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沈括(张家驹宋史人物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家驹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沈括不以史学名家,但也曾写有《春秋机括》《左氏记传》等历史著作,两书现在都已失传,只有残存的《乙卯人国奏请》《入国别录》,保存着宋辽交涉一段实录,是至今流传的历史著作。此外还有《梦溪笔谈》,内容多载当世掌故,也是一本历史资料的汇辑。沈括这部著作,虽不以历史为名,但却采取了严谨的史法。他主张要认真鉴别史料,一则说“天下地书,皆不可坚信”。再则说“小说所记,各得于一时见闻,本末不相知,率多舛误”。他对司马迁是很推崇的,认为“凡《史记》次序说论,皆有所指,不徒为之”。这样他的主张,前者说明选择史料的重要性,后者说明研究历史必须和实际联系,真是一时的卓见。同时沈括的著作,它的历史价值也就可知了。

《梦溪笔谈》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有丰富的科技知识,虽不是一本完整的系统历史,实际上却是我国的科学技术史总汇。此外关于李顺农民起义军的记载,可以从《太宗实录》张舜卿奏事的内容,得到证实。又如对于典章制度、财政经济政策、民族关系等部分,书里面都占了充分的篇幅。研究北宋历史的,固然在所必读,就是研究唐代历史的,也有参考的必要。典章制度的叙述,是《笔谈》内容重点之一。被编人“故事”一栏的,内容有官制、礼制、舆服、仪卫、文牍、掌故等等,包罗很广,多半追溯至唐代。所记录的材料,有许多可以根据正史或其他书籍证实:如驾头、扇篦等皇帝仪仗,都见于《宋史·仪卫志》,章悖改行翰林学士见丞相礼节,则见于《宋史·职官志》和《续资治通鉴长编》。诸如此类,数目还多。换句话说,沈括因为参加过典礼、法令的编修工作,所记的制度都有结实的根据,可靠性是很大的。

也有一些材料,不见于别的记载,或即使见于他书而详略不同,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参证。如唐代宣召学士礼仪,是翰林院重大典故,《唐书·百官志》《唐会要》等书都没有很好注意,唯独沈括在《笔谈》一书里作了详细的叙述。幞头是宋人通常所穿戴,《宋史·舆服志》只记了它的演变、形式和制造原料;沈括更说明幞头分五等,和穿戴者的不同身份。枢密院公文用“宣”和“头子”的起源,沈括和宋敏求都进行过研究,一载于《梦溪笔谈》,一载于《春明退朝录》,两者可以互相参证,并对《宋史》可作补充。经略使是地方的大员,《宋史·职官志》着重记述沿革,沈括却阐明了职权和统属关系;同条说他自任郎延经略使,却是《宋史》本传中所不载。其余如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职事可称学士,被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所征引;宋代开始用长人做殿门文武官,被清俞樾的《茶香室三钞》所征引;宋代校书官不认真任事,被清编《历代职官表》所征引。这些事实说明《笔谈》所记,确有许多值得珍贵的资料。

其中又有若干能够纠正史志谬误的。例如首条提到他所编著的《南郊式》,《宋史·艺文志》却说是王安石所著,是史志明显的错误。《宋史·舆服志》记载,士人普遍穿着紫衫、凉衫,以及三省、枢密院改用银印,都是在南渡以后事,不知沈括著作《笔谈》时代,已自如此。在硫酸铜溶液中取铜的技术,曾被宋人用在造币上,《宋史·食货志》将这件事系在1143年(绍兴十三年)后,似乎这种方法南宋时才开始;但是《笔谈》首先记载了烹胆矾成铜和熬胆矾的铁釜,日子长久也化成铜的事实,知道北宋时便是这样。

在财政经济史方面,因为沈括亲自参加了变法运动,又曾做过权三司使,从事管理财政工作,得见政府所藏档案图籍,所以留下可靠资料很多。在《笔谈》里,他评介了一些有名的理财措施,如刘晏的均输法、范祥的盐钞法、茶的三说法、本朝茶法等等,使我们能正确了解它的详细内容。同时,他又记录了北宋时一些财经数字,如盐课、茶利、铸钱额、岁运上供米、吏禄支出等等,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史参考资料。又如所载秦、汉度量衡制,唐、五代的钱陌法等,同样地有很大参考价值。记载水利的发展,所占篇幅也特多。《万春圩田图记》叙述圩田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唐以前。真州水闸的建筑,提高了淮南漕运率数倍。昆山至和塘和长堤的修建,改善了水利灌溉的状况,免去了人民跋涉的劳苦。这些重要史实,都是《宋史》所未载。此外沈括自己在三司所执行的政策,都详记在他的《自志》里面,成为历史家的主要根据。

