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菜根谭》和《近思录》、《传习录》、《智囊》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袁生芳、桑艳军主编的《菜根谭智慧》是精中选优之作。

内容推荐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它糅合了儒家中庸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和佛家出世思想,是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人生处世哲学,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简炼明隽,兼采雅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陶冶人情操、磨炼人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袁生芳、桑艳军主编的《菜根谭智慧》是对《菜根谭》的解读。

目录

修养身心的奇珍宝训

第一章 立志修己智慧

 以我转物物勿役我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淡泊明志肥甘丧节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老当益壮犹未晚也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卧云弄月绝尘超俗

第二章 为政用权智慧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卓智之人洞烛先机

 雌雄妍丑一时假象

 淡泊宁静虽凡亦仙

 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坦诚直率不拘小节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读书希圣立业种德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贵显多忧保持本真

 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面对现实积极奋发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却私扶公修身种德

 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震聋启瞆临深履薄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第三章 为人处世智慧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执两用中过犹不及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

 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浑然和气处世珍宝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不轻诺不多事

 生于忧患刚正不阿

 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

 高风亮节饮酒作诗

 不羡名利恬淡自在

 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

 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

 冷情当事如汤消雪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第四章 成事立业智慧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磨炼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精诚所感金石为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执着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第五章 立德立言智慧

 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厚德以积福修道以解厄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恶不可即就善不可即亲

 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第六章 养性修心智慧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躁性偾事和平徼福

 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无为无作优游清逸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第七章 心胸开阔智慧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欢乐极兮哀情多兴味浓后感索然

第八章 入世险恶智慧

 山居清洒入都俗气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不着色相不留声影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

 须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

 疾病易医魔障难除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相由心生像随心灭

 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

第九章 交际会友智慧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责人宜宽责己宜苛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第十章 怡情展才智慧

 彻见自性不忍谈禅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不夸妍好洁无丑污之辱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立志修己智慧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一个人只有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视野开阔、眼光长远,才能勇往直前。《菜根谭》中说:“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廓庙的经纶。”所以,不管自己身处何地何境,志气必不可少。

以我转物  物勿役我

【原文】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①;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②。只以我转③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④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注释】

①造化:指创造化育,与今言自然意义略同。

②心体:本心。

③转:运转。

④莫非:无非、无不是。

【译文】

没有清风、明月、花草、树木,就不成大自然。没有七情六欲及其他嗜好,就不成为人心了。只要能以本身为中心去运转外物,不以外物为中心来役使本身,那么嗜好欲求无非是天机,世俗的人情就是理境(理法的境界)了。

【智慧悟语】

圣贤教人,从来不谈如何斩绝七情六欲,而注重如何“符合人情”。所谓“符合人情”,当然以使物与我各得其所为目标。不过圣贤教人归圣贤教人,世人明知而不能役物反为物所役,又有何用?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原文】

就一身了①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②万物;还③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④世间于世间。

【注释】

①了:了悟。

②付:给予,赋予。

③还:归还。

④出:超出,出越。

【译文】

因己身而能彻底了悟自己一身的人,才能以万物来对付万物,使之各得其所;能还天下给天下的人,方可入世而出世。

【智慧悟语】

人无私心,才能让万物依其本性生发,而以“民胞物与”的胸怀,视天地为大家的天地,江山为众人的江山,于是乃能就有限之身达到彻底了悟的境界。有了悟之心的人,则虽身处人世,却与出世无异,丝毫不受外界、旁力的影响。

淡泊明志  肥甘丧节

【原文】

藜口苋肠①者,多冰清玉洁②;衮衣玉食③者,甘婢膝奴颜④。盖志⑤以淡泊明,而节⑥从肥甘⑦丧也。

【注释】

①藜口苋肠:指以藜之苗叶蒸食,用苋菜下饭;在此比喻粗茶淡饭。藜,一名莱,又名厘,藜科,一年生草本,高五六尺,叶互生,苗叶可食。苋,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二三尺,叶互生,茎叶皆可食用。

