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分类
作者 周维东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维东编著的《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一书从“空间”角度阐发从“中国现代文学”向“民国文学”转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渊源。在五个部分的基础上,本书还就宏大叙事破产之后的文学史研究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书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范式上的启发意义。

内容推荐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该丛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

周维东编著的这本《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总序之一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总序之二 历史还原是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有效途径

导论:从“民国”重识“现代”

上编:空间的史学

引论

第一章:对“文学性”的反思

 一、“文学性”的中国谱系

 二、理论的风险和现实的问题

第二章:对“客观化”文学史的反思

 一、相对主义的陷阱

 二、文学批评的困境

 三、文学市场化的危险

第三章:“民国视野”的多个维度

 一、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

 二、还原历史的“民国史视角”

 三、“民国机制”的尝试与难题

第四章:走向“空间”史学(一)——文学史中时间、空间与人

 一、“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问题

 二、“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空间问题

 三、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的问题

 结语:史学的“民国”与方法的“民国”

第五章:走向“空间”史学(二)——以延安时期文学研究为例

 一、“解放区文学”中的文学史问题

 二、为什么是“民国”?

 三、民国视野与延安时期文学

 结语:作为“空间”的民国

下编:空间的方法

引论

第六章: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学院互动机制的形成——以报纸为中心

 一、民国报纸与现代学院互动的方式

 二、民国报纸的公信力建设与对学院文化的需求

 三、从“士”到“知识分子”:未尽政治理想的实现之途

 四、作为背景的民国传媒与学院文化的互动

第七章:“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

 一、文化错位:“青年必读书”征求中的逻辑谬误

 二、推手:学院文化的扩张与漫溢

 三、“行”与“言”:鲁迅反驳的立场

 四、“说不出”:“听将令”中的批判策略

第八章:抗战文学的分野与联动——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与战时区域政治

 一、为什么需要“新民主主义”?

 二、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协调

 余论:延安文艺的“域外语境”

第九章:“英模制度”的生成:历史塑造与文学书写

 一、“突击文化”与“英模制度”

 二、实用标准与政治渲染

 三、物质感召与乡村重建

 余论:作为社会史一部分的文学史

第十章:《青年杂志》上的“青年偶像”——《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研究

 一、“艰苦力行”、“自疆不息”的励志典范——卡内基与佛兰克林

 二、个性主义文学家三杰:屠尔格涅甫、王尔德、托尔斯泰

 三、不可或缺的民族英雄——谭根

第十一章:“民国空间”与“人的文学”——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中心

 一、何为“民国空间”?

 二、近代语言之变:“空间”的视角

 三、“活文字”:再造的语言空间

 结语

第十二章:《药》与“听将令”之后的鲁迅

 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夏瑜为什么“被吃”?

 二、“药”的内涵与鲁迅的启蒙观

 三、“揭密”及其必要性

 结语

第十三章:“残春”体验与《女神》时期的郭沫若

 一、“残春”体验

 二、双重身份与“自我表现”的艰难

 三、“残春”的绵延:“重生”与“创造”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