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徐志摩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
分类
作者 徐志摩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志摩是开创“新月派”的一代领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

茅盾、胡适、闻一多等高度赞誉,他的诗歌情感浓烈却不泛滥,形式灵活又多变。

徐志摩的散文有着诗一般的语言与意境,朱自清盛赞“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徐志摩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是徐志摩诗歌、散文、书信精选集,收入《沙扬娜拉十八首》《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曼殊斐尔》《巴黎的鳞爪》以及《爱眉小札》《志摩书信》等精彩文字。

内容推荐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徐志摩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是徐志摩诗歌、散文、书信精选集,收入《沙扬娜拉十八首》《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曼殊斐尔》《巴黎的鳞爪》以及《爱眉小札》《志摩书信》等精彩文字。

徐志摩的诗歌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徐志摩的散文也成就不俗。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并且中西合璧,引入欧化的词汇和语法,用词生动活泼,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一种华丽浓艳语言风格,字里行间充满了浓烈的诗意画情。

徐志摩的日记书信,不仅是热烈爱情的见证,也是诗人浪漫情怀、豁达心性、不俗见识的写照,渗透字里行间的是远远高于情爱的不同凡俗的人格、情趣和胸怀,展示了一个特殊时代性情才子的磊落格调,从中可窥一代风流人物最本真的才情,其中思想精华迄今仍属珠玑。

目录

灵魂的冒险 黄雪敏

诗歌编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我有一个恋爱

去罢

为要寻一个明星

沙扬娜拉十八首

残诗

石虎胡同七号

月下雷峰影片

沪杭车中

默境

叫化活该

她是睡着了

落叶小唱

雪花的快乐

康桥再会罢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语

偶然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客中

半夜深巷琵琶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墙

再不见雷峰

这年头活着不易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Exeter)

海韵

苏苏

拜献

阔的海

他眼里有你

再别康桥

黄鹂

山中

一块晦色的路碑

生活

残破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云游

火车擒住轨

爱的灵感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灰色的人生

毒药

婴儿

散文编

印度洋上的秋思

泰山日出

想飞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曼殊斐尔

鬼话

我的祖母之死

泰戈尔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济慈的夜莺歌

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的彼得

迎上前去

巴黎的鳞爪

契诃夫的墓园

吸烟与文化

我所知道的康桥

海滩上种花

天目山中笔记

求医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浓得化不开”(星加坡)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猛虎集》序

日记书信编

爱眉小札

志摩书信

眉轩琐语

创作要目 黄雪敏

(本书目由黄雪敏选定)

试读章节

我有几句话想趁这个机会对诸君讲,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耐心听。泰戈尔先生快走了,在几天内他就离别北京,在一两个星期内他就告痒中国。他这一去大约是不会再来的了。也许他永远不能再到中国。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非但身体不强健,他并且是有病的。去年秋天他还发了一次很重的骨痛热病。所以他要到中国来,不但他的家属,他的亲戚朋友,他的医生,都不愿意他冒险,就是他欧洲的朋友,比如法国的罗曼·罗兰,也都有信去劝阻他。他自己也曾经踌躇了好久,他心里常常盘算他如其到中国来,他究竟能不能够给我们好处。他想中国人自有他们的诗人,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有他们的智慧,天才,心智的财富与营养,他们更用不着外来的补助与戟刺,我只是一个诗人,我没有宗教家的福音,没有哲学家的理论,更没有科学家实利的效用,或是工程师建设的才能,他们要我去做什么,我自己又为什么要去,我有什么礼物带去满足他们的盼望。他真的很觉得迟疑,所以他延迟了他的行期。但是他也对我们说到冬天完了春风吹动的时候(印度的春风比我们的吹得早),他不由的感觉了一种内迫的冲动,他面对着逐渐滋长的青草与鲜花,不由的抛弃了、忘却了他应尽的职务,不由的解放了他的歌唱的本能,和着新来的鸣雀,在柔软的南风中开怀的讴吟,同时他收到我们催请的信,我们青年盼望他的诚意与热心,唤起了老人的勇气。他立即定夺了他东来的决心。他说趁我暮年的肢体不曾僵透,趁我衰老的心灵还能感受,决不可错过这最后唯一的机会,这博大,从容,礼让的民族,我幼年时便发心朝拜,与其将来在黄昏寂静的境界中萎衰的惆怅,何如利用这夕阳未暝时的光芒,了却我晋香人的心愿?

他所以决意的东来。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医生的警告,不顾他自身的高年与病体,他也撇开了在本国一切的任务,跋涉了万里的海程,他来到了中国。

自从四月十二在上海登岸以来,可怜老人不曾有过一半天完整的休息,旅行的劳顿不必说,单就公开的演讲以及较小集会时的谈话,至少也有了三四十次!他的,我们知道,不是教授们的讲义,不是教士们的讲道,他的心府不是堆积货品的栈房,他的辞令不是教科书的喇叭。他是灵活的泉水,一颗颗颤动的圆珠从地心里兢兢的泛登水面都是生命的精液;他是瀑布的吼声,在白云间,青林中,石罅里,不住的啸响;他是百灵的歌声,他的欢欣,愤慨,响亮的谐音,弥漫在无际的晴空。但是他是倦了。终夜的狂歌已经耗尽了子规的精力。东方的曙色亦照出她点点的心血,染红了蔷薇枝上的白露。

老人是疲乏了。这几天他睡眠也不得安宁。他已经透支了他有限的精力。他差不多是靠散拿吐瑾过日的,他不由的不感觉风尘的厌倦,他时常想念他少年时在恒河边沿拍浮的清福,他想望椰树的清荫与曼果的甜瓤。P144-145

