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你自己(从自卑到强大的心灵密码)》是著名心理专家韩三奇已在我社出版的图书《自信比金子还宝贵》的修订版。作为一个执业心理咨询师,本书作者在为多个个案咨询,为不同人群开展过很多场心理讲座过程中敏锐地发现,让人陷入心理困境的因素只有一个:自卑,而由自卑变自信的密码则是:接受自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接受你自己(从自卑到强大的心灵密码)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韩三奇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接受你自己(从自卑到强大的心灵密码)》是著名心理专家韩三奇已在我社出版的图书《自信比金子还宝贵》的修订版。作为一个执业心理咨询师,本书作者在为多个个案咨询,为不同人群开展过很多场心理讲座过程中敏锐地发现,让人陷入心理困境的因素只有一个:自卑,而由自卑变自信的密码则是:接受自己。 内容推荐 韩三奇编著的《接受你自己(从自卑到强大的心灵密码)》由“我是谁”这一终极问题入手,从自我认知、接受终生成长、改进思维和行动,乃至关于认识生死、命运等不同层面,阐述了自卑产生的深层心理因素以及变得自信的可能性。本书注重从现实的案例出发,心理解析贴近而细腻,深入人心,安抚痛楚,同时又提供了富有人性又卓有成效的心理解决方案。本书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对于深陷自卑困境,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贴身心理顾问。 目录 本书导读 第一章 我到底是谁 你苛求自己吗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冲突与和谐 满满的负能量 锁定目标直奔主题 从笔迹中认识别人和自己 用好你的心理防御机制 从自卑的泥潭中拔脚 接纳自己:无条件地 第二章 成长是毕生的功课 给过去画一个句号 接受伤痛,像接受快乐一样 拥有适可而止的道德感 原谅你的父母 “拒绝长大”是一种退化心理 心理陷阱:越求完美越自卑 内向性格不是软肋 “他信”不是自信 优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章 他人不是地狱 不可错位的角色扮演 以人为镜探寻自我 破除非远即近的人际距离 从众:不可承受之重 过度社交之累 听别人的劝走自己的路 做一个会说“不”的好人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与有特定人格的人如何沟通 第四章 自信有密码 在心理暗示中强大起来 学会跟自己对话 接受自己的坏情绪 识别情绪提高情商 克服“思维收窄” 先不要挑战自己的缺点 让坏习惯不再被重复: “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性格是可以改善的 提升行动力 第五章 关于人生的重要话题 关于生命:生命有没有意义 关于死亡:体验死亡,让当下更清晰 关于命运:自己能掌控的轨迹. 关于爱情:告诉对方要什么 关于金钱:这一生需要多少钱 关于职业:谋生的手段,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 关于幸福: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附录一 六个自我反思 我对于“真善美”的理解 ——自我反思之一 那不是一场独角戏 ——自我反思之二 成人之路:人生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自我反思之三 一颗平常心,做个普通人 ——自我反思之四 禅,一种诗意的生活 ——自我反思之五 既死,何必生 ——自我反思之六 附录二 常见心理困扰问答 参考及推荐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冲突与和谐 认识自己有两条途径:别人评价和自我反思。 这是认识自我的两个先后阶段。 通过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是小孩子认识自己的重要方式。 小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无法独立认识自己,只有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性别、长相、身高等外在体貌特征客观认识和评价,对自己的性格、能力、情绪等内在特点,以及对自己的专业、兴趣、理想等社会特点的客观认识和评价,等等。 人生当中第一个“别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评价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认识自我的起点是性别,如果一个人没有弄清自己的性别,他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会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出现性别角色紊乱。所以,父母总是一遍遍地告诉刚刚能够交流的孩子:“你是个男孩子,不要哭,要坚强,不能穿裙子”、“你是个女孩子,不要像男孩子那样撒野,坐下时不要分开两腿”等。 别人的评价是不可靠的,因为谁能保证别人的说法是客观的呢?有些父母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太主观,把父母意识硬生生地强加到孩子身上。 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好多孩子都会出现不听话的情况,他们开始发现父母的说法并不全是对的,在跟父母的反复冲突中,每个人都会自然地出现自我反思的倾向。 自我反思,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断深入的。人与其他万物最大的差别在于——能够自己认识自己。 刚刚出生的婴儿更像一个小动物,甚至不能把自己跟身外的世界分开,比如,当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他会认为那是另一个人。 一个人自我反思能力的第一次觉醒是在三岁左右。此前的小孩子说话分不清人称,不知道“我是谁”,常常有用错人称的时候,最常用的句式是“宝宝想吃苹果”之类,甚至有的时候自己饿了却说成:“你饿了。” 但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非常明确地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次自我反思能力的觉醒,直接导致他第一次明确地反抗父母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上大街时,哪里有水往哪里走,总想挣脱父母,而且处处模仿大人的言行。