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卷多情似故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倪雪君选编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读书与读人

刘大杰

萧伯讷说:现代教育的失败,只是教人读书(Reading books),可是最重要的,还是教人读人(Reading men)。这话极有意义。一天到晚在书本上弄来弄去,对于人生的体验完全忽视的时候,你在书本上得来的种种知识,会使你在实际的人生社会的路上落空的。现在多多少少的大学生,坐在课堂里,雄心地愉快地从明亮的玻璃窗望出去的人生社会,是一个多么光明的有望的世界。等你一出学校的门,踏进社会的门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你所接触的所经验的社会人生,同你往日所理想的完全是两样。往日理想的恋爱,理想的文化界,理想的政治,理想的一切,到现在都变成了黑暗卑鄙阴谋污浊的种种形状,伤了青年们的心,这种觉醒的悲哀,成了近代文艺的要素。佛劳贝尔的《波瓦利夫人》,莫泊桑的《一生》,就都是描写这种觉醒的悲哀的路径的。这都是只读书不读人的悲剧。《波瓦利夫人》在家里做姑娘的时候,一天到晚读浪漫的恋爱小说,把恋爱看作神圣,看作人生惟一的幸福,惟一的美丽的梦。因为她热情地对于恋爱的追求,所以迫不及待的嫁给一个俗不可耐的医生了。结婚以后,使她真实地认识了恋爱、人生与社会,她往日的美丽的梦,到这时候全醒了。她醒了以后的悲哀,是极其苦痛的。她流着泪地说:”恋爱的滋味,结婚的幸福,就是这样的吗?那我真是被那几本书骗了。”这几句话,是波瓦利夫人一生悲剧构成的原因。

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文人,一方面要读书,同时更要读人。懂得书本不懂得人生的人,在社会上会处处碰壁,一筹莫展。那些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衮衮诸公,大半是不靠书本的。一个描写社会人生的作家,你如果只凭书本的知识,定要失败的。你不去深深地研究人生体验人生,永远不懂得人生是什么一回事。你描写出来的,多半是一个虚空的理想的世界。一个长躺在沙发椅上读书,靠着窗外的浮云落叶来引动自己的诗兴的文士们,能写出左拉、伦敦、高尔基他们那样的小说来吗?

其次,我想读书与读人,也可以解作比起读人的文章来,是较重读人的行径的。在今日的中国,做好一篇文章的人很多,做好一个人的人却不大多的。一些人在文章里,说什么意识说什么思想,说什么什么,文章做得极好极动人,读者看了,以为这位作者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其实,这只是文章上的煽动,他的行径完全是两样的。骂人颓废,自己更颓废;骂人浪漫,自己更浪漫;骂人赌钱,自己更赌钱;骂人不讲新生活,自己躺在床上抽大烟。然而,他们在文章里,确实是说得有条有理,娓娓动人。不久,他们便做了先知,做了易卜生所说的“社会的栋梁”了,青年们也就永远地受了骗。

我想,做好一篇文章容易,做好一个人是难的。比起做文来,还是做人要紧。一个伟大的人格对于人类的感化,我觉得要在一篇文章之下。有许多一生不写一个字的人,他的精神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那完全是靠他的人格。如孔子、基督一类的人,并不是以文章传世的事,是谁也知道的吧。

人有品,文章也是有品的。我始终相信,人品与文品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无品的人,可以做出有品的文章来,我觉得总是一件难能的事。法国波封(Buffon)所说的“文体是人”(Le style cest I'homme),亨特教授(W.Hunt)所说的“人是文体”(The man is the Style),也都是说明人品与文品是有不可分离的关系的。再如法国美学者果地哀(Paul Gaultier)所说的“艺术的作品,依了那样式来教示我们的,第一是作者的人格”这句话,更是明显了。

在今日的中国,一些人都重视文章,把做人这件事体忽略了,这个是危险的。言论与行动,完全成了两件事,这如何可以呢?言论与行动一致的人,才是真实的人,才是可敬的人。他就不会写文章不会作诗,这不也是毫无关系的事吗?