《宋史》记载民族关系,偏重以汉族为主体,对于各族本身的发展多半语焉不详。沈括的著作虽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因他出使过辽朝,镇守过西北边疆,所见所闻既广,留下的记录也就增多。而且私人著作,取材和官书往往不同,能够补充正史缺略的很多,并很有可信的价值。我国历史上“回回”名称的由来,从现存的文献记载看来,以《梦溪笔谈》出现最早。这对我国维吾尔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线索。又他所记西夏史事,得之于自己亲见亲闻,其中有许多是《宋史·夏国传》所失载。例如关于元昊之死,沈括说是元吴的儿子宁令受,接受母亲的指使,入室向元昊行刺,因伤致死。这事可用王称《东都事略》作印证,补充《宋史·夏国传》的缺略。不过宁令受《东都事略》作宁令哥,但据《宋史》宁令哥是谅祚小字,似乎应以沈说为是。至于发动这次宫廷阴谋的原因,沈括认为因元昊另纳新后,生子谅柞为元昊之所偏爱,似较王称说因元吴新后没移氏起先想纳为宁令妻,为更近情理。此外,《笔谈》有关谅祚后梁氏事迹,多半是《宋史》所未收。梁氏当权和沈括在陕西恰巧同时,其中围攻顺宁寨一条,更是他亲身的阅历,这部分的史料价值是很高的。

P205-P207

目录

《张家驹宋史人物传记》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时代、家世和早期活动

 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沈括生活的年代

 初入仕途,整治沭水

 有关圩田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章 从举进士到提举司天监

 沈括在司天监

 几个卓越的天文学说

 主持修《奉元历》

 改制新观象仪

 《浑仪》等三议: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第三章 参加王安石的变法运动

 沈括的政治思想

 参预变法运动

 疏浚和测量汴渠

 相度两浙农田水利、差役、兼察访

 巧谏登记民车、官卖蜀盐

 察访河北西路

 推行义勇、保甲

 兼判军器监

 后期与王安石的关系

第四章 在对辽交涉中取得了胜利

 宋辽统治阶级的矛盾

 代北风云的再起

 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使命

 针锋相对,争辩不屈

 沈括使辽误朝辨

第五章 任三司使时的贡献

 察访淮浙

 改革陕西盐钞法

 沈括的货币论

 减免下户役钱议

 其他政绩

第六章 在西北战场上效力

 起用知延州

 厉兵株马,五路出击

 顺宁之战和诸寨的占领

 『应付边事有劳』

 筑永乐城议

 永乐和绥德保卫战

第七章 晚年居住润州,著《梦溪笔谈》

 谪居期间编绘《守令图》

 晚年隐居梦溪

 《梦溪笔谈》:一本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

 《笔谈》反映了当时最新的科技水平

 《笔谈》揭露了社会矛盾的现实

 《长兴集》《良方》及其他

第八章 沈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天文记载和地磁偏角的发现

 《十二气历》的发明

 隙积术、会圆术

 对磁学、光学、声学的研究

 地质学上的卓越见解

 气象观察和物候记录

 动、植物和生理学

 沈括的医术和医理

第九章 沈括在人文科学方面的造诣

 历史研究的宝藏

 人文地理的记述

 乐理、乐曲的研究

 美术鉴赏与批评

第十章 值得学习的艰苦踏实作风

 艰苦踏实的治学精神

 沈括成就的局限

附录:沈括事迹年表

序言

沈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卓越非凡的科学家。1961年是他诞生的九百三十周年,这本沈括的传记,正是为了纪念这个杰出学者的诞生而写。

说起这个历史人物,真有点不比寻常,他不仅对祖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很多重要贡献,称得上是博学多才;而且他的毕生事功,对当日政治潮流波动,也产生过不小影响,不愧为11世纪时期,一个有远见的文武全才的政治活动家。《梦溪笔谈》一书,就是他传世的一部十几万言的辉煌巨著,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学术价值。像他那样的科学家,不单在祖国文化发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就是在世界科技史里面,也是一个不经见的人物。

