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系列原著是世界谍战小说的里程碑,风靡全球50余年,长盛不衰,魅力非凡。
伊恩·弗莱明所著的《摧月号/007典藏系列》小说主人公英国情报局特工詹姆斯·邦德,他冷酷而多情,机智且勇敢,总能在危难时刻化险为夷,又总能在杀机四伏中邂逅一段浪漫爱情,邦女郎一个比一个美艳动人;小说故事险象环生,扣人心弦,读之,酣畅淋漓。007小说经典原著,原汁原味,比电影更好看,更过瘾。
伊恩·弗莱明所著的《摧月号/007典藏系列》为“007典藏系列”的一种,曾改编为电影《太空城》。小说讲述了英国在二战之后为了重振国威启动了一项“摧月号”计划,即研发了一枚射程能够覆盖整个欧洲的超级核导弹。但在导弹试射前夕基地发生了谋杀案,被英国军需部派去负责安保的军官被离奇射杀。邦德临危受命调查此事并要保障摧月号的成功试射。在调查过程中,一项惊天阴谋渐渐浮出水面:原来导弹的投资人是德国间谍,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要用核弹毁灭伦敦……
邦德拿起放大镜,弯下腰观察着胶片。照片是用闪光灯拍摄的。照片上在他的右手处能模糊地看到白色的火光。他仔细地把放大镜对准他深色外套的左边区域。正对着心脏的部分可以看到非常细小的一点亮光。
教官没有说话,又把白色的人形靶放到了灯下。靶子上对应心脏的部位是一个直径三英寸左右的黑色靶心。紧挨着靶心的下方偏右约半英寸的位置可以看到一道裂痕——那正是被邦德的子弹击中的地方。
“子弹从左侧的胃壁进入,穿过背部射出了身体。”教官满意地说,他掏出一支铅笔在靶纸的边缘算起了加法,“总共二十个回合,我想您欠我七英镑六先令。”他不带任何感情地说。
邦德大笑着数出几枚银币。“下星期赌注加倍。”他说。
“我倒是无所谓,”教官说,“可你是没法赢过机器的,先生。说起来,如果你想角逐杜瓦尔奖(本来是英国汽车工业的机器设计类奖项,这里是作者借用其名字命名射击奖——译者注),你得先把点三八口径手枪放一放,多下点功夫在雷明顿枪上。他们新开发的加长型点二二规格子弹非常精准。你必须在规定的八千环中至少打到七千九百环才有希望取胜。你必须让大部分子弹击中十环的范围——这个靶心放在你眼皮底下也不过一先令钱币大小。隔了一百码时你根本就看不见靶子。”
“去他的杜瓦尔奖,”邦德说,“我要赢的是你的钱。”他晃了晃手枪,把转轮中没有打完的子弹倒在掌中,再把枪弹一起放在桌面上。“下星期一见。还是老时间?”
“10点钟就挺好,先生。”教官说着拉下了铁门上的两个把手。他微笑着目送邦德的背影消失在高高的石阶尽头,走向一楼。教官对邦德的枪法很满意,只是没法直接告诉他,他已经是局里最出色的射手了。
只有M才有权知道这一点。当然还有他的办公室主任,因为每次邦德的射击纪录都要交由他审阅并收录进邦德个人的机密档案中。
邦德推开台阶顶端饰有绿色粗呢的门,走向电梯间。这幢灰色的大楼位于摄政公园附近,而邦德即将被电梯载往的第八层就是秘密情报局总部的所在。邦德对自己在射击场上的表现很满意,但谈不上得意。他扣扳机的手指在口袋里做着射击动作,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再快上那么短短一刹那,怎样才能击败那台机器。那是个设计精巧的匣子:他站在粉笔画出的圈内射击时,机器能快速弹出人形靶并在三秒内收回,同时用装着空弹匣的点三八口径手枪朝他射击,将一束细细的光束投射在他身上并拍下照片。
电梯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邦德走了进去。电梯操作员能闻到他身上的火药味。他们从射击场回来时总是这个味儿。他喜欢闻这味道,这使他想起在军营中度过的时光。他按下了八楼的按钮,把左手的假肢靠在控制杆上。
要是光线再好点就好了,邦德想。不过M坚持认为所有的射击训练都必须在光线较差的条件下进行。昏暗的灯光和能反击的枪靶是对实际情况尽可能逼真的复制。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