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扪心自问--中国人的心灵拷问/华商传媒集团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刘丽编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上大学时我已不小,分配到一所学校不久结了婚,妻子是同学。结婚后,我忽然意识到我不能让娘过多影响妻子的私人生活,或者说,我没有什么理由让娘的不正常人生加入到妻子的生活中来。可是,我需要照顾娘,不照顾娘或者不好好照顾娘,天理难容!我想,这一点我们哥儿仨有同感。我们达成默契:照顾娘的事情尽量不让妻子们插手。

但是,娘必须过独居生活了。既然是一家人,我们为何不和娘在一起住?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娘的智商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水平。在娘独居的许多年里,我和二哥不时给娘一点儿零钱,不多给,多给不行。“文革”中娘走失,在她饿得摇摇晃晃时曾被一名戴红袖标的人踹倒在地抢去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她数数只能数到五,超过五又数了回来。我是说,娘不能住到儿子家里,一旦住了,儿子上班,把她锁在家中,那样她的病会更重;如果不锁,她肯定会走失。先前二哥几次接娘去他家住过一段时间,但娘每次出门都找不回来。这样一来,娘孤零零一个人住,境况自然很是凄凉。

让我们哥儿仨头疼的事有许多,即使娘自己住,走丢的事也有,并且贯穿娘整个生活的始终。

我和二哥回娘老屋那里,一看屋里没人,第一件事是看看炉子是不是生着,如没火,就看炉膛儿里灰烬是不是热的,这样能判断娘是不是离开了很久。第二件事是看看锅里是否有粥和干粮,如有点儿,但干巴了,或就是没有,就知道娘已离家较久了。面对四面徒壁的家,接下来我们有时会问询邻居,这两天看见娘没有,然后我或者二哥便在附近寻找。应当说,娘在这里住久了,她一天天走出去大多时候会找回来。但知道她出走一两天,我们还是担心。经常是,我和二哥把屋稍微收拾一下,或到几百米远的公共供水处挑一缸水。如果转一圈没找到,便回到屋里等着娘。要是没见到娘,我们返回自己的家或单位,第二天肯定会提前来到老屋,看见当锁使用的那根绳没系上门,我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要是那根绳系上长辫子似的死疙瘩,心里还是一沉:娘没回来!

冬天,娘过得不好。老屋是平房,把一头儿。二哥为娘买煤、样子及粮食,后来妻子让我送些米面。娘不常生火,一张嘴一口哈气。水缸经常冻裂,水流一地。二哥几次重新买小缸扛回来,用破棉絮围住水缸,用铁丝紧紧箍住。一次娘感冒没好,我陪娘住了一宿,早晨起来,脚下的破被竟然冻到墙上,一拽“哧”的一声,墙角露出大片霜花。

娘没回老屋的时候多得数不过来。街坊邻居都清楚,我们哥儿仨在长春市内、郊区等地方寻找娘无数次。小的时候,我常常到西边老飞机场附近的村庄找娘。村口路边有一块巨石,娘常常早上到达那里,在巨石上一坐一天,不吃不喝。如果找不到娘,我也常常坐在那块巨石上一动不动,泪流满面,惹得村上的孩子以为我疯了。关于找娘,出力最多的是二哥。一次二哥寻娘走到铁路上,那里聚拢了很多人,说是火车将一女人轧成两截。二哥分开众人,将覆盖在死者面部的席子掀开,不是娘!二哥还将死者的眼睛合上,走开。二哥哭了。

1985年下半年,我调到省一级文化单位工作。一天,我西服笔挺地去和平大路,回来上了电车,一眼看见娘衣衫褴褛坐在一角。车没开,所有座位都坐满了人,还有人站着,可娘身边却空了一大块地方,显然,娘遭人嫌恶。我浑身一震,直接向娘走去,拉着她的手坐在她身边。娘认出我,虚弱地说:“提子,你咋不找我呢?”我极力压抑着不哭出来,我说不出话,我知道一车人都在看我。过了半天,我哭着说:“你走几天了?”我连忙叫司机千万等我一下,我说我娘走丢好几天饿坏了,又回头叮嘱娘别走。我快速跑下车到路边给娘买了粥,上了车。我泪流满面,心如刀割,我五天没回老屋了,这次娘走丢我竟然一点儿不知道,我恨不得抽自己几记耳光。

这样,我和娘回到了一匡街老屋。从娘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知道娘迷失在郊区一片秋收过的西红柿地里。娘转来转去走不出去,向远方走着的马车招手求救。也许车老板没看见,走远了。娘在地里转了三天才走出来。娘早已经没有一颗牙了,娘用没牙的牙床硬是磨碎了残余的小柿子,这才没饿昏在地。幸亏那几天没下雨,要不娘还能挺过去吗?

