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碧血儿女(李国柱吴澄)/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余红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余红编著的《碧血儿女(李国柱吴澄)》介绍了,在云南地下党的历史上,有一对珠联璧合、比翼双飞的革命伴侣,他们就是李国柱和吴澄烈士。李国柱,云南青年运动的先驱;吴澄,云南妇女运动的先驱。李国柱是云南省内第一个共党员,吴澄是云南省内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李国柱、吴澄这对患难与共的革命夫妻,不但开创了云南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道路,为云南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大义凛然、共赴刑场的英雄壮举,也为后人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堪与“刑场上的婚礼”相媲美,让后人无限景仰和怀念。

内容推荐

余红编著的《碧血儿女(李国柱吴澄)》分为七部分,采用倒叙的叙述手法。先从临刑前夫妻才相见写起,再分别叙述到两人生平和成长环境,最后写到这对革命伴侣用他们纯洁的爱情、无悔的青春和满腔热血创造了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一项新的历史记录。第三部分最重要,用力良多,篇幅也较长,真实生动地还原历史。书中适当的穿插了相关的图片,以形象再现历史人物和背景,烘托了气氛。

目录

夫妻挽臂赴刑场

 临刑前夫妻才相见

 视死如归共赴刑场

 凭不平之血涂染全世界

从乌蒙山走来的有志青年

 在金沙江边长大的少年

 到昆明求学

 初露锋芒的新青年

 身在他乡心系桑梓

当青年俊才遇上女中豪杰

 初识吴澄

 五四运动的洗礼

 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创造云南党史第一的金童玉女

 李国柱——云南第一个进步组织“云南青年努力会”创始人

 吴澄——云南第一个妇女进步组织“青年妇女励进会”创始人

 李国柱——云南省内第一个共青团员

 吴澄——云南省内第一个女共青团员

 李国柱——云南第一个共青团组织负责人

 李国柱——云南省内第一个共产党员

 吴澄——云南省内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吴澄——云南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

国外省内同奋斗

 李国柱——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吴澄——参与领导“倒唐”斗争

 吴澄——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委员

 吴澄——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委员

 吴澄——中共云南省特委代理书记

 吴澄——主持召开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并肩战斗的革命夫妻

 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国柱——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兼团省委书记

 吴澄——中共云南省临委审查委员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碧血儿女光照千秋

 李国柱——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兼团省委书记

 吴澄——中共云南省委委员

 中共云南省委遭到严重破坏

 夫妻双双被捕牺牲

试读章节

在金沙江边长大的少年

让时光隧道再次穿越到20世纪初的中国云南。国家积贫积弱、任人欺凌,人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是这个时代独有的面孔。地处中国大陆边缘地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云南,情况就更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深深印在三迤大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帝国主义的魔掌已伸向云南,特别是1911年从河口至昆明的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殖民者的触角进一步深入云南内地,控制了云南的海关、铁路运输、矿产等经济命脉,并急欲将云南变成它的殖民地。而国内的统治者对外昏庸无能,对内实行残酷统治,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迫使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云南各族群众经历过无数次英勇斗争,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在孙中山革命党人的领导发动下,先后举行了河口起义、腾越起义和昆明重九起义,为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立下汗马功劳。1915年云南率先举起护国义旗,发动护国运动,粉碎了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皇帝迷梦,为再造共和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急剧变动的时代和冲突不断的社会造就了一代英雄豪杰,也使普通人的命运更加无常,生活更加艰难。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云南东北部乌蒙山区的金沙江边,一个小生命来到人世,他就是本书要介绍的主人公之一李围柱。

1906年10月10日,李国柱出生于云南省巧家县城关镇。巧家是一个神奇、富饶、美丽的地方。金沙江襟带于前,牛栏江萦绕于后,大药山崛起于两江怀抱之间,境内海拔相对高差3524米。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巧家古称堂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经是彝族主要发祥地及“六祖分支”之地。巧家堂琅山先民开采堂琅山铜、铅矿,参与创造了三星堆和殷商两大青铜文明,成就了巧家“堂琅铜洗之乡”、“世界白铜之乡”的美誉,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巧家堂琅文化。流经巧家县境内的金沙江,历经千千万万个春秋,依旧这样年轻,这样俊秀,它总像初生牛犊不知疲倦,永远充满青春活力。

巧家是滇东北进入四川的重要通道之一,历史上属四川省内的东川军民府。清雍正四年(1726)四月,东川军民府划归云南省,改置为东川府,巧家县才归属云南。县西北沿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四县毗邻。李国柱的父亲李选斌就是由四川省宁南县披沙迁到巧家的。其父生性刚强,为人耿直;母亲罗氏,街坊称之“罗四姐”,贤良淑德,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李家因无房屋田地,只好租住在别人家里,靠手工挂面和零售食盐、香烛度日,生活十分清苦。即便家境如此贫寒,李家对于长子李国柱的到来,十分欢心。李国柱从小聪明懂事,即使家里后来又添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但父母最喜爱的还是李国柱,也对他寄予厚望。李国柱的舅父罗人吉曾在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读书,富有新思想,是巧家县教育界有影响的人物,他也十分喜爱李国柱。

听着金沙江的涛声、喝着金沙江水慢慢长大的李国柱,从小就聪明伶俐,惹人喜爱。1913年,7岁的李国柱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将他送进小学读书。李国柱入学后,成绩优秀,对老师尊敬,对同学友爱,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他。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国柱生性勤勉,吃苦耐劳,读小学时,每天早早起床,给家里挑水扫地,将自家打扫干净后,还将与自家相邻的街心上下都扫得干干净净,才去学校读书。当时,巧家的教育界有新旧两派,旧派是清末科举出身的一些绅士和一些土司头人;新派是李国柱的舅父罗人吉等人。新旧两派人物在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双方都为了争夺教育阵地展开斗争。李国柱在高小读书时,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新派对旧派的斗争,在斗争中得到初步锻炼。

到昆明求学

任何个人的成长和人生都逃脱不了时代巨人的掌心,历史人物身上,必然打上历史的烙印。在李国柱成长的道路上,他少年时期生活的环境对他后来决定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地处川滇交界处的巧家县,是一个匪患猖獗、官匪勾结共同压榨穷苦大众的地区。巧家的地霸人数虽然只占总人口的1%,却占有全县80%的土地,他们以地租、高利贷、劳役等方式剥削劳动人民,势力很大,国民党巧家历任县长上台都必须依次拜访他们,让他们三分。在巧家县,国民党地方政权与地霸势力各踞一方,占山为王,形成了奴隶主、农奴主、封建地方、官僚资本家等各种统治集团,这些统治集团既相互勾结,又充满矛盾。他们不仅以苛捐杂税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而且为了争权夺利,还经常逼迫群众参加械斗,充当炮灰。严重的匪患,加上国民党的苛政,使巧家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各族群众挣扎在死亡线上,渴望翻身解放。李国柱自小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对社会不公和人间的苦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黑暗旧世界的反抗成为本能的反应,他如饥似渴地吸取文化知识的营养,努力地寻找着未来的出路。P8-11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