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塔·康伦-麦肯纳著的《家乡的田野》以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大饥荒为背景,是一个关于生存、冒险和勇气的故事。为逃离大饥荒,艾莉、迈克尔、佩姬三兄妹凭借勇气、智慧和执着徒步千里投奔姨婆。为了移民新世界,十三岁的侗姬,告别故乡亲人,经历四十天艰苦卓绝的海上旅程,穿越大西洋,在美国开始了新生活。兄妹三人各自求生,在生活中磨炼长大。小说中充满了令人倍感温暖的亲情友情和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能够激励当代青少年珍惜已有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玛丽塔·康伦-麦肯纳著的《家乡的田野》是《山楂树下》的姊妹篇,该系列小说以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大饥荒为背景。在找到姨婆后,佩姬、艾莉、迈克尔的生活继续面临各种挑战。佩姬远渡重洋,在美国开始了新生活,迈克尔的生活与他所喜欢的马联系在一起,而艾莉则有了自己的儿女,与姨婆继续在爱尔兰的土地上奋斗。
第一章 家园
玛丽布利琪德走过夏日富有弹性的草地,帮妈妈艾莉抬着重重的洗衣篮。她喜欢这样的日子,天空这么蓝,草儿这么绿,你几乎可以听到草在脚下往上蹿。
她可以看到爸爸约翰在土豆地里给垄沟除草。他说过,从健壮的绿叶和叶柄来看,今年收成会很好——所有男人都在说这话。贝拉,那头奶牛,慢吞吞地挪过土豆地后面的一片田,不停地嚼动着嘴巴,甩动尾巴赶走恼人的苍蝇。
“玛丽布利琪德,把那睡衣和娜诺的长袜子递给我好吗?”艾莉叫道。
玛丽布利琪德拿起湿漉漉的衣服给妈妈。从衣服里流出来的水滴在她那赤裸瘦削的腿上,弄湿了宽大的蓝布衣服的裙摆。她嬉笑着。不一会儿,系在田野尽头的小橡树和靠近房子的木头杆子之间的那根绳子上挂满了湿衣服。最后,艾莉把一张床单铺在灌木上晒干。
“干完了!”艾莉微笑着在围裙上擦着手,然后停下来休息几分钟,“乖乖,今天这天气太好了!”
和风吹着衣服,也吹着玛丽布利琪德的一缕缕金发,把它们吹向四面八方。她的头发最后总是扭结起来,这真是一种折磨,而妈妈的细发却是那么容易“收拾”妥当。她看到妈妈正凝视着周围的田野。
“看到那些墙了吗,孩子?你爸爸的爸爸,约书亚爷爷,和他的爸爸建了这些石头墙。他们得从地里挖出石头块,抬出来,再从河边弄来更多的岩石,然后一块块垒起来,花了好长好长时间呢。”
玛丽布利琪德的眼光扫视着那些低矮的灰色石墙,每块石头都完美地和另一块挨着,形成了他们这个小农场的边界。石墙里面有土豆田,有小山丘起伏的牧场,一小块妈妈用来种蔬菜的里头有很多石头的田,那里面还有一小块方形的地,麦子在里头顽强地生长。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工作着,清理土壤,在上面种植,除草。当然,大多数时间,爸爸得为东家劳动,只有一点儿空闲的时间,才能照看他们自己的田地。
在远处,默克——他们打算冬天养肥的猪,从破烂不堪的猪舍里发出饥饿的尖叫声。
“最好马上给它喂一些泔水菜皮,”艾莉说,“不然它会把整个栏舍叫塌的。”
他们拎起洗衣篮,每人抓一个把手,向着整洁的小家走回去。那里有一堆泥炭,烟囱里冒着烟,明亮闪光的窗玻璃反射着太阳光。
“啊嘘!走开!”玛丽布利琪德对着跑到她跟前啄食的母鸡们说道。她最宠爱的红母鸡麦西,像往常一样想跟着她进到厨房的阴暗角落里。曾姨婆娜诺说那只老母鸡太过于机灵了,对它自己没好处。这会儿,娜诺正躺着打盹,她的摇椅在炉火前一动不动。
“嘘,妈咪!”玛丽布利琪德警告道,“她睡着了!”
“嘘!”她那正在屋子角落里安静地玩耍的小弟弟乔迪抬起头来,学着她的样子说。
他们的曾姨婆在那里看上去那么平静,轻轻地打着呼噜。
“过会儿可能会给你们吃点蜂蜜,”艾莉轻声说,“爸爸会去为你们两个检查蜂箱的。”孩子们喜欢蜂蜜——在艾莉新烤的面包上抹上一点,或者舀到麦片粥里,是他们所能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一想到这儿,他们就不由得舔嘴唇。
艾莉总是想些小东西来取悦孩子们,让他们高兴。当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岁月非常艰难,娜诺姨婆说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候。
“喂,乖乖,帮我带乔迪到室外去玩!”
两岁的乔迪跑向玛丽布利琪德,胖乎乎的小手抓住她的裙子,跟着她到了外面。
“别走远,玛丽布利琪德!”艾莉警告说,“现在,不许四处游荡,跑东跑西!”
玛丽布利琪德叹了口气,她本来想到小溪边找鱼的。
“来吧,乔迪!”她说,“我们要找点别的事做!”
乔迪点了点他那有着一头棕色鬈发的头。就小弟弟而言,玛丽布利琪德觉得乔迪并不是最糟的。他虽然跑不快,但是知道怎样玩追逐游戏,也很会扮演各种婴儿王子,玛丽布利琪德不得不从各种怪物和邪恶藩王手里把他给救出来。
麦西四处咯咯叫着,跟着他们,一路忙着啄食。
“母鸡!母鸡!”乔迪说;肮脏的手指指着那只鸡。
“那是麦西,乔迪。说:麦——西!”
“母鸡!”弟弟庄严地重复。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