此后,二哥专门为娘在他家外屋隔出一间小屋,盘了炕。娘愿意住就住,愿意走就走。娘似乎好过一点儿了。好多年娘在老屋和二哥家来回奔走,她能找到二哥家了。不想,这时娘又一次走失了。

十几天过去了,娘没有回来。我们在《吉林日报》刊登了寻人启事,并附有照片。我们兄弟3人见面后分头往娘常去的方向寻找。我和大哥往西南找了六七十里,随后我和二哥往东北找了八九十里。当时二哥感冒没好,他右侧嘴角延伸至耳垂处都是水泡,我几乎从没见过有人上火会达到这种程度。当时正值夏季,二哥自行车挎兜里装着西瓜,我们拿着娘的照片一路走一路打听。走近伊通河时终于打听到前两天娘似乎从这儿走过。我们走走停停,也相继听到娘的另一些情形。有人说,这老太太在鱼塘边坐了很久;在一棵树上靠了半天;曾朝路人要过吃的……

P10-11

后记

作者的回馈是我最心安的时刻。

所谓生活的压力其实不止来源于社会,更多的时候来源于我们的内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犯过错,小错大错乃至罪恶,从而心灵得不到安宁。这时,我们需要忏悔,在忏悔中净化心灵,在忏悔中决然前行。这就是5年前我们《新文化报》设立“扪心”栏目的初衷。

近日在单位电梯上,有个我不认识的年轻同事对我说:“姐,你的那个‘扪心’栏目,稿子的线索都是咋来的啊,怎么那么感人呢?我总是能看哭。”

谢谢这位妹妹对这个栏目的关注和夸奖。在这里,我借此机会说一说我经营“扪心”栏目的一点感受吧。

“扪心”的线索都是征集来的,因为我们每期都有“扪心征文”在版面上发出。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因为栏目对题材的特殊要求,使得“扪心”征文的资源非常稀缺。可能有忏悔事的人不少,想要真心忏悔的人不多,能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自己忏悔意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在一个没有忏悔传统的国度里,“忏悔”一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显得更加沉重,也是一种非日常的精神生活。而且“忏悔”一词我们并不经常使用,一旦使用,就意味着非常严重和严肃,甚至让人望而却步。所以,作为本栏目编辑,我必须要编采合一。就是甭管来的征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它的忏悔力度大不大;而且对于什么是忏悔,我也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忏悔这个词汇源自佛教。忏,是请求别人原谅;悔,是追悔、悔过之意,即追悔过去之罪。但这样的解释还不足以说出我心中对忏悔的理解。因为佛教对忏悔的经典解释似乎藏着一个含义——我忏悔了,就可以避罪了,或者罪就可以有机会关闭了。这样的说法,我觉得都有惧怕惩罚的含义。我认为,真正的忏悔,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疼痛,而不是源自恐惧。如果你是真正感觉到了别人的痛,而且这别人的痛好像痛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自己的痛毫无两样;而要命的是,这个别人的痛还是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所以,对这样的“扪心”作者,哪怕他的征文只有一年级小学生的水平或者只是零星素材,我也会如获至宝地把他请到报社,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然后替他完善稿件。

5年来,在所刊发的二三百篇稿件中,把一些不成文的“扪心”素材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体现它的新闻价值,就是我的工作。

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因为每一篇都会涉及一些不便为外人道的隐私,好坏不论,真实才是它的灵魂,所以牵累到别人的地方,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每一篇稿件发出,不管是作者本人所写还是由我代写,我心中都会忐忑不安,直到作者给我打电话或发信息报“平安”,我悬着的一颗心才能放下。  还是举一个例子说明。2013年12月4日下午,来了一篇“扪心”征文,是一位叫秦洪湖的作者写的。说的是他爹娘去世后,没有给9个子女留下什么财物,只留下4个日记本;其中一笔一笔地记录了17年里9个子女给他们的钱和物。记得很详细,连一个西瓜、一块月饼都没落下,而且一直是偷着记的,9个子女之前都不知道。这让作者感慨不已、愧疚万分。看到这个稿件,我感到很兴奋,觉得题材难得,教育意义深刻。于是第二天我就把作者约到报社,让他带来日记本及全家福等相关资料。