序言

灵魂的冒险

黄雪敏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谜一般的传奇人物,因为他的诗文,因为他的情爱,更因为他的“云游”。风云舒卷七十几载,当我们再次感受徐志摩的才气横溢,并面对世人对他的毁誉参半的评价时,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走进他矛盾杂糅、繁复奇特的世界,去感受他那颗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堕落中冒险的灵魂。

缘起:“诗灵的稀小的翅膀”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腊月十三(公历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保宁坊,初字森,小字幼申,谱名章。“志摩”这个名字,据说是有个志恢和尚在他幼时曾为他摩骨算命,并预言“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此话能应验,取志恢和尚摩骨之意,名其为“志摩”。硖石镇作为浙西的巨镇,居于水陆要道,交通方便,为米丝集散地,商业繁盛,人民富庶。徐家的先代名为读书,实则经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继承并恢廓祖业,财力充裕又信誉卓著。生于这样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裕商人家庭,徐志摩很早就接受了传统的教育,1900年入家塾开蒙,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成绩全班第一,有“神童”之誉。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1913年在校刊《女声》第一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1915年夏,于杭州第一中学(原杭州府一中)毕业,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秋,由家庭包办,与当时金融界巨子张家璈之妹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在德国柏林离婚)。1916年秋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次年秋改入北京大学学习法政。

1918年夏天,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随后赴美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进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学系)修硕士学位,开始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1920年秋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与陈源(西滢)、英国作家威尔斯等人相识,开始对文学产生出极大的兴趣。1921年结识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后经英国学者狄更生介绍,以特别生资格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

康桥,从此成为徐志摩人生新的起点。

“为要寻一个明星”

抛却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徐志摩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散步、划船、抽烟、看闲书……过一种实在而惬意的生活。他在康桥受到了深刻的熏陶:“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在康桥,在康河边上,石上的苔痕、败草里的花香、水流的缓急、水草的滋长、天上的云霞、新来的鸟语……让他的心灵得到深层的荡涤,他寄情山水,倾听自然,康河的灵性默默地滋养了他的胸襟和情怀,建立了他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他一再强调“我只是自然崇拜者”(《鬼话》),“大自然这部书,真乃最伟大的天工之书”(《话》)。所以可以“山居”、“独行”而不带女伴,可以野游而“不带书”,只要以一颗赤子之心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

在康桥,徐志摩一面沉醉在“康河的柔波”里,一面与英国的作家学者们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他认识了狄更生、罗素、曼殊斐尔,他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对年轻的徐志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与曼殊斐尔交谈的“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曼殊斐尔》),更激活了徐志摩的艺术触觉。他在英国接受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熏陶,湖畔诗人的清远超脱、拜伦式的激情宣泄,使他萌动了诗心,形成了他的文学基调和审美趣味。正是从那时起,徐志摩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

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落笔就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又在《落叶》中说:“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一生,从没有虚伪地掩饰过自己的感情,对亲朋好友、对社会世象都是如此。他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在苦闷痛苦的时代悲哀里释放自我,借着他的诗文实现自我,在艺术的天地里用他特有的形式,痴心地反复咏叹对爱的追求。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长久地为世人所羡慕,又不断地遭世人的非议。在五四时代,包办婚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时的鲁迅、胡适、陈独秀、郭沫若等人都不例外。徐志摩为了纯洁的理想的爱不惜掀起极大的家庭纠纷,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在当时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罕有仅有的。而他带有狂飙突进特点的个性主义和他的情诗,特别是他和陆小曼恋爱、婚姻过程中的书信日记(《爱眉小札》),在当时成了对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的有力挑战。茅盾就曾指出“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看,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

徐志摩有将人世间的爱情绝对美化、绝对神圣化的倾向,他理想中的浪漫的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朱自清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做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所以他在情诗中充分地表达了对于理想的恋爱对象和美好的爱情品质的颂赞和追寻。或许就是从徐志摩开始,诗人们把情感的反复咏吟当成了合理的正常的追求,而不再把叙述和说明当作唯一的目的。在《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苏苏》、《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半夜深巷琵琶》等篇中,诗人如怨如艾地诉说着对爱人的思念,对世俗世界中纯美爱情的向往,这是“为爱所煎熬,略返凝静,所作的低诉;柔软的调子中交织着热情,得到一种近于神奇的完美。”

……

徐志摩在散文的天地里酣畅淋漓地跑“野马”,他的文章看似潇洒随意,其实“永远是用心写的”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选集·附录》,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他在《轮盘》的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把文章当作文章写的一个人。”徐志摩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了“五四”时期灿若星河的散文创作,在散文的天地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友人叶公超、梁实秋等都对他的散文评价很高,就连当时的左翼作家阿英,也认为徐志摩的散文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进行评论。缘灭:“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从南京回北平,飞机飞抵济南附近党家庄时,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年仅三十五岁的徐志摩就这样在一场大火中“翩翩的在空际云游”了。

徐志摩一生交游甚广,思想驳杂。他是一个一直“想飞”的人:“阿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想飞》)他向往云天外的世界,憧憬纯洁美好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梦想着“飞翔”——“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雪花的快乐》);他一生都在实践着他的“飞翔”——热烈地追求纯真的爱情、个人的自由和至上的美,激烈地批判黑暗的现实。“妄想在这流动的人生里发见一些不变的价值,在这打谎的世上寻出一些不磨灭的真,在我这灵魂的冒险是生命核心里的意义”(《迎上前去》)。他像自己笔下的“黄鹂”——“艳异照亮了浓密”,而当我们静着望,等候他唱,他却——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他飞了,不见了,没了——

而我们,唯有长久长久地,借着他“如飞”的诗文,走进他的世界,走进他“灵魂的冒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