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璧莲的《谁是爱尔兰人》讲述了六十八岁的华裔老奶奶四世同堂的故事。她母亲仍然用中草药治疗关节炎,她女儿不会讲汉语,早已融入美国社会、担任银行经理、嫁给爱尔兰人约翰·谢伊。老奶奶看女婿不顺眼,却对混血孙女索菲亚抱着中国式老人子孙绵延的爱,但索菲亚从不觉得那个遥远模糊的过去与她有什么关系。老奶奶试图运用“棒头出孝子”的绝技,被女婿阻止,但她终于成功地将中国式美食、服装和使用筷子的绝技传递给孩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是爱尔兰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任璧莲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璧莲的《谁是爱尔兰人》讲述了六十八岁的华裔老奶奶四世同堂的故事。她母亲仍然用中草药治疗关节炎,她女儿不会讲汉语,早已融入美国社会、担任银行经理、嫁给爱尔兰人约翰·谢伊。老奶奶看女婿不顺眼,却对混血孙女索菲亚抱着中国式老人子孙绵延的爱,但索菲亚从不觉得那个遥远模糊的过去与她有什么关系。老奶奶试图运用“棒头出孝子”的绝技,被女婿阻止,但她终于成功地将中国式美食、服装和使用筷子的绝技传递给孩子。 内容推荐 《谁是爱尔兰人》是任璧莲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出版于1999年,共收录其最有代表性的八篇短篇小说。同名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通过一个华人移民老太太之口,讲述她对混血外孙女的生活方式和爱尔兰亲家的做派,由最初的看不顺眼到最后的习以为常,并且在爱尔兰人的逐渐影响下,最终连自己的族裔属性也搞不清了,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华人还是爱尔兰人。 目录 谁是爱尔兰人? 同日生 水龙头旁的幻觉 邓肯在中国教英语 守得云开 秦 在美国社会 房子,房子,家 试读章节 谁是爱尔兰人? 在中国,人们都说混血儿应该是很聪明的,我的外孙女索菲就是那么一个聪明的人儿。但是她很疯,不像我的女儿娜塔莉,也不像我。我一生都在辛辛苦苦拼命干活,还有,我是个很厉害的人。我那老头总是说他怕我,饭店里的那些个小工,还有大厨们也都说怕我。就连那些个来要保护费的混混们,他们说要和我老头谈谈,但只要我在那儿,他们就躲得远远的。有时候他们不知道我在店里,来了后看到我在,他们就假装是来吃饭的,用菜单遮掩着脸,还点了好多好多的菜。他们在那儿谈论他们的母亲。哦,我娘有气管炎,要吃中药,一个这么说。哦,我娘老了,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有一个那么说。 我跟那些个人说,你老娘的头发早就白了,后来她染过了,又变黑了。你要找个时间回去看看她去。我对他们说,孔夫子说过。孝顺儿知道他母亲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 我的女儿也很厉害的。她现在是一家银行的副总。她的新家老大老大的,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包括我在内。不过索菲还是要随娜塔莉老公一家的,他们家姓希尔,爱尔兰人。我以前总是以为爱尔兰人和中国人一样,拼死拼活地修铁路,但是现在我知道了为啥中国人要比爱尔兰人强。当然,不是所有的爱尔兰人都像希尔一家似的,当然不是的。我的女儿告诉我别老对爱尔兰人说三道四的。 要是有人老对中国人说这说那的,你会怎么想的?她说。 你知道,英国人把爱尔兰人叫做异教徒,他们也这么叫中国人的,她说。 你以为鸦片战争把中国人害惨了,但是要是做英国人的邻居,你会愿意吗?她说。 事情就是这样的。我的女儿有一个很滑稽的习惯,跟人争论她赢的时候,她会先咪上一口喝的东西,然后眼光移向别处,这样另一个人就不会尴尬了。就这样她没有让我尴尬。我也不再对别人说这说那的了。我只是想要提提希尔家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家里有四个兄弟,但是没有一个有工作。母亲贝思倒是有一个工作,不过那是在她生病之前,那个时候她是一家大公司的执行秘书,她为一个大佬打理事情,她做的事很复杂的,你要是知道了会很惊讶的,不是那种打打字的活。现在她是一个很和善的女人,有一个很干净的家。但是,哎,她的那些儿子们,个个都在靠福利过活,也就是大家说的离职费,也有人说是残疾人费。反正就是这些那些个费。他们说他们找不到工作,现在不像是五十年代的经济,但是我说,现在就连那些个黑人都生活得蛮好的,他们有些人还很光鲜的呢,你看了都会不相信。为啥希尔一家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他们是白人啊,他们都说英语啊。我刚到这个国家时,穷得叮哨响,不会说英语。但是在我老公死以前我和他有了一家饭店。没有贷款哦,完完全全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当然,当然,我知道我的运气不错,我们吃的菜在全世界都受欢迎,而我是从那样一个国家来的。我知道,在希尔他们国家里什么东西都是煮着吃,他们就是从那样一个地方来的,这不能怪他们。 她说得对,我们应该扩大扩大眼界,四个兄弟中的一个,吉姆,在感恩节上这么说。别要死盯着做汽车生意。也可以考虑考虑做蛋卷生意。 炒河粉,另一个兄弟迈克说。我要在炒河粉上赚上一笔。我要让它成为一种新的比萨饼。 我说,你们呐,做生意太挑剔。卖蛋卷你们是卖不了,但至少我老公和我可以说,我们做成了一件事。你们可以说什么?告诉我,你们可以说什么? 他们每个人都在嚼着那个嚼不烂的火鸡。 我最弄不明白的是我女儿的丈夫约翰,他没有工作还不算,还连索菲也照顾不好。因为他是一个男人,他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清一色的水煮菜,清一色的死脑筋,连他的名字都是那么清一色的简单:约翰。也许是因为在我长大过程中伴随着我的是豆瓣酱、海鲜沙司还有蒜泥,所以我总是感到我女婿说话时缺少了什么东西。 …… P1-3 序言 致读者 任璧莲亲爱的读者: 我是两个中国移民的女儿:我的母亲来自上海,我的父亲来自太湖西面的宜兴。