周作人先生在《志摩纪念》里,有一段话说得极好。

我们平常看书看杂志报章,第一感到不舒服的是那伟大的说诳。上自国家人事,下至社会琐闻,不是恬然地颠倒黑白,便是无诚意地弄笔头,其实大家也各自知道是什么一回事,自己未必相信,也未必望别人相信,只觉得非这样地说不可。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诗人、文人这些人,虽然与专做好吃的包子的厨子、雕好看的石像的匠人,略有不同,但总之小德逾闲与否于其艺术没有多少关系,这是我想可以明言的。不过也有例外,假如是文以载道派的艺术家,以教训指导我们大众自任,以先知哲人自任的,我们在同样谦恭地接受他的艺术以前,先要切实地检察他的生活,若是言行不符,那便是假先知,须得谨防上他的当。现今中国的先知,有几个禁得起这种检察的呢,这我不可得而知了……

伟大的说诳者呀!真实一点罢。

一月十三日

载《文饭小品》第1期(1935年之月出版)

P11-13

目录

大小文章

 小品文和大品文/杨邨人

 科学小品/周作人

 大小文章/韩侍桁

 读书与读人/刘大杰

 “举一个例”/胡风

 “京派”和“海派”/鲁迅

 八股文/施蛰存

 说本色之美/林语堂

 广播之类/王任叔

 批评与作家/韩侍桁

 作家欲/林希隽

 历史和历史/郭沫若

品书心得

 关于批评/唐明

 关于翻译/鲁迅

 谈选文/纯上

 关于文字狱史/周黎庵

 谈读旧书/陈鍊青

 论读报/周黎庵

 论读书与谈话/陈辣青

 小品文的危机/鲁迅

 谈诗/郁达夫

 谈杂文/聂绀弩

 警句/徐懋庸

 热与冷/茅盾

 “幽默”的危险/徐荫祥

读书心得

 论乌鸦/聂绀弩

 旧诗新话/陈迩冬

 毁去“人肉筵席”/吴琛

 隔海问答/郭沫若

 谈“阿金”像-鲁迅作品研外篇/孟超

 “灰色人”-夜读偶记/邵荃麟

 感慨前后/周木斋

 “读史”偶感/一知

 “可贵的一笔”补遗/周而复

 颂朽/周木斋

 文人与装鳖-又名《读〈论语〉》/姚雪垠

 谈“本色的美”/江寄萍

杂论作品

 关于《大明英烈传》/柳亚子

 与又文先生论《逸经》/林语堂

 复刊私语/夏衍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聂绀弩

 宿草颂/夏衍

 我的忏悔/阿英

 胜利吉普和追车的人们-题画/秦似

 一个人的受难/阿英

 祝《野草》/林花

 “彼可取而代也”/施蛰存

 疯子种种/黄谷柳

 望舒诗论/戴望舒

我的自辩

 我的自辩/巴金

 大水中/曹聚仁

 在热波里喘息/郁达夫

 一九三五-六/夏振黄

 腌肉与不朽之作/杨藻章

 不敢求甚解/杜宣

 当心拆台/林默涵

 食在广州/秦似

 时代的束缚/韩侍桁

 父亲奖/秦似

 强奸妈妈之说/秦似

书刊寄语

 发行人言/施蛰存

 创刊释名/康嗣群

 创刊宣言/施蛰存

 有不为斋丛书序/林语堂

 秋心遗著序/废名

 《杨柳风》序/李长之

 《三槐》序/俞平伯

 《浮生六记》英译自序/林语堂

 自序《屐痕处处》/郁达夫

 野草(代发刊语)/秦似

 《不惊人集》前记/徐懋庸

书店轶事

 书店/蒲絫

 巴黎的旧书摊/陆侃如

 东京的旧书铺和旧书摊

 红葫芦随笔(节录)/毕树棠

 北平旧书肆/商鸿逵

 藏书票之话/叶灵凤

 北平的说书/闻国新

内容推荐

倪雪君编著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收选了多位民国大师和学人关于读书、治学等的文章,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读书经验和治学方法的大师学人文选合辑。这些文章基本刊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野草》《文饭小品》等杂志上,阅读《书卷多情似故人》,可以领略这些大师学人读书、治学和做人的智慧。清闲时一读,赏心悦目;困厄时一读,如坐春风。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大师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年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编辑推荐

倪雪君编著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所选文章全都是林语堂、鲁迅、柳亚子、戴望舒、施蛰存等多位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位大师都是目前市面流行民国图书的代表人物,《书卷多情似故人》可谓是最全面、权威的汇集了民国大家经典之作的精品读本。

每篇文章都是选自风靡民国时期《野草》《都会之音》《万象》《语丝》《太白》《现代》等杂志的小品。精品、经典一网打尽。玩味不可复制的民国风尚,体悟独一无二的民国气质。

看杂文小品,是走回民国,更是在烦嚣的都市,体会一种闲情逸趣。更有助于我们培养品性,陶冶情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