

 余学兵:乡村度假品牌引领者

 宋为民:用科技颠覆医疗美容产业

 梁铭:做有情怀的服装

 祝愉勤:做大健康关怀家

 刘蒙松:旅游圈合伙人

 兰建军:战胜诱惑

 韩新:站在生活前端

第四篇 智谋

 金建祥:一个专家型企业家样本

 陈海斌:你必须自己相信

 宗佩民:危机中的生存之道

 顾梓昆:“中国芯”筑造者

 夏阳: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是悬崖边的树

 陈斌:做办公室里最后熄灭的那盏灯

 郑立:多元专注“术”与“道”

 范渊:与黑客过招

 陈晓锋: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摩根大通和高盛

 柳阳:一切都很平常

 刘明峰:做中国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综合运营商

 裘加林:做智慧医疗行业的引领者

 蒋海炳:我是“老顽童”,我投资年轻人

 夏惊涛:路虽远,行则至

 张焱:梦想属于敢闯的人

 宋宏伟:智“汇”照明

 徐刚:创投新征程

 吴坚:从“草莽英雄”到“知本家”

试读章节

修复消费者对丝绸的认识断层

从母亲沈爱琴手里接过万事利时,屠红燕刚刚30岁出头。这个年轻浙商“二代”,成功带领万事利实现转型升级,并且使丝绸以奢华、精致的全新形象进入了公众视野。

屠红燕执掌万事利10年间,这一丝绸品牌的版图被一再扩大:2013年,万事利完成了对法国丝绸企业马克·罗茜(MARC ROZIER)的收购,这家诞生在法国丝绸工业中心里昂的百年企业,正是全球40多个一线奢侈品牌的代工厂。

这次收购,是万事利丝绸品牌走向围际化的一个里程碑,“万事利为国外知名品牌做了十几年的代工,现在,世界顶级的丝绸企业将为万事利提供高品质的丝绸代工服务,中国丝绸法国制造成为现实。”屠红燕说,“过去我们的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外贸,99%的企业都在做国外品牌的OEM订单,现在我们自己打造品牌,让国外企业帮我们做加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折射着国内丝绸企业的生存业态:丝绸是浙江的优势传统产业,名列全国出口第一,而近年来浙江丝绸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严重,众多丝企处在成本高、效益低、风险高的困境中,2009年以来,杭嘉湖绍等地大批丝绸企业纷纷出现生存危机。

“不仅是丝绸企业,依靠出口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净利润不到5%,很多企业都在微利线上挣扎,甚至出现亏损。”屠红燕将万事利始终保持行业最高水平的利润成绩归结于“转型升级”战略。

这几年问,万事利不断降低单纯面料加工、贴牌产品的比重,将丝绸板块业务定位为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大幅降低外销比例,转向设计能力和渠道建设要求更高的内销业务,集中精力来打造万事利的高端丝绸牌。

屠红燕时代的万事利,推崇的是“做减法”的经营理念。“以前,很多人都知道万事利是个大企业,但是万事利有什么叫得响的产品?没有。但我希望我可以做一个出来——一个中国最好的丝绸品牌。”

屠红燕的下一步计划是正式运营万事利高端丝绸品牌“劢帛”(MAXBOW),“劢”是万事利在迈步发展,“帛”是最好的丝绸,这个寓意无限的品牌将由万事利设计团队领衔,加入法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知名设计师力量,将中国传统的丝绸美学与国际化的时尚元素结合。

二代与一代的互补关系

一代有传承的意识,二代有肩负重担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新旧观念的碰撞与融合是两代人共同的问题。一代靠强势和人格魅力执掌企业,而屠红燕更倾向以现代管理模式和团队协作来规范企业。

在万事利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孙有毅眼里,工作中的屠红燕大气、果敢、有魄力,承继了母亲沈爱琴最鲜明的优点。万事利传承了老工艺作坊演变而来的规矩,手艺有承继,进门认师傅。照排行,屠红燕得喊孙有毅一声师傅。

这个在万事利工作了25个年头,成为两代掌门人左膀右臂的“老万事利人”对屠红燕初任公司管理层的表现印象深刻。

当时,屠红燕接来一个国际品牌PUMA的大单,要求在一个月内代工几十万件成套运动服,按照当时的生产能力,时间极为紧迫,同时制作要求高,“运动服两侧的车线必须绷得一样齐整”。屠红燕身兼多职,亲自上阵,在车间盯着生产流程,时不时指导车位上的工人将线拉得紧一些;对车问主管做思想动员,讲一些国外工厂的生产观念来鼓动大家干劲;又调动管理公司的青年人来工厂帮忙包装、装箱、运输,最后顺利完成新客户的单子。