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要离开中国,在美国开始新的生活的打算。我母亲去纽约为的是读研究生,她想到拿一个美国学位对她以后的职业发展会有好处;而我父亲去美国则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有一阵子有过在上海开辟打击日本人的第二战场的说法。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军队需要和一些中国工程师做一些协调工作,我父亲是一个专治水利的工程师,于是就被派往了美国。他后来在美国留了下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们两个都没有想到过中国会在1949年得到解放,而他们则会与他们的家庭分离达几十年之久。 但,不幸的是,这就是实际发生的情况。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个人生活方面的变化起伏,变化是如此之多,以致他们都没有时间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1949年的局面没有发生,他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至少,我是不知道他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他们首先面对的是要接受滞留在美国这样的事实.然后逐渐去适应美国的生活。但是,尽管如此,这个问题依旧会在他们的生活里流连萦回,而且最终——当我出生后——在我的生活中浮现。即便是在今天,每次我来中国,我都会对此遐想一番:如果他们没有离开中国,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会想象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我所知道的我的父母会有什么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想象到,他们要每天都说中文,如果他们没有离开的话,这就足够让我惊诧不已了;当然,我母亲也没有急着要成为扬基①粉丝,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严格来说,这个小说集里的故事并不带有自传性质。那些故事里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在我的真实生活里并没有发生过;故事里的人物也不是现实中真实的人。更要一提的是,这些故事的主题纷呈多样:并不仅仅限于“移民经历”,也关涉到宗教、艺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事情。有一个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的中国——里面用了我那时在济南作为“外国专家”教授英语时经历的一些细节。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又是与我的家庭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这样一些事情:在美国,过另外一种生活,而同时中国又紧紧地贴在你的身后,那个神秘的挥之不去的中国,这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移民,美国又会呈现出什么模样?在收获满满的同时又似乎失去了很多很多——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都在我的故事中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展现,而我自己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 自然,毋庸违言,我在写作这些故事时,并不会专门停下来为着中国读者去考虑,想想他们会如何理解我的故事。事实上,我在写作其中的一些故事时都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它们会被发表。当然,现在想到你们可以读到这些故事,这让我无比兴奋,无以言表。或许,你在读这些故事时,你可以想象,假如你的父母亲多年前离开中国去了美国,那么你又会有什么样的美国生活?又或者你在美国有一些表亲,你对他们的生活很好奇,想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当然咯,每一种生活都是不一样的,你或者是你的亲戚们的生活与这些故事讲述的可能完全不同。但是,我依旧觉得,当你浏览并在这些故事编织的经纬度里穿行时,你还是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一些或许我的那些美国读者没有看到的事情。一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不禁让我喜上眉梢。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表达我的谢意,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作品的关注,感谢你们帮助我完成了一趟极其重要的环形之旅。愿这些故事给你带来快乐。 书评(媒体评论) 任璧莲的才能在于营造喜剧氛围,弥漫四溢,无处不在;同时也在于勾勒悲悯意蕴,因荒诞而生发,且总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她作品的主题又是那么引人注目,以致几乎遮掩了她那韧性与力量并存的语言。 ——《纽约时报书评》 任璧莲的小说总是那么让人入迷,爱不释手。 ——《华盛顿新闻报》 触及美国社会的多样性时,任璧莲总是那么趣味盎然,无人能出其右者。她的小说最大的魅力之一源于其作为一个冥思的记录者的角度和身份,这让她扣准了人性中充满喜剧气息的本性。 ——《波士顿环球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