可是,因为沈括参加了王安石变法运动,这使他无论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蒙受到排挤倾陷。他逝世以后,他的光辉事迹,更受到人们肆情玷垢,大凡反对新法的文人、政客,莫不对他充满成见,甚至捕风捉影,制造出许多虚妄的诬蔑。包括南宋史学家王称、李焘等人在内,犹不免对他施用了曲笔。总之,宋人对他的舆论,是不能令人感到满意的。

《宋史》本传的记载,虽有颠倒乖错的地方,但从大体说来,对他主要事迹的评价,还算比较公允,叫人非议的地方不多。例如对他议论免征下户役钱,和主持修筑永乐城的经过,都颇能据实直书,符合事实真相。一面对他出使辽廷和镇守郝延的勇荷重任,多所发扬;一面又指出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这一伟大特点。这些评价对沈括来讲,并不是过高的。然而,旧史又因限于体例,对他生平许多具有意义的事迹,不能详写;更谈不到用科学的观点,来总结他的成就了。

直至近代,沈括的学术才逐渐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解放前我国学者中,如朱文鑫先生对他的天文方面,竺可桢先生对他的地理方面,王光祈先生对他的乐律方面,日本学者如三上义夫,对他的算学方面,都做过专门性的研究,先后发表在他们的著作里面。而张荫麟先生的《沈括编年事辑》,更倡导了全面探讨这位科学家的先河。张文对沈括生平考订精详,有不少地方,纠正了史传的缺失。解放以后,在党的正确的继承文化遗产方针指导下,我国学者便进一步从各个方面发扬沈括的贡献。例如竺可桢、陈遵妫等先生对他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王锦光、刘秉正等先生对他的物理学,李俨、许莼舫先生对他的数学,陈桢先生对他的生物学,高泳源先生对他的地理学……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成绩斐然,蔚为大观,显示出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

近年来钱宝琮先生、胡道静先生,和英国的李约瑟教授等,对《梦溪笔谈》一书,都曾给予综合性研究。特别应指出的是胡先生的《梦溪笔谈校正》和《新校正梦溪笔谈》,对这本书所作资料和校勘工作,功力甚深;附录《沈括事迹年表》和《沈括事略》,对张文又作了进一步考订,给综合评介沈括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沈括的专长较多,经历也很复杂,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他的时候,总是分门别类,结合自己的专长着手。他们有的研究了某种专门学说,有的着重了人物,有的着重了著作。能将沈括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作为一个整体,全面估价这个人物的著作,目前尚不多见。

作者在学习这段历史时,感觉到沈括那种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和他多方面的学术成就,对我们今天发挥科学技术力量从事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意义。因此不自量力,企图对沈括的生平和科学贡献,试作一番综合研究,使我们对他的成就和贡献,得到比较真实而全面的认识。

问题是沈括的学识非常渊博,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很好地作出系统的全面评介,如果没有专家们的研究工作,替我铺下平坦的道路,要写成这样一本传记,事实是不可能的。读者假如读了这本小书,还能对沈括有一概括认识的话,那应当说是长期以来学者们研究的成果,而不是由于作者个人的努力。反之,作者的科学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都很陋拙,在领会和吸收这些成果的时候,难免出现不正确和辞不达意的地方,作者原意在这里,诚恳地请求读者能够不吝予以指正。

《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有许多精辟的科学见解,不见于这本传记的叙述,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或是不能一一备载。同时作者的写作技巧又非常低劣,没有一枝生花妙笔,能把这本传记写得活泼流利,吸引读者们的读书兴趣,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内容推荐

张家驹所著《沈括(张家驹宋史人物传记)》,正是为了纪念这个杰出学者的诞生而写,对沈括的生平和科学贡献,试作一番综合研究,使我们对他的成就和贡献,得到比较真实而全面的认识。

编辑推荐

他操持新政,舌战群儒,详定阵法,征讨不臣;

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音律。擅长医术。

他不是诸葛亮,也不是王阳明,他是大宋沈括!

李约瑟曾说: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张家驹所著《沈括(张家驹宋史人物传记)》全面论述了这位宋史人物,也是记录这部宋史人物的首部学术性传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