“她在日本企业基层锻炼过,特别有一种严谨的理念,当时我们的工人不大懂得,她一点点讲,鼓励大家,上上下下团结得很好。”时任制衣工厂生产主管的郑玉英回忆道。

在许多万事利员工的眼里,老板沈爱琴个人风格明显,是像一个领袖般的灵魂人物,用影响力带动企业发展,而新掌门人屠红燕则更推崇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注重团队培养和专业人才管理。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她做的决定,基本上没有人能改变。”屠红燕理解母亲作为企业家的表现,除了性格使然,在那样一个产业初兴的年代,他们靠自己的勤奋与胆识开疆拓宇,集权的选择也许更能从千头万绪的事情里找准方向。

“我母亲是第一代企业家,企业是她带头创办的,所有人都佩服她的人格魅力,愿意跟着她干,他们就是那种观念。”屠红燕认为这一代的企业家更理性与慎重:“因为整个行业的宏观环境不同了,形势在变,市场在变,消费群体在更新,必须要用一种新的理念去管理企业,带领团队,要博采众长,多听专业人才的建议,毕竟他们才是专家。”

她的愿景是将万事利打造成一个人才集聚的平台,高效、稳定地运行:培养团队、建立制度,而不是单纯的家族式更替。在目前,万事利提供给专业人才行业内中上水准的薪酬待遇,每年依据贡献度提供平均15%以上的薪水增幅,随机受访的员工大多表示,在万事利工作很舒心:“收入之外,也很注重企业给予的氛围。”

屠红燕认为自己是个新时代的创业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企业传承者。

在母亲沈爱琴创建万事利的时代,企业以生产丝绸面料、给外商做订单赚取低廉加工费为主,“革命式的创业激情”和“政治家式的企业家”,那基本上是第一代浙商的成功模式。而当下是一个新的时代,产业格局瞬息万变,竞争环境更为清晰、透明、规范,注重团队精神,更注重创新,这需要“更新的力量,更多的坚持”。

不只做百亿企业,更要做百年企业。这是万事利的目标,也是屠红燕的信念。

P17-19

序言

下一个领导者,很可能就是你

企,是翘脚盼望。业,是思想行为。

所谓企业,其实就是社会生活当中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

按照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在今天,企业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企业不仅是一种利益组织,还是一种人文组织,并越过了有形与无形的种种边界,实现了人才和资源的全球共享。

由是,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其实无比重要,他不仅仅属于某家企业,而是更多属于公众,属于整个社会生态。领导者不仅仅要创造经济价值,他还要创造人文价值和思想价值。管理学上有句话说:你希望你的员工怎么对待顾客,那就要看你怎么对待你的员工。同理,我们今天拥有怎样的社会,其实取决于企业领导者怎样对待这个社会。

历时近两年时间,杭州日报社精心选择,专访了近百位杭州各行各业杰出企业“领导者”,是想定格每位企业家的思想坐标,是想分享各位企业家的经营智慧,是想传递各位企业家的生活品位。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领导者”都出自江南杭州,都带着“钱塘自古繁华”的基因。在杭州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财富的积累与运行自有其道,需要认真梳理并总结分享。

我们想用文字铺陈开一座城市的尘世幸福,去解密“天下杭商”的成功基因。想要成为他们,想要超越他们,就要先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眺望前方的迢遥旅程。你手上这55个故事,其实就是55堂最珍贵的商学院精英课程。

下一个领导者,很可能就是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北宋词人柳永一阙《望海潮》,写尽杭州自然美景与市井繁荣。据说此词当时流播甚广,金主完颜亮闻之,“欣然起投鞭渡汀之志”,锐意拿下大宋江山——杭州为声名所累。古时没有照相机,完颜亮密隐画工在访宋使臣中,归来后命作画屏,画临安湖山,把自己的像画在吴山顶上,题诗其上:“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每次看到这段故事,我都在遥想当年杭州到底何等景致与何等繁华。时间无情流逝,成百上千年也是弹指即过。有人说“文字可以打败时间”,柳永的文字就是这样,三笔两笔就勾勒出杭州这样一个“尘世天堂”。

柳永之后,更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盛赞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HeavenCity)。他在游记中记载杭州人口数时说:当时登记有160个托曼的炉灶,每个炉灶是指共住一家的家庭,一个托曼为一万,所以全城共有160万人家,约640万人。当时的杭州,每日里光是胡椒销售量就达三四十担,每担重达九十斤。手工业相当发达,产量巨大,种类繁多,每种工艺都有成千个铺子,每个铺子都雇用几十个工人工作。杭州街头店铺林立。在城中商业中心区集中了各种店铺,如市西坊的沈家、张家金银交引铺、市南坊的沈家百衣铺、修义坊北张古老胴脂铺、水巷桥下温州漆器铺等。

