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等辑录的这本《群书治要》乃集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之大成,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下来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大唐三百年盛世的基础,也必能为当今各级领导者,提供珍贵借鉴。不仅如此,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此书亦如同智慧源泉般,能使身心安乐、家庭幸福、事业永续。
本书是《群书治要360(3)》。本书除从《治要》现有原文节录外,还节选了现存《治要》所缺的《春秋左氏传》、《汉书》的若干精彩片段。内容涉及六个方面: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令谏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治要”,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该书不仅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
《群书治要360(3)》将《群书治要》的嘉言整理为六个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