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的短篇志怪小说集。在时间内容上,主要搜辑当时前后流传于乡野的有关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全书语言质朴淡雅、亦庄亦谐,所以每脱稿一卷,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刻印,一时竟享有同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阅微草堂笔记(上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纪昀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的短篇志怪小说集。在时间内容上,主要搜辑当时前后流传于乡野的有关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全书语言质朴淡雅、亦庄亦谐,所以每脱稿一卷,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刻印,一时竟享有同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都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但也不是像作者在《姑妄听之》的小序中所称的那样,仅仅是“追录旧闻,始以消遣岁月”的无聊之作。 《阅微草堂笔记》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叙述简淡,不作细节描写,也不求言辞华美,主要以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讲述狐鬼神怪故事,既有上层社会的故老遗闻、官场百态、人情世故、典章考证,也有下层百姓的曲巷琐谈、奇事异闻、医卜星相、神鬼狐魅。这些或雅或俗、亦正亦奇的故事,从多个角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也显现了不同阶层人物的善行与恶迹,对社会下层广大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小说承魏晋志怪遗风,其叙述简朴、笔法写真,展示了信雅并举的审美境界。 目录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四十七则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四十八则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四十七则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五十则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五十四则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五十一则 卷七 如是我闻(一)六十三则 卷八 如是我闻(二)六十则 卷九 如是我闻(三)七十二则 卷十 如是我闻(四)六十一则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七十六则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六十七则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八十一则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六十一则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五十七则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五十四则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五十三则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五十一则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二十九则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二十五则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二十三则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二十二则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二十六则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一十八则(附:纪汝佶六则) 试读章节 董曲江游京师时,与一友同寓,非其侣也,姑省宿食之资云尔。友征逐富贵,多外宿。曲江独睡斋中。夜或闻翻动书册,摩弄器玩声,知京师多狐,弗怪也。一夜,以未成诗稿置几上,乃似闻吟哦声,问之弗答。比晓视之,稿上已圈点数句矣。然屡呼之,终不应。至友归寓,则竟夕寂然。友颇自诧有禄相,故邪不敢干。偶日照李庆子借宿,酒阑以后,曲江与友皆就寝。李乘月散步空圃,见一翁携童子立树下。心知是狐,翳身窃睨其所为。童子曰:“寒甚,且归房。”翁摇首曰:“董公同室固不碍。此君俗气逼人,哪可共处?宁且坐凄风冷月间耳。”李后泄其语于他友,遂渐为其人所闻,衔李次骨。竟为所排挤,狼狈负笈返。 余长女适德州卢氏,所居日纪家庄。尝见一人卧溪畔,衣败絮呻吟。视之,则一毛孔中有一虱,喙皆向内,后足皆钩于败絮,不可解,解之则痛彻心髓。无可如何,竟坐视其死。此殆夙孽所报欤! 汪阁学晓园,僦居阎王庙街一宅。庭有枣树,百年以外物也。每月明之夕,辄见斜柯上一红衣女子垂足坐,翘首向月,殊不顾人。迫之则不见,退而望之,则仍在故处。尝使二人一立树下,一在室中,室中人见树下人手及其足,树下人固无所睹也。当望见时,俯视地上树有影,而女子无影。投以瓦石,虚空无碍。击以铳,应声散灭;烟焰一过,旋复本形。主人云,自买是宅,即有是怪。然不为人害,故人亦相安。夫木魅花妖,事所恒有,大抵变幻者居多。兹独不动不言,枯坐一枝之上,殊莫明其故。晓园虑其为患,移居避之。后主人伐树,其怪乃绝。 廖姥,青县人,母家姓朱,为先太夫人乳母。年未三十而寡,誓不再适,依先太夫人终其身。殁时年九十有六。性严正,遇所当言,必侃侃与先太夫人争。先姚安公亦不以常媪遇之。余及弟妹皆随之眠食,饥饱寒暑,无一不体察周至。然稍不循礼,即遭呵禁。约束仆婢,尤不少假借。故仆婢莫不阴憾之。顾司管钥,理庖厨,不能得其毫发私,亦竞无如何也。尝携一童子,自亲串家通问归,已薄暮矣。风雨骤至,趋避于废圃破屋中。雨入夜未止,遥闻墙外人语曰:“我方投汝屋避雨,汝何以冒雨坐树下?”又闻树下人应曰:“汝毋多言,廖家节妇在屋内。”遂寂然。后童子偶述其事,诸仆婢皆曰:“人不近情,鬼亦恶而避之也。”嗟乎,鬼果恶而避之哉! 安氏表兄,忘其名字,与一狐为友,恒于场圃间对谈。安见之,他人弗见也。狐自称生于北宋初。安叩以宋代史事,曰:“皆不知也。