从前的钱塘繁华基因,仅以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的几个关键词便能解读——

第一是戒欺。药业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瞒哄欺骗。药业更与良心有关,万不可视众生为草芥。这是从前的老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新产业。

第二是服务。“顾客乃养命之源”,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才要“采办务真,修治务精”。身为企业,第一是顾客,第二是顾客,第三还是顾客。

第三是不二。从前有“真不二价”之说,不以压价作为竞争法宝。今天的另外一种解读,“不二”就是专一,就是研发,就是求精。

而今天的杭州,更是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榜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为这座城市“自古繁华”接续上了新的传奇:阿里巴巴开启了网络时代的宝库之门,如今的杭州被视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网易把它的运营总部迁到了钱塘江岸,华为的一个研发中心和中国移动的数字阅读基地都设在这里,中国四大物流公司有两家诞生在杭州。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有12万软件开发者、20万在读大学生、数十万创业者以及更多的财富英雄汇聚于此,他们希望用创造财富来实现美好生活,这是他们的中国梦。

今天的钱塘繁华基因,或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段话可作观照——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生意难做的时候,才能真正诞生了不起的企业和企业家,才真正考验企业家的精神和毅力。未来考验的是你有多大担当、你眼光看多远,未来不是钱和资源决定的,而是担当和眼光决定的。所以,今天的世界充满了抱怨、问题和麻烦,但是如果哪家企业能够解决这样的抱怨、问题和麻烦,那就是你最大的机遇。

的确如此,真正的企业家都是思想家,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向死而生”的问题。

从1987年创业直到现在,从一家校办小厂到年营业收入近800亿元的中国饮料业龙头老大,从骑着三轮车创业的一介草民到如今手下三万多员工的中国首富,这中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将近30年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过日子”的方法从未改变。他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家长一般,没有生活只有劳作,他的状态一直是“干活,干活,还是干活”。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在四处奔走考察。2002年,宗庆后创下12天跑遍大半个中同的纪录。而就在我们记者专访的次日,他也要远赴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当然不是游玩,而是去看投资项目。如果不出差,他就在上班。每天早晨7点,他赶到办公室,一直到晚上11点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年无休。

而今天的杭州,更是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榜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为这座城市“自古繁华”接续上了新的传奇:阿里巴巴开启了网络时代的宝库之门,如今的杭州被视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网易把它的运营总部迁到了钱塘江岸,华为的一个研发中心和中国移动的数字阅读基地都设在这里,中国四大物流公司有两家诞生在杭州。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有12万软件开发者、20万在读大学生、数十万创业者以及更多的财富英雄汇聚于此,他们希望用创造财富来实现美好生活,这是他们的中国梦。

今天的钱塘繁华基因,或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段话可作观照——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生意难做的时候,才能真正诞生了不起的企业和企业家,才真正考验企业家的精神和毅力。未来考验的是你有多大担当、你眼光看多远,未来不是钱和资源决定的,而是担当和眼光决定的。所以,今天的世界充满了抱怨、问题和麻烦,但是如果哪家企业能够解决这样的抱怨、问题和麻烦,那就是你最大的机遇。

的确如此,真正的企业家都是思想家,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向死而生”的问题。

从1987年创业直到现在,从一家校办小厂到年营业收入近800亿元的中国饮料业龙头老大,从骑着三轮车创业的一介草民到如今手下三万多员工的中国首富,这中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将近30年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过日子”的方法从未改变。他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家长一般,没有生活只有劳作,他的状态一直是“干活,干活,还是干活”。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在四处奔走考察。2002年,宗庆后创下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而就在我们记者专访的次日,他也要远赴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当然不是游玩,而是去看投资项目。如果不出差,他就在上班。每天早晨7点,他赶到办公室,一直到晚上11点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年无休。

宗庆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对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而言,工作才是唯一的快乐之源。工作对他的价值,除了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安全感。在他的一生当中,并不缺乏底层生活那种“穷日子”的历练。无论如何,他只能始终向前,而不是回到过去。

以此种语境再来看企业,再来看杭州,再来分析钱塘繁华基因,就会明白商业所蕴含的诗意——对眼前的成功视而不见,用危机感代替荣誉感和自豪感,拥抱变化以及挑战,不惜代价地活下去。

是为序。

万光政

2015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4: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