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悠悠我心(中国经典诗人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天保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落霞孤鹜——千古雄文映杰阁

王勃自十六岁“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到二十七岁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十二年间,一遭贬斥,逐出沛王府;一杀官奴曹达,死罪当诛,遇赦除名,几乎未过几年消停日子。

王勃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家学深厚,六岁善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世所瞻目,誉为神童。任朝散郎时,曾作《东岳颂》、《乾元殿颂》以献阙下,深受朝野赞誉。

高宗之子沛王李贤闻其名,征为修撰,侍读左右。其时,王勃年仅十七岁,可谓少年得志,风光无限。

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相处甚洽,不时宴饮聚会,走马斗鸡。其时,天下大定,朝野上下,斗鸡取乐,几成风气。李贤有一只长腿利喙、羽毛金黄的雄鸡,闪展腾挪,扑挠啄叼,勇猛无比,与诸王所养之鸡交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李贤誉为“无敌大将军”。

英王李哲颇不服,用重金从民间购得一只能征惯战的芦花大公鸡,再巧加调教,相约与“无敌大将军”决战。

阵势摆开,双方随从便驱鸡上阵。孰料那芦花公鸡与“无敌大将军”只一照面,便耷拉着翅膀逃开,一副甘拜下风之态。“无敌大将军”雄赳赳地追了数圈,刚露骄矜之色,没料芦花公鸡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来,在“无敌大将军”头上狠啄一口。“无敌大将军”尖叫一声,立刻头破血流。

英王李哲及其随从,便鼓掌跺脚,齐声喝彩。

“无敌大将军”何曾受此重创?四下瞄瞄,立刻怒不可遏,腾地一个飞扑,长长的利喙直插芦花公鸡眼睛。那芦花公鸡只一闪,便躲过这致命一击,又继续绕场奔跑,然只要“无敌大将军”稍有松懈,便又一个飞扑杀来,直将“无敌大将军”啄挠得咯咯乱叫,羽毛零落。但“无敌大将军”毕竟久经战阵,初战虽显被动,然只要挠上芦花公鸡一爪,那芦花公鸡便也跌跌撞撞,皮开肉绽。几个回合过去,芦花公鸡的防守反击战术再难奏效,于是只得死撑着,与“无敌大将军”对啄对抓,对扑对挠,直斗得你死我活,鲜血淋漓,难解难分。

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的随从也激奋起来,挥手攘臂,呐喊助威,互不相让。

王勃兴起,找来一只木桶,用力敲击。“无敌大将军”似被嘭嘭的“鼓声”激励,愈跳愈高,愈扑愈勇。看看芦花公鸡就要败阵,英王李哲急忙上前,将两鸡分开,说:“击鼓助阵,有违规程,何况两鸡尚拼死相搏,胜负难期。今日暂以平局收场,十天半月,再斗如何?”

沛王李贤急忙起身,点头应允,又着实将智勇双全的芦花公鸡夸奖一番。于是双方心平气和,面色欢悦,各归王府。

然王勃兴犹未尽,援笔作《檄英王鸡》,对芦花公鸡大张挞伐。

此文虽属游戏之作,然词情丰茂,巧用典故,雄辩滔滔,煽情斗狠,很有号召力。如:“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鹤,与同类者争胜……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

二王读罢,均哈哈大笑,认为王勃委实有才,竟将斗鸡小事,写得如此英武超迈,生趣盎然,引人入胜。然唐高宗读了,却触动了心头最敏感的神经。

大唐“玄武门之变”,兄弟争位,骨肉相残,血流成河,愁云惨雾,不堪卒睹。现王储诸子,耽于游乐,王勃身为修撰,不是力谏,反作檄文,以张其事。“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岂非明目张胆,挑拨离间,激化矛盾,败坏皇室和睦?于是立即下诏,废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

王勃为自己的年轻、幼稚付出了代价,只能怀着一颗孤苦无助之心,出游巴蜀。当年,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正当仕途顺遂,意气风发之时,对朋友那种离乡别土,出任边地属官的愁苦、怅惘,全无体昧,因此,诗句便有一种开阔爽朗,奋发昂扬之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今轮到他出走巴蜀偏僻荒寂之地了。告别关中热土,眺望岷江两岸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关山重重,苦水茫茫,举目无亲,王勃止不住泪落如雨。可谓此一时,彼一时,诗中再无往日那种高蹈超拔之气了。同是写离别,已是凄苦哀婉,情伤意沮。且读《别薛华》一诗: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P6-8