在采访中,作者谈了许多稿件上没有的细节,说到心酸处,不由得声泪俱下。采访完毕,我连夜根据作者原稿和采访内容重新丰富稿件。写完我又把稿件发给作者,让他确认一下。他看完后,还让自己一个在长春居住的弟弟看了,然后发还给我,并要求文中涉及的兄弟姐妹都用真名。

12月6日,做版完毕,大样签发。可是第二天也就是周六一大早,我还在睡梦中就接到作者短信,要求把文中大哥、二哥的名字隐去,怕发出来引起家庭纠纷。我很为难,因为按出版流程大样是不能更改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给编辑中心负责人振宇和彦梅打了电话,要求改动。他们没有责备我,反而支持我要充分地考虑作者的要求。彦梅积极帮我联络照排人员,振宇还特别嘱咐我怎么换图片、都隐去哪些内容,等等。于是,我在7日晚大样拿到印刷厂付印前又到报社把这个稿件重新梳理了一遍,斟酌了一个多小时。

8日,《爹娘留下的“记孝本”,让我们感慨万千、羞愧难当》以整版篇幅在“扪心”栏目发表,国内各大网站也转载了这篇“忏悔录”。

虽然稿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但我心里并不轻松。一般情况下,稿件发出当天作者就会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了,但此文刊发一个多月后,作者才给我来了一封信——

该文见报后我的内心一直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甚至有些后悔。因为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仅忏悔、自责,说出了自己对父母的不孝行为,还在字里行间中谴责了大哥、二哥在孝敬父母方面给钱缩手缩脚、得过且过,送物小里小气、抠抠搜搜不舍得的不孝行为,并把爹娘当年记录我们9个子女孝敬他们的钱数、物品等用图片的形式一起曝了光。

文章发表的当天,我真怕大哥、二哥看到了这张报纸,更不敢把这个消息直接告诉他们。可他们两家还是从其他人口中得到了这个信息,并仔细阅读了整篇文章。此时的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暴风骤雨的心理准备,也想好了解释、道歉,甚至还击的话语。让我没想到的是,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看了这篇文章后,不仅没有愤怒、埋怨、责怪我,还高高兴兴地从图们老家打来电话,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很真实,看了很感动。大嫂还动情地跟我说:“爹娘在世时我们孝敬得太少了,没当好老大;你说得对,我们是有点太吝啬、太小气了。”二哥在电话中说:“爹娘在世时我们家孝敬得确实不够,给爹娘那点钱物,还不够我们一家人老去爹娘家蹭吃蹭喝的,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也打来电话要报样,说要把这篇文章当作最宝贵的物品永久珍藏,经常拿出来看一看;也让来家串门的乡亲们瞧一瞧,我们老爹老娘的事登报了。他们是一脸的光荣与自豪。

文章发表后,我们9个兄弟姐妹不仅没闹别扭,还更加珍惜亲情,彼此间关照多了,问候也更频繁了。特别是我们的后代们看了这篇忏悔录,个个觉得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真是了不起;长辈们这种勇于悔改、敢于亮丑、真诚认错的精神好可爱,值得他们学习和尊敬。我们这个拥有35口人的大家庭到处充满了相亲与相爱的气氛,这不正是在九泉之下的爹娘所希望的吗?

这封迟到的信让我终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感到很欣慰。这样的结果,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夫复何求?

忏悔的力量有多大?作者的回馈能给我带来多大惊喜?容我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贾广成是我的辽宁老乡,曾于2叭4年7月26日在“扪心”栏目发出《岳父,假如您能听到我的忏悔……》一文。

贾先生与我约定到报社接受采访是在7月23日下午。他是带着伤痛来的,脸颊、肩膀和双手都蹭破了皮,鲜血渗了出来。临来之前,贾先生从住处骑着电瓶车准备到附近的公交站点坐车时,卡在了马路牙子上。他说:“当时满脑子都是岳父的事,特别难过,一不留神,就摔了一跤……”

