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形式存在。其中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以沉淀形式存在,迁移能力弱,对人体危害小;六价铬及其化合物毒性大,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慢性、急性中毒乃至癌症。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冶金、电镀、皮革、制药和耐火材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虽然我国铬矿并不丰富,主要依赖进口,但是在铬冶炼和工业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铬废渣与废水。含铬废渣的无序堆放、含铬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或事故排放,经各类途径进入河流、湖库等水体,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极易造成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处置技术丛书:铬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的《环境应急处置技术丛书:铬污染应急处置技术》共分6章,第1章概述了铬的毒性和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特性;第2章总结了国内外除铬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第3章围绕河流突发铬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河流突发铬污染的来源、应急监测和污染评估、河流中铬的迁移转化等进行了阐述,筛选了河流突发铬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并对影响处置技术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急处置的技术方案和方案实施要点;第4章提供了水源突发铬污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第5章和第6章简述了河流突发铬污染事件风险防范及突发环境事件事后评估和生态修复的相关内容;此外《环境应急处置技术丛书:铬污染应急处置技术》也附带了环境标准中铬的限值、检测方法等比较详尽的附录。《环境应急处置技术丛书:铬污染应急处置技术》可用于指导河流突发铬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饮用水除铬净水、含铬废水处理和铬渣稳定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