目录

自序

春江月明——旷古昏君有诗才

落霞孤鹜——千古雄文映杰阁

桃花潭水——汪伦踏歌送诗仙

春暖边关——添线结取今生缘

笔参造化——山水田园诗如画

玉壶冰心——边塞诗雄命何伤

绝塞豪情——飞雪如花一夜开

诗入禅机——诗佛秀句满寰中

一见倾心——金龟沽酒飨谪仙

绝世狂草——龙翔凤翥入神明

双峰卓立——白帝城高祭诗魂

劫后邂逅——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刹钟声——破山寺待有缘人

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

雨夜惊魂——绿林豪客夜知闻

临歧回想——晚岁当为邻舍翁

沉舟帆影——苏州刺史休断肠

吟山歌水——宦途自此心长别

霜林莺啼——花影拂墙玉人来

枇杷花下——总向红笺写自随

寸草春晖——夜学苦吟身心仇

画眉深浅——一曲菱歌敌万金

穷途诗瘦——苦吟不惮鬼神愁

秋坟鬼哭——一心愁谢如枯兰

朝奏夕贬——雪拥蓝关马不前

寻芳已迟——有情总作无情别

关山难越——欲将书剑学从军

艳遇无题——心有灵犀一点通

芳草有情——重见云英掌上身

入世诗僧——万水千山得得来

小楼春寒——一江春水向东流

酒醒何处——多情自古伤离别

孤山隐逸——梅妻鹤子慰平生

文章太守——平山堂高倚晴空

故国晚秋——明月何时照我还

贞烈春娘——古槐萧萧诫苏公

三州流放——一壑能专万事灰

江湖夜雨——心源不受一尘侵

丹青圣手——亦师亦友君臣情

幽恨两知——沉思前事似梦里

独上兰舟——花自飘零水自流

挑灯看剑——赢得生前身后名

男儿放翁——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园惊鸿——犹吊遗踪一泫然

天光云影——为有源头活水来

蕊宫东风——山花满头奴归去

冷水寒云——莫把江山夸北客

悠悠我心——剩赋新诗续雅歌

花面黎涡——赖有新诗作指南

正气如虹——留取丹心照汗青

西风落木——一生事事总堪惭

古道瘦马——东篱本是风月主

杨柳新晴——雪月风花事事可

风月无边——白云两袖清风健

日月双悬——要留清白在人间

笑舞狂歌——万里江山笔下生

野藤明珠——独立书斋啸晚风

五湖素馨——得遇江州白司马

志异书成——冷雨寒灯夜话时

衙斋竹影——咬定青山不放松

落红护花——一箫一剑任平生

大野高云——我自横刀向天笑

秋风苦雨——洒去犹能化碧涛

芒鞋破钵——踏过樱花第几桥

天心明月——胜愿终成苦行僧

序言

年轻时,特别欣赏苏东坡“功成,名遂,身退”的人生理念,并以此为目标,孜孜砣砣,努力奋斗,颇有几分少不更事的天真,自视甚高的狂妄。当幻想被现实击碎,已老之将至,一事无成。“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的落寞、苍凉,便如梦魇般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回顾平生,我可以悄悄离开这个世界,不带走一片云彩,然对养育我的祖国、人民,没有一个略为像样的交待,又怎能心释神闲,安卧于九泉?然我还能做些什么?除了一颗不甘沉沦的心,便是一支磨砺了五十余年的笔,及沉淀腹中,如万花筒般驳杂的诗书。显然,这构不成优势。世上舞文弄墨者多于牛毛,能开垦的文学领域,几乎发掘殆尽,要独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可谓关山险阻,云海迢迢,如上青天了。

