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增长点
耕牛、国家与民俗:合作化运动中的“吃牯藏”研究
从《溥仪日记》看溥仪的公民生活
不离不弃还是劳燕分飞——右派配偶的痛苦抉择
“他给整个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挽回了荣誉”——顾准先生百年冥诞祭
革命洪流中的平凡生活——以江西小三线建设工人伏如山544封家书为中心的初探
“圣徒”心态
个人自传、自我检讨与建国初期的柳无垢
本能与理性:革命时空中一名普通工人的个人生活史
日常与非常:一个苏州评话艺人的1949
20世纪50年代地方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研究:以夏佩白为个案的考察
朱永嘉口述
中国知识分子的逍遥与坚守——以《无罪流放:66位知识分子五·七干校告白》为中心的研究
人性的抗争与湮灭——以郭小川对“丁、陈事件”的检讨为中心的研究
“空军子弟学校”社群探究
能否实现中国史的《奶酪与蛆虫》?——从河北省昌黎县一个农民的视角来看阶级政策
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社会的本质和变迁的真相,不是那个时代、社会中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更不是所谓历史规律的逻辑推演,而是作为社会主体的平民百姓的观念、日常生活和行为选择的细节变化。
个人生活史注重微观历史和细节还原,聚焦一个个普通民众的生活实态,就人论事、就事说理,真实地反映出普通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历程,这有助于发现被宏观历史忽略或无法收纳的底层“无言的群体”,厘清被意识形态化和“革命阶段化”所遮蔽的中国社会真实的发展过程。
我们所学终究是人类智慧的方法论,因而个人生活史总会给人以智慧。也许这种对于个体而言介于直接和间接经验之间的东西,恰恰就是其情趣和意义所在。
由金光耀和戴建兵共同主编的《个人生活史(1949-1978)》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增长点;耕牛、国家与民俗:合作化运动中的“吃牯臓”研究、从《溥仪日记》看溥仪的公民生活等。
由金光耀和戴建兵共同主编的《个人生活史(1949-1978)》一书收录了10余篇专题论文,以1949年建国后的日记、书信、回忆录、个人档案等为主要史料,把“草根阶层”的个人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以小见小,再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