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可憎
出典寻源
“面目可憎”这个成语引自唐代韩愈《送穷文》。
韩愈四十五岁任河南令,他在经历了一番坎坷之后,终于官运亨通。三十五岁那年,韩愈被擢为四门博士,翌年又拜监察街史。虽然不久被贬为阳山令,但元和三年被召还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改真博士,升河南令。然而,《送穷文》却把作者一肚子的牢骚发泄得淋漓尽致。这一篇寓庄于谐的妙文,主人翁(韩愈)认为被五个穷鬼缠身,这五个穷鬼分别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个穷鬼跟着他,使他一生困顿。因此,主人翁决心要把五个穷鬼送走。不料穷鬼的回答却诙谐有趣,他告诉主人翁:这五个穷鬼忠心耿耿地跟着他,虽然让他不合于世,但却能帮助他获得百世千秋的英名。韩愈写“送穷”,实则是“留穷”。韩愈以诙谐之笔抒发了郁郁不得志的愤慨,留下了这篇千古奇幻之文。自嘲的笔调,戏剧性的对白,诙谐的风格,奠定了《送穷文》的文学成就并使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送穷文》中穷鬼回答的大致内容是:“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吗?你的伙伴,不是六也不是四,居十去掉五,满七减去二,各有主张,自有名字,使我动手就惹祸,一说话就触犯忌讳。凡是能使我面目可憎、语言乏味的,都是你们的主意。其一名叫智穷:刚强高尚,厌恶圆滑而喜欢正直,耻于做奸诈之事,不忍心伤害别人。其二名叫学穷:轻视术数名物一类学问,探究幽深微妙的道理,摄取各家学说,掌握精神要领。其三名叫文穷:不只擅长一种技巧,文章怪怪奇奇,不能在当时实施,只能用以自娱。其四名叫命穷:影子和体形不一样,脸丑心美,牟利退居人后,负责争于人先。其五名叫交穷:待朋友忠心耿耿,倾吐肺腑,抬起脚后跟站立盼望对方的到来,对方却把我视为仇敌。这五种穷鬼,是我的五种祸患。你们使我忍饥受冻,惹得别人起讹传造讥讽,你们能使我感到迷惑,而不是别人的离间所能办到的。早上悔恨我的行为,傍晚却又恢复故态。你们卑劣无耻地纠缠我,刚把你们赶走转眼又回到我身边。”
在《送穷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面目可憎”这个成语就引于此。
解字释义
憎:厌恶。“面目可憎”的意思是面貌丑陋,令人厌恶;也形容说话写文章词汇单调贫乏,令人生厌。
关联词语
“面目可憎”的近义词有“獐头鼠目”“尖嘴猴腮”“贼眉鼠眼”“其貌不扬”等。
“獐头鼠目”意思是头像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后多用来形容相貌丑陋;也指这样的人。“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贼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其貌不扬”是形容人的相貌不好看。“面目可憎”“其貌不扬”都有形容长相不好看的意思,但是,“面目可憎”强调的是长相极为丑陋,让人一看就厌烦;“其貌不扬”仅仅是指一个人长相不好看,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面目可憎”可以形容人说话或者写出的文章单调乏味,让人感到厌烦;“其貌不扬”则有形容器物不美观的意思。
“面目可憎”的反义词有“眉清目秀”“美如冠玉”“花容月貌”等。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美如冠玉”形容男子的仪容标致,相貌英俊。“花容月貌”意思是如花似月的容貌。
应用说例
明末清初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清代汤颐琐《黄绣球》:“黄通理对黄绣球说:‘这真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明代袁宏道《瓶史·十好事》:“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那穿红的女子见他这等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怒气已按纳不住。”巴金《谈(秋)》:“她(黄老太太)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王蒙《青春万岁》:“一向面目可憎的姑奶奶也露出笑脸,发给孩子们几块糖和几张画片。”
“面目可憎”这个成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是主谓式。
●例句一:你看那人一脸横肉、面目可憎的样子,也难怪小朋友们不敢亲近他了。
●例句二:别看那位大爷样子长得有点凶,让人感觉面目可憎,其实他的心地十分善良。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