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钟编写的《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发挥了儒家学说,论述了道、理、心、诚、仁、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并加以阐述发挥,提出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这些经典著作语言优美,含义深刻,适合少年儿童诵读。
本书选编的篇章,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是历代学者学习与传承的篇章,更是以培养当代青少年诚实、敦厚、中正平和的品质为目标,具有时代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国学经典学生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闻钟编写的《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发挥了儒家学说,论述了道、理、心、诚、仁、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并加以阐述发挥,提出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这些经典著作语言优美,含义深刻,适合少年儿童诵读。 本书选编的篇章,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是历代学者学习与传承的篇章,更是以培养当代青少年诚实、敦厚、中正平和的品质为目标,具有时代意义。 内容推荐 《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闻钟编写的《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选编的篇章,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是历代学者学习与传承的篇章。 目录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大学 第一章 释“明明德” 第二章 释“新民” 第三章 释“止于至善” 第四章 释“本末” 第五章 释“格物、致知” 第六章 释“诚意” 第七章 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 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 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 释“治国、平天下” 中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读后感 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 试读章节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学而》篇内容涉及孝、仁、礼、政、学习等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与礼,孔子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明确的主张。主要内容是孔子引导其弟子学习,勉励他们刻苦学习,友爱宽容,进德修业,最后成为君子。 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子:古代对有学问、有修养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②学:学习,指学修己的道理和为人的知识。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养为学。习:一般作复习、温习,引申为学习。③说(yuè):通“悦”,高兴、喜悦。 孔子说:“学习过了,并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位有德的君子吗?” “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掌握过程,但是学了却不会用,就不是真正的“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死读书”“读死书”。学习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才是学习的价值。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③;不好犯上④,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字子若。有子的长相与孔子很相近。在《论语》中,一般对弟子只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可见他在孔子众多弟子中的地位也比较高。②孝:子女对父母、长辈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可理解为孝顺。在古代,孝字当头。 弟(tì):通“悌”,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旧注上提到: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弟与孝是儒家思想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③鲜(xiǎn):少。④犯:冒犯、干预。上:上位的人,意思是比你地位高的人,这里可引申为上层统治者。⑤未之有也:正确的翻译语序是“未有之也”,“之”指代的是“好作乱者”。在先秦时代,如果是否定句,且宾语是“之”,那么会将宾语前置,放在动词前。这种倒装的用法在《论语》中会经常遇到。⑥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基础。⑦道:指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思想,在这里指的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⑧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孔子提倡的最高道德准则。与(yú):通“欤”,用于问句结尾,无实意。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忤逆长辈、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忤逆长辈、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这种人从来没有过。有道德的人专注于事物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P3-5 序言 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历史,皆因时代更迭中,民族有魂;而一个人的茁壮成长,在漫长岁月中,尤其需要人生扎根。 纵观时下的学校教育,我们忧心忡忡地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我们带人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精神上的各种大片,到物质上的洋快餐,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自己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就会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 即便这样的我们,能够成为自诩的“世界公民”,但请不要忘记那句朴实的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世界公民”,也很难为世界奉献独有的价值,也很难真正走远,最终依然会造成人生的漂浮、迷惘甚至残缺。 一个强壮的民族要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的共同信仰;一个良好的社会应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健康的人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便是当下最紧迫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看见商务印书馆联合著名阅读策划公司智慧熊文化传媒共同策划出版的这套“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丛书,我非常欣慰。 出版方力图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国学基础读物,他们联袂众多专家学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精心遴选出约So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他们认真理解经典典籍本义,同时注重主题内容上对价值观的引领,使这套图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强调了国学经典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又兼顾了国学经典中美德要素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直接作用。 如通过《论语》的阅读,学会自省,懂得修身,做一个具有“善良、正直、勤学、慎思”品格的人;通过《道德经》的阅读,了解“上善”“大德”“曲直”的概念,懂得凡事有成“始于足下”的道理,成为一个具有“坚毅、乐观”品格的人;通过《礼记》的阅读,懂得“孝,德之本也”的道理;通过《战国策》的阅读,领略论辩的艺术,学会思辨的智慧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而民族亡。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把文化之根深扎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更要通过行动,让国学经典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新焕发生机,让逐日凋敝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躯体重生。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把根深深地扎下去,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而传承,同时脚踏实地汲取外来文化之所长,假以时日,我们必然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袤大地上,缔结出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中国文化的新成果。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自然而然会因此创造辉煌,在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之际,也活出了我们的精彩人生。 希望,不仅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也寄托在每一个人身上。 是为序。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 后记 《论语》是一部千古流传的著作,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言行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蕴含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宋代赵普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使其名扬古今,千百年来,《论语》虽历经风雨洗涤,却仍然久盛不衰,璀璨若星。现在,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说:“人类在21世纪要获得生存发展,就得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吸取他的智慧。”孔子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人们世世代代铭记。 到今天虽然我连半部《论语》都还没学到,却已是受益浅匪。 《论语》教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教给了我孝敬父母的道理。子日:“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教给了我诚实守信的道理。子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说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就是提倡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交正直的朋友。但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往往做不到这样,自己的朋友做了坏事或违背了课堂纪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班里首先就没有了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友谅”就是要求我们与诚实的人交朋友。诚实是做人之本,更是交友之道。做人要诚实守信,也要选择诚实守信的朋友来结交。如果没有了诚实,不能心持坦然地对待你的朋友,那就没有“朋友”这两个字,这也反映出“诚实”的品格对结交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多么地重要;“友多闻”就是与博学多闻、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广博的知识,那是很了不起的,但若自己没有,为何不找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做朋友,来督促提高自己呢? 孔子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作“友便辟,友柔善,友便佞”,有这三者则“损矣”,那是最倒霉不过了。首先是“友便辟”,就是指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这样的人。看别人实力比自己强,就专门对他阿谀奉承,讨他的喜欢。没有是非原则,没有真心诚意,仅仅为了从中获得利益。难道这样的朋友还值得交吗?“友柔善”是典型的两面派,在比自己厉害的人面前,点头哈腰,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好话都用来描述他,可人家刚走,他马上就变了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种朋友不就像个狐狸吗?“友便佞”就是光会耍嘴皮子的人,只会说,不会做。和这种巧舌如簧的人做了朋友,那岂不入了虎穴? 孔子认为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自己首先要拥有美好的品德,这样才能交到同样高尚的朋友。正所谓“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它身上能看到自己。交好朋友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为生活添加光彩。《论语》所论述的有关学习、交友、仁爱的道理在今天已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但其实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永远是最简单的,也是对人性的一个最基础的要求,让我就在这简单的道理中一点点地完善自己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