②冰清玉洁:比喻人操守的洁白无瑕。

③衮衣玉食:衮衣,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物。

④婢膝奴颜:指卑诌之至。

⑤志:抱负。

⑥节:名节、名誉与节操。

【译文】

甘于粗茶淡饭的人,操守大多像冰一样清莹,似玉一般洁白;讲求锦衣玉食的人,做人往往不惜摆出奴颜婢膝般的脸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最能够从清静恬淡中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却在贪图物欲中丧失。

【智慧悟语】

把这里讲的,拿来观察四周的人,一定可以证明丝毫不差。讲究锦衣玉食的人,就是贪图享受。人一贪图享受,除了生活糜烂外,精神更不可能振作,一方面不能忍受突来的困境,另一方面没有正大的念头,对能得到好处的人,自然摆出一副卑躬的奴颜,只要诱之以利,没有不立刻失去原则、改变立场的。而甘于粗茶淡饭的人,自然就有不自逆境屈服的坚贞气节,任何不应获得的利益,都不能使他动心,更不会去谄媚权贵富豪。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人的人品操守如何,就可以从他的日常生活中立刻找到答案。

人生重结果  种田看收成

【原文】

声妓晚景从良①,一世之胭花无碍②贞归白头失守③,半生之清苦俱非④。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⑤也。

【注释】

①从良:古时妓女,隶于乐籍,视为贱业;脱籍则人于良家,故谓妓女脱籍日从良。

②无碍:佛家语,通达自在的意思。

③失守:即失身。守,所守的贞节。

④俱非:是说没有代价,都付诸流水。非,不,表否定。

⑤名言:善言。

【译文】

声色场中的妓女晚年能够嫁人,专心家事,那么以前的淫荡又有什么妨害;立志守寡的妇人老年因不耐寂寞而失身,那么半生所过的清苦都付诸流水。俗话说:“看人只看后半生。”真是一句很对的话。

P2-5

序言

中华文明星光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无数圣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之根,是炎黄子孙世代延续的精神源泉。

文明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最能全面而突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的就是国学。因为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五术包括山(仙)、医、卜、命、相,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而成,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源泉。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后备军,无论是从开启自身智慧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修养角度,抑或从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推荐中华文化角度,都需要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吸取智慧。

然而,由于国学著作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意深,微言大义,青少年朋友难以读懂,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阅读,至于从国学典籍中吸取智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与现在又大有不同,这又造成青少年在阅读国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消除阅读障碍,轻松快乐地学习国学,有效地从国学中吸取智慧,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读国学长智慧丛书。挑选国学中最能启迪人智慧的经典名著进行翻译、解读,并以专家的视野进行智慧点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读就懂,一读就能启迪智慧。

读国学长智慧丛书包括《周易智慧》、《论语智慧》、《孔子家语智慧》、《道德经智慧》、《墨子智慧》、《孟子智慧》、《荀子智慧》、《庄子智慧》、《鬼谷子智慧》、《韩非子智慧》、《孙子兵法智慧》、《三十六计智慧》、《吕氏春秋智慧》、《智囊智慧》、《菜根谭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颜氏家训智慧》和《孝经·二十四孝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周易智慧》是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孔子家语》是孔子的“起居实录”,与《论语》相媲美。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孔子家语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道德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都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墨子智慧》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孟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号称“亚圣”;苟子继承孔子的“外王学”,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因此,要进一步吸取儒家智慧,必须读《孟子智慧》和《苟子智慧》;要进一步吸取道家智慧,必须读《庄子智慧》。

《鬼谷子》是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书。《韩非子》呈现了韩非的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不难看出,《鬼谷子》和《韩非子》非常实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吕氏春秋》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它是“包容并蓄”诸子百家“客观公正”的著作。《吕氏春秋智慧》对广大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近思录》、《传习录》、《智囊》和《菜根谭》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智囊智慧》和《菜根谭智慧》都是精中选优之作。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是吸取古人治家智慧和家教智慧的首推之选。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孝文化。《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中华文明传承孝文化中的“一雅一俗”,相映成辉。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孝经·二十四孝智慧》将会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

诚然,国学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以上所选著作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套丛书,能准确地了解国学的精髓、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最有效地吸取智慧、启迪才智,提高国学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达到开阔眼界和增长智慧的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只要广大青少年朋友勤于学习国学,乐于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吸取智慧、增长见识和修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会变成生活中最愉悦而有意义的事。

编者

2015年3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