贾先生曾是一位清洁工人,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生活得很平静。但他却犯了一个男人最致命的错误,因强奸罪被判处5年徒刑。妻子因此与他离婚,岳父因此心力交瘁,最终含恨离世。他出狱后,得知岳父为挽救他所做的一切,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忏悔之情油然而生。他特别想回到原来的家,但每次回去都被妻子拒之门外,甚至把他的身份证和行李丢在楼道里。有一次,在他强力拉开门进到屋里时,妻子居然报了警,是三个警察过来把他带走的。

在采访中,贾先生含着热泪对我说——

我听爱人说,我被带到派出所后,岳父为了能保住我的事业单位工作,四处找人打点关系,希望能保我出来。与此同时,岳父还不顾65岁高龄替我工作——每天顶着寒风站8个小时替我扫马路,回家后腰疼得挺不住就用热水袋敷一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直到派出所通知传来,我被逮捕了……

岳父替我扫的那条马路就在我家楼下,爱人每天都能看到岳父拖着年迈的身躯吃力地工作着。这也是爱人最恨我、至今都不能原谅我的地方。得知我被逮捕了,并被单位开除,岳父的精神也彻底地垮了。他一下子病倒,再也没有起来。

岳父住院后,医生说,岳父得的是直肠癌,这种病最怕着急上火和长时间站立。而岳父正是因为我的事而着急上火又长时间站立的,这无疑诱发和加重了他的病情……

岳父在医院做了两次大手术,与疾病顽强地抗争了一年多后,心力衰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岳父临走前已瘦得皮包骨,气息微弱,但他仍然放不下我这个不争气的女婿。在弥留之际,他对我爱人说:“你千万不要和广成离婚,一定要等他回来。他改好了,你们好好过日子。”最后时刻,岳父的心愿竟然是这样的!这只有增加我这个不孝女婿的惭愧。

爱人说,如果我好好过日子,不乱搞女人,不进监狱,岳父就不会替我着急上火,更不会病重去世,是我害了岳父。爱人这些话虽是气话,但她说得一点儿没错。我思之想之,愧悔之心越发沉重,常常夜不能眠,以泪洗面……

贾先生的这篇稿件刊出后,已经离婚的妻子有一天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回家吃顿饭。这是他出狱4年多妻子第一次主动邀请他回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他忐忑不安地敲开久违的家门时,儿子高兴地打开门迎接他进屋。家里还是他进监狱之前的摆设,还是他以前吃饭时的座位,饭菜还是他熟悉的味道,他仿佛是在梦中。妻子只是简单地对他说了一句话:“现在知道后悔了,说明你还有点良知,爸爸也该瞑目了。”

如今,贾先生回家已有一年多,又和妻子、儿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没有谁可以真正自我地活下去,我指的是思想上的,关乎良心,关乎灵魂。不管你如何镇定,貌似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那样地生活着、工作着,而其实,你都是在伪装着自己。也许每一次伪装都是成功的,甚至骗过了你身边不知情的人,但往往到头来,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如此狼狈不堪,灵魂深处那一度被你刻意掩藏起来的悔恨的火种现时几乎星火燎原。良心的谴责,使你成为一个在道德的高台上被绝对藐视的痛苦的灵魂。就如我,生活与未来,都是沉重的大山,这一切皆源于我心里的负累,对父亲、对母亲。”作者河西(化名)在发稿前接受采访时毫不留情的自我鞭笞,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爸爸妈妈,请原谅你们不孝的儿子吧》(2013年11月10日见报))

一个人如果不能卸下多年的心理重负,一吐为快,实为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忏悔是时时刻刻都需要的,如果你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而看到自己真实存在的恶,你自然会忏悔。不管我们走向哪里,唯一永远和我们相伴的是灵魂,所以现在我们不妨更多地给灵魂以培育,以力量,而不是等到临终之时,悔恨哀叹。

今年中秋节,有朋友问我:“你最重要的日子是哪一天?”我回答说:“我最重要的日子就是每篇‘扪心’稿件见报的日子,我会在这一天接到作者的回馈。如果接到的是表示满意或者感谢的信息,这一天我就会过得很快乐;如果作者毫无声息,我就会忐忑不安,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为了这个日子,5年了,我一天年假都舍不得休,你说它重要不重要?”