因为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开始扩大,能够自由行动,对于小孩子来说,最能体验自我价值感。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励他的行动,让他在游玩的行动中,体验自我价值,也体验行动受阻的挫败感,从潜意识中评估自己的表现。 自我反思能力的第二次觉醒是在十三岁左右,其直接表现就是逆反心理。对任何事情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心理的自由,是一个人开始自我反思的典型特征。 这里讲一个中国式的小故事,可以对比两次反抗的特点: 小强三岁了,爸爸对他说:“小强,去楼下杂货店给我买一瓶啤酒。” 小强一定非常高兴去,小大人的感觉特别好。即使不想去,在爸爸的一再催促下,他也会去。 小强对爸爸的指令通常不会有任何反思。 小强十三岁了,爸爸对他说:“小强,去楼下杂货店给我买一瓶啤酒。” 小强有点不高兴,不想去,心想:“爸爸为什么不去?是不是嫌外面太热?爸爸懒得动?没看见我正在玩游戏吗?……” 这时的小强,会对爸爸的指令进行自我反思,开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同样的问题,会跟爸爸有心理冲突。 三岁时的行为反抗和十三岁左右的心理反抗,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两个反抗期,没有顺利渡过的人都会出现问题,比如行为退缩、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等。 每个人都会经历两次冲突,但冲突的结果不外乎三种情形: 一是跟父母彻底决裂。跟父母对着干,父母管教严厉,甚至打骂,互不妥协,最后两败俱伤,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走向反社会的道路,甚至犯罪。 二是觉得反抗没有用,屈从父母。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即便做得很成功,在别人的眼里很优秀,却没有什么自我价值感。乖孩子是最典型的代表,这种屈从付出的代价是:丧失自我。 在我的咨询中,遇到这样的人最多。 三是讲求策略,曲折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想尽一切办法,说服父母,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争取父母的支持,即使不得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也会讲条件,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愿加进去。 有的人一直被周围的人否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无能,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有的人一直被别人赞美,如果有一天没有人赞美他,他就失去做事的动力,很容易形成自负心理。 能够自我反思的人,才能独立面对复杂的人、事。没有一个成功者是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的。 接下来的阅读,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进行自我反思,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P17-20 序言 “我怎么才能自信起来?!” “我的失败都是因为我不自信!” “我太自卑!真恨自己!” “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 “我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可这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有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烦恼是来源于自卑心理,没有自信心,可到底怎么样才能自信起来?或者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自信的?通向自信的途径到底在哪里? 其实,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肯定,比如接纳自己。可很多自卑的人会说: “我这么多缺点,一旦接纳自己,就不能改变了呀!多可怕啊!”“让我说一些‘我真棒’ ‘我很好’的话,我就自信起来了?”看来,很多人把自我激励理解为空洞的语言。其实,要让一个人自信起来,一定要让他知道自信的具体内涵。换言之,让他清楚自信的人在人际交往、工作、生活、情绪控制、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意志力、行动力、心态、挫折承受力、价值取向、人生观、对于幸福的看法、对于生死的看法等诸多方面是如何表现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空洞的激励成为具体可行的东西,才能引导一个人愈来愈接近自信,成为一个趋近于自我完善的人,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持续和谐,使自己的想法直接落实到行动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由衷喜悦。 一个人的性格包含很多内容,比如自尊心、独立、包容、乐观等,但其核心是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包容等,都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感染力的。 自信的人往往给人亲和的感觉,给人带来安全感,因为他不以攻击别人、打败别人获得安全感,也不需要通过辩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智者不辩”,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自信的人一定是独立的,自信的反面是自卑,自卑的人则活在别人的评价和说法中。