凡学仙者,必游方之外,使万缘断绝,一意精修。如于世有所闻见,于心必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有所爱憎。有所爱憎,则喜怒哀乐之情,必迭起循生,以消铄其精气,神耗而形亦敝矣,乌能至今犹在乎?迨道成以后,来往人间,视一切机械变诈,皆如戏剧;视一切得失胜败,以至于治乱兴亡,皆如泡影。当时既不留意,又焉能一一而记之?即与君相遇,是亦前缘。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则身所未接者,从可知矣。”时八里庄三官庙,有雷击蝎虎一事。安问以物久通灵,多婴雷斧,岂长生亦造物所忌乎?曰:“是有二端:夫内丹导引,外丹服饵,皆艰难辛苦以证道,犹力田以致富,理所宜然。若媚惑梦魇,盗采精气,损人之寿,延己之年,事与劫盗无异,天律不容也。又或恣为妖幻,贻祸生灵,天律亦不容也。若其葆养元神,自全生命,与人无患,于世无争,则老寿之物,正如老寿之人耳,何至犯造物之忌乎?”舅氏实斋先生闻之,曰:“此狐所言,皆老氏之粗浅者也。然用以自养,亦足矣。” 浙江有士人,夜梦至一官府,云都城隍庙也。有冥吏语之曰:“今某公控其友负心,牵君为证。君试思尝有是事不?”士人追忆之,良是。俄闻都城隍升座,冥吏白某控某负心事,证人已至,请勘断。都城隍举案示士人,士人以实对。都城隍曰:“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势孤则攀附以求援,力敌则排挤以互噬:翻云覆雨,倏忽万端。本为小人之交,岂能责以君子之道。操戈入室,理所必然。根勘已明,可驱之去。”顾士人曰:“得无谓负心者有佚罚耶?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之相偿也;花既结子,子又开花,因果之相生。彼负心者,又有负心人蹑其后,不待鬼神之料理矣。”士人霍然而醒。后阅数载,竟如神之所言。 闽中某夫人喜食猫。得猫则先贮石灰于罂,投猫于内,而灌以沸汤。猫为灰气所蚀,毛尽脱落,不烦撏治;血尽归于脏腑,肉白莹如玉。云味胜鸡雏十倍也。日日张网设机,所捕杀无算。后夫人病危,呦呦作猫声,越十余日乃死。卢观察撝为吉尝与邻居,撝吉子荫文,余婿也,尝为余言之。因言景州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孑孑跳号以为戏,所杀亦多。后生子女,皆足踵反向前。又余家奴子王发,善鸟铳,所击无不中,日恒杀鸟数十。惟一子,名济宁州,其往济宁州时所生也。年已十一二,忽遍体生疮如火烙痕,每一疮内有一铁子,竟不知何由而入。百药不痊,竟以绝嗣。杀业至重,信夫!余尝怪修善果者,皆按日持斋,如奉律令,而居恒则不能戒杀。夫佛氏之持斋,岂以茹蔬啖果即为功德乎?正以茹蔬啖果即不杀生耳。今徒日某日某日观音斋期,某日某日准提斋期,是日持斋,佛大欢喜;非是日也,烹宰溢乎庖,肥甘罗乎俎,屠割惨酷,佛不问也。天下有是事理乎?且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礼也。儒者遵圣贤之教,固万万无断肉理。然自宾祭以外,特杀亦万万不宜。以一脔之故,遽戕一命;以一羹之故,遽戕数十命或数百命。以众生无限怖苦无限惨毒,供我一瞬之适口,与按日持斋之心,无乃稍左乎?东坡先生向持此论,窃以为酌中之道。愿与修善果者一质之。 P78-81 序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晓岚)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全书近40万字,含故事1200余则,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陆续完成。 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河北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他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一岁。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阅微草堂笔记》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叙述简淡,不作细节描写,也不求言辞华美,主要以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讲述狐鬼神怪故事,既有上层社会的故老遗闻、官场百态、人情世故、典章考证,也有下层百姓的曲巷琐谈、奇事异闻、医卜星相、神鬼狐魅。这些或雅或俗、亦正亦奇的故事,从多个角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也显现了不同阶层人物的善行与恶迹,对社会下层广大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小说承魏晋志怪遗风,其叙述简朴、笔法写真,展示了信雅并举的审美境界。虽谈狐说鬼,却又脱于旧习,其说理之确、衡情之当,措词之典雅简赅,与《聊斋》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如此,它成为唯一能与《聊斋》相媲美的惊世之作,后世将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体小说中的“志怪双壁”。 《阅微草堂笔记》比起以往的笔记小说特别是志怪类笔记小说,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发展。它以劝惩为宗旨,这就决定了作者必须认真考虑劝惩什么,也就是小说的主题。书中各篇的主题虽多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思想,但也有不少作品或讥刺道学先生的迂腐虚伪,或揭示世情的险恶卑俗,或阐发人生的智慧、经验,其主题逸出了忠孝节义、因果报应的藩篱,让人觉得意蕴悠远。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说类作品,多是笔记小说中的志怪一派。比起以往的同类作品来,它们的突出特点是,作者不再单纯志怪,而是自觉地吸取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写人的优长,往往能将异类以及同异类互相之间发生关系的世人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小说中还有一些纯写世人世事的记实作品,同样是个性鲜明,意味深长。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唯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在这次再版中,我们约请了相关学者对原书进行了大量的较为精细的校勘、补正和释义,对原书原来缺字的地方用口表示了出来,尽量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望各位专家及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 2011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