一切似只有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于是,在数年的养怡期,我从写作转入阅读,从《诗经》以降,几乎将中国历代所有的诗词选本都翻阅了一遍,并精读了其中大多数诗词名家的精美之章,这不仅令我知识大增,眼界大开,精神品位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发现了一脉文学富矿,这便是与诗词曲赋伴生的诗话、词话、曲话。这类文体,系“评论诗歌、诗人、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每篇文字虽短小,简约,然涵盖广,造意深,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学美、传奇美,稍加挖掘、提炼,便是极好的小说。这不禁令我欣喜若狂,于是边读边记,日积月累,竟达百数十篇之多。于是再也顾不得疾痛在身,或死或活,决心用小说文本来改写这些诗话、词话、曲话中的故事,使这一传统的叙事记言文体,与时俱进,焕发活力,重获新生。

历时四载,寒来暑往,日以继夜,成稿百余篇,由古之歌吟,唐之韵律,宋之词品,元之散曲,后续清音(明清至民国)五部分组成,计三十余万字。所涉内容:忧世伤时,兵燹战乱,羁思苦旅,开边拓土,怨妇征夫,玄趣佛理,山水田园。所涉知识:历史事变,王朝更迭,地理物候,寺观建筑,宗教哲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耗时如此之长,固然与年迈多病,精力不济有关,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史实浩繁,人物众多,背景复杂,每写一篇,得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以厘清脉络,明晰关系,熟悉人物,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推陈出新。三千字左右的一个短篇,往往涵盖了斯时历史、人物生平,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此,又岂能不旷日持久,切磋磨砺,竭尽心力?

裒辑成书时,我接受有关人士建议,宜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暂置“古之歌吟”,只从唐以降,精选六十余篇既具文学性、传奇性,又好读、耐读的精美之章,冠名《悠悠我心:中国经典诗人传奇》,以飨读者,以应市场。窃以为此议比较合理,于是欣然应允,辑六十五篇,打磨润色,遂成此书。  中国诗歌从西周至汉魏六朝,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的发展,至唐开元、天宝年间,讲究格律、声韵的近体诗,已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正是有这一高度,后遂有宋词、元曲的诞生,以另开新局,适应新朝。然无论宋词或元曲,均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人以诗入词,以诗入曲,那词那曲,便浸润着诗的韵律,闪烁着诗的光芒。如此,将词、曲作家归于诗人行列,既无违诗歌的本质特征,亦可看到中国文学审美的一脉相承与发展流变。

此书于我,写得极艰难,中途数度欲搁笔、休整,然写作如机器运转,停下容易启动难,一朝中辍,时过境迁,便再也难有原先的精神状态及艺术感觉了。然文学艺术,无论你怎样殚思极虑,精益求精,终难十全十美,止于至善。虽咬牙坚持,成稿百余篇,然还有十数位深印于心的诗人及其优美之章、精彩人生,未能落笔,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只能留待此书修订、再版之时,再行补救了。

我认为,写作多年,这是我最值得奉献给读者的一部书。当然,首先是这些诗人的传奇人生光彩照人,其诗作词章脍炙人口。一切热爱文学的读者,读完此书,当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诗人情怀的高雅秀逸,言行举止的特立独行,诗歌创作的万苦千辛。并明晓古典诗歌之于现代诗歌,是祖源,是母本;现代诗歌之于古典诗歌,是泉流,是绿荫,从而在不自觉间,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沁入血脉,绳绳相继。若达此目的,幸甚。

程天保

乙未羊年夏于绿云轩

内容推荐

《悠悠我心(中国经典诗人传奇)》是作者程天保从中国古代的“诗话词话”获得灵感,将其中提到的一些诗人(主要是唐宋诗人)的奇闻轶事和诗词名篇用现代白话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共得60余篇,这些小说曲折生动,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操与曲折传奇的人生,同时介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与有关作品的产生过程,集故事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给当代作家和读者予以艺术与人生启迪。

编辑推荐

中国诗歌从西周至汉魏六朝,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的发展,至唐开元、天宝年间,讲究格律、声韵的近体诗,已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正是有这一高度,后遂有宋词、元曲的诞生,以另开新局,适应新朝。

程天保著的《悠悠我心(中国经典诗人传奇)》精选六十余篇既具文学性、传奇性,又好读、耐读的精美文章,表达了诗人的情操与曲折传奇的人生,同时介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与有关作品的产生过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