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被别人的评价左右、不独立而苦恼不堪,我问他: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你最终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 这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怪圈,他之所以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说法,是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个时候,他内心有一种渴望——要努力使自己的状况好起来,这样大家才会说他好,他才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 其实,即便他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他仍然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因为他的好,不是自我评价的结果。从担心别人说他不好,到别人都说他好,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别人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和说法并不都是对的,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只有看清自己的人,才能看清别人。自信的人总是相信自我评价,别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 一个人不自信并不能必然导致其事业失败,甚至有些不自信者,在事业上还会很成功。但是,无论他多么成功,内心也体验不到多少自我价值感、幸福感。简言之,不自信不会让人不成功,却让人无法感受到幸福。 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不是让你获得多少意外收获,而是想告诉你,只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想法,你就能看到自己原来已经拥有的能力和优点等美好的东西。只是由于某些心理原因,你忽略了它们,而它们一直在耐心地等着你发现。 你跟自信的距离只是一个想法。 如此而已。 后记 在新浪博客的告示栏里,我写过这样几句话: “我的语言特点一直都像白开水,无色无味,而您的阅读能够给它增添色彩。我无意给出答案,只想引发您的主动思考。” “如果要在别人的协助下,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请找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吧! “如果想通过药物解决您的心理困扰,请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如果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困扰,请寻找算命先生或者其他神仙!” 这些话,是想让阅读我文章的人,不被动接受我的观点,而是把目光投向自身,面对自己,促进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拓展自我成长的心理空间。 一个人在各方面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他心理空间的大小和完善程度。 每个人都能够依靠自己的心理力量,解决自己遭遇的困境。很多烦恼的出现,源自于我们的心理空间只给成功和快乐留下位置,没有给挫败和种种烦恼预留位置。 在任何场合演讲,我从来不怕别人突然提问,也很欢迎听讲的人随时提出各类问题。有个害怕被提问的讲师问我怎么能这样?我说: “你紧张害怕的原因无非是想让每个提问者都得到答案,而且要求自己的每个回答都非常精彩,至少不出错。 “我比较坦然,不是因为已经;隹备好所有的答案,而是事先知道有些提问我根本不知如何回答,我还知道自己的回答并非全部都是精彩的。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意外问题是什么,但给它预留了位置,内心压力自然减轻。遇到那些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会说:‘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谢谢您的提问,我回去查一下资料或者再想想,您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回头我们再探讨一下’,或者‘这个问题我思考得不多,我试着回答一下’,这样回应提问者,比不懂装懂好得多。” 因为了解自己,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而无须掩饰,无须畏惧。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既没有毕业于名校的光环,也没有其他能够让人羡慕的资源,但一直努力着。 我做事的习惯是,先充分挖掘自己的资源,而不是先想着如何寻求外在帮助,这样的态度,反而令自己得到了不少意外的帮助。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从出生到现在,它一直亮着,在成长过程中,尽管它的光线有时被一些挫折或困扰遮蔽,但它仍然亮着,仍然能够给你温暖和力量。 相信自己,你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 此外,也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对所有支持我的人深表感激,你们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对所有反对我观点的人深表感激,你们的反对促进了我不断反思。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这本书的编辑谢文华女士,正是她的坚持和督促,这本书的内容才得以不断丰富,顺利出版。 还有,特别感谢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编辑刘彦彩女士,这本书能够顺利修订,离不开她的热心相助。 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李玉芬女士,在本书写作及修订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细致、中肯的建议。 当你合上这本书时,请记住: 接受你自己。你的自信心,比金子还要宝贵。 作者 201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