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 文
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能带给我国什么好处呢?”
孟子回答:“大王!为什么一定要有好处呢?有仁义就可以了。如果大王说:‘能带给我国什么好处呢?’大夫说:‘能带给我封地什么好处呢?’士人和百姓说:‘能带给我自己什么好处呢?’这样,上上下下追逐私利,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一定是有千辆战车的大夫;在一个有千辆战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一定是有百辆战车的大夫。万乘之国中,大夫有千辆战车,千乘之国中,大夫有百辆战车,不能说不多。如果把正义排在私利之后,那么大夫不争夺到国君的产业,就不会罢休的。没有善良之人会遗弃亲人,没有正义之士会怠慢君王。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为何一定要有好处呢?”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 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一面看着鸿雁麋鹿,一面说:“有德者也有这种闲情吗?”
孟子回答:“只有先成为有德者,才能享受此等乐趣,无德者就算有这些东西,也得不到快乐。《诗经》说:‘准备建造灵台,精心设计安排,百姓齐心协力,几天就建造完成。王说不要着急,百姓愈发卖力。文王游览鹿苑,母鹿伏在草丛,母鹿毛光且肥,白鸟洁净丰满。文王游览灵沼,鱼儿欢呼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民力来修建高台深池,但百姓非常高兴,称呼那个台叫‘灵台’,称呼那个池叫‘灵沼’,并因为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而快乐。周文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地快乐。《汤誓》说:‘太阳何时毁灭,我宁愿与你一起灭亡!’百姓竟然想要与夏桀一起灭亡,即使有台池鸟兽,难道他能独享其乐吗?”P2-4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表现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四书”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汇集整理而成。其中,《大学》和《中庸》原为《礼记》中的篇目,据说《大学》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而《中庸》则出自孔子之孙子思之手。“五经”指儒家早期的五部经典著作。儒家原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乐经》失传,只剩《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五部书,故称“五经”。相传,“五经”都曾经过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四书五经”是儒家先哲们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它体现了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四书五经”中涵盖了中国历史中思想文化发展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史料,是研究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如今, “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在修身养性、人际交往等方面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原文均依权威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人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的精髓。
鉴于时间紧迫及编者学识的浅薄,书中难免出现错漏疏误之处,还望读者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
《大学》和《中庸》原为《礼记》中的篇目,据说《大学》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而《中庸》出自孔子之孙子思之手。《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但更侧重于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孟子》是记录儒家代表人物——“亚圣”孟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孟子》的语言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着力阐述民心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微经典编委会编写的《孟子大学中庸》原文依权威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表现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儒家先哲们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四书五经”涵盖了中国历史中思想文化发展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史料,蕴含了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儒家思想,是研究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如今,“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在修身养性、人际交流等方面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微经典编委会编写的《孟子大学中庸》原文依权威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