我很感谢这个栏目,它给我快乐,伴我成长,让我感到作为一个编辑的分量和意义。

在此,我向所有来稿者致敬。谢谢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扪心”这个栏目,也没有这本书,更没有我心灵的提升。

目录

总序

一、失去的爱不再有

 1.爸爸妈妈,请原谅你们不孝的儿子吧

 2.娘重病,我违背天理没送她去医院救治

 3.此时有子不如无

 4.爸爸,我吃掉了您最后的愿望

 5.我拆散了老父的婚姻

 6.我不该把母亲送进养老院

 7.一拖再拖,我没有见到爸爸最后一面

 8.爹娘留下的“记孝本”,让我们感慨万千、羞愧难当

 9.2011年元宵节,我伤害过爸爸

 10.曾经那么好的家,被我毁掉了

 11.“爸,我可不可以去你家住几天?”这个要求,女儿至死

 没能如愿

 12.爷爷替死去的父亲抚养我,但我今生却无法回报他了

 13.为了报复爷爷,我给他做了一顿硬米饭

 14.为了可悲的面子,六位亲人惨死在我手中

二、不堪回首的岁月

 1.那个荒唐年代,我把人逼得跳了井

 2.在“清队”中,我暴打专家杨善济先生

 3.我的“证实”,让岐山君付出生命代价

 4.老师,我给你们赔罪了

 5.16岁,我杀过人

 6.黄大叔,我欠您一笔良心的“高利贷”

三、追寻失去的珍宝

 1.亲爱的战友,真的对不起

 2.连长因我的过错而负伤,我对不起他

 3.蒙冤的工友,对不起

 4.祥大哥,我欠你一条命

 5.一念间,我错过一生的朋友

 6.我做过的最不爷们儿的事

 7.一朵娇艳的红玫瑰,在我手中无望地枯萎了

 8.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曾伤害过一个姑娘的心

四、永久的亏欠

 1.我们砍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2.我心中永远的欠账单

 3.我的唯命是从,让社员们一年的辛勤汗水付之东流

 4.曾瞎折腾小四平乡的父老乡亲,我一直深感不安和愧疚

五、负罪的主人

 1.为骗保,我们饿死了那头可怜的牛

 2.“小青”被强行牵走,让我心碎了几十年

 3.大黑,亲爱的伙伴,我必须为你的死忏悔一生

 4.“老黄”之死,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记

序言

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以及视野之外,在我们能感知和不能感知的世界里,在我们有意无意地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中,中国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改变这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改变着,他们真实的存在,他们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演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个个体都置身其中,被裹挟着呼啸向前,以至于彼此擦肩而过互相却没有看见。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大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试图看得更清楚,而大部分的事实往往在视野之外,大部分人往往置身其中熟视无睹。人们需要“看见”中国,需要“看见”民间,需要“看见”百姓。当每个个体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也在改变别人,改变时代。只有“看见”,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正在向哪里去。

2015年,华商传媒集团20周年。在20年的岁月里,他的成长几乎与中国改革同步,他旗下的报纸、杂志、网站记录了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变革,看见了普通人的痛苦、迷茫,努力、奋斗,见证了城市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里,华商传媒的记者们用他们的眼睛和镜头寻找、发现、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成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中国。本套丛书将这些故事整理结集,既是对华商传媒20年足迹和成就的梳理,展现他们在关注和记录历史、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也是为这段历史以及创造历史的人们珍存一段记忆,让忙着赶路的人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现在以及走向的未来。

内容推荐

20年里,华商传媒的记者们用他们的眼睛和镜头寻找、发现、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成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刘丽编著的《扪心自问--中国人的心灵拷问/华商传媒集团系列丛书》将这些故事整理结集,既是对华商传媒20年足迹和成就的梳理,展现他们在关注和记录历史、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也是为这段历史以及创造历史的人们珍存一段记忆,让忙着赶路的人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现在以及走向的未来。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会犯错,小错大错乃至罪恶,从而心灵得不到安宁,这时我们需要心灵的拷问,在拷问中净化心灵。刘丽编著的《扪心自问--中国人的心灵拷问/华商传媒集团系列丛书》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关于心灵的“自我拷问”上,强调“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价值观,以当事人口述形式,用图片、文字讲述故事;而这些故事同时涵盖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文革记忆,到家庭伦理,到社会百态,真实感人,震撼心灵。本书用个体忏悔的姿态,唤回人们久违的良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