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编著的《艺术教育》介绍:艺术教育是人生的很重大很广泛的教育。一般学校之所以定图画音乐为艺术科,是因为图画音乐易于养成人的艺术趣味的缘故。然而这只能说是“艺术科”,不是艺术教育。图画音乐,这是“直接”用“艺术”来启发人的“艺术的”心眼。然而如前所说,艺术教育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美的教育,情的教育,应该与道德教育一样,在各科中用各种手段时时处处施行之。平素有大艺术科的教养,小艺术科的图画音乐方得有真的意义。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可惜他的艺术教育的论著解放后很少出版。最近在专家的研究下,整理出了丰子恺在浙江大学任教时的三种手稿讲义,今汇编为《艺术教育》重刊。本书虽是课堂讲稿,但具有一定条理性和可读性,对于从事艺术教育者而言不愧是绝佳入门读物。
第五讲美的三家言①
前讲批评工艺美术之恶劣,应亟改良,而未言其如何。今日应续说之。何谓美?托尔斯泰《艺术论》中曾列举三四十位美学者之学说,而各不相同。今日无暇细说。仅就实用美术之美而言,吾意希腊三哲之说,最为适当。
苏格拉底日:“美的东西,就是最适于用度及目的的东西。”苏氏以房屋,衣服,器什为例。谓屋倘不宜住人,衣倘不称身,瓶倘不中空,无论如何美观终非良品。今日之摩登装,须用身体迁就衣服。今日之高跟皮鞋,几欲削足适履。故日“不美”。优良之洋房,汽车,汽船,飞机,装置精密,切合实用,故日“机械美”。
其弟子柏拉图日:“美是给人快感的。”此说固有未中肯处。盖饮食给人快感,而厨子非美术家也。罗马人谓肴馔是比绘画音乐更美之艺术。亡国之言,不足置信。但在工艺美术,则此理亦可通用。纹样,图案,并无关于实用(油漆,壁衣,亦有专为观美者),而不可省者,为求快感也。充其例,一切装饰,皆为求快感而设。盖如前讲所说,眼能翻译一切感觉为视觉,眼之快感,即全身之快感。故凡悦目者,皆良品也。
柏拉图之弟子亚理士多德日:“凡逼真者皆美。”此言专指绘画雕塑。故在实用美术中,唯肖像足以当之。中国肖像轻形似而重传神,虽忽略寸法,但另是一种逼真,与亚氏学说并无抵触。荷兰,西班牙之肖像画,恪守寸法,惟妙惟肖,宛如手工之照相。其愚虽不可及,然不背亚氏之说,能得大众理解,终为良好之实用美术。唯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之绘画与肖像,则荒诞无据,以奇为高。非特民众所不喜,恐除作者一人外,更无人能理解也。故苏俄为马克思雕像,声言不要立体派,而但求其“像”。像者,民众对于肖像之第一要求也。
总之,器什求其合实用而有快感,肖像求其逼真,三哲之言,可为实用美术改良之准则。
第六讲潜移默化
前讲谓工艺美术之形式急宜改良,因艺术之形式对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力也。今就此事略谈之。
艺术除内容思想外,又有形式的效果。其所以异于道德者,即在于此。道德用露骨的教训,难以人人,或使人起反感。艺术用暗示的手段,易于人人,使人乐受。故道德如良药苦口,艺术则犹似糖面金鸡纳霜。
艺术之内容思想,得形式之助,则动人更易,入人更深。故读白香山诗,胜于听调查报告。《哀米尔》能改革法国之社会,欧战时有“漫画胜于论文”“漫画强于弹丸”之称。艺术贵乎善巧。巧者,形式美之谓也。
除外内容,形式本身亦自有其感人之力。形,色,与音,无言而直接诉于人之感情。其力入人弥深,即所谓潜移默化也。故环境产生文化。一地之民风,系于一地之山川。故风水非迷信,乃美学的问题。
艺术形式,有反复渐层,对称均衡,对比调和,及比例节奏等法则。其最大的效果,乃在亲和力。艺术中亲和力最大者,为音乐与建筑。音乐能广播,建筑形最大,皆能统制群众之感情,使之一致兴奋,或一致沉静。故军队必需音乐,国家必有庙堂。故礼乐为治国之大本。
艺术教育之主旨,在于潜移默化。所谓不赏而劝,不怒而威,不言而信。无谓而成者,即潜移默化之最大效能也。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