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爽所著的《现代汉语旁指代词的功能研究》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旁指范畴的学术专著,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从句法功能、语篇功能、表达功能以及认知、历时演变等方面,全面、深入、系统地描写、分析了现代汉语旁指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旁指代词内部分类系统,把旁指代词分为体词性旁指代词和加词性旁指代词、除指代词和加指代词,结合语义考察了旁指代词自相组合、与其他语法成分组合时表现出来的有序性。结语部分考察语言共性和个性,简要对比分析英语、韩国语、日本语和几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旁指形式,显示出开阔的学术视野。作者有良好的理论素养,研究了一个前人未曾充分注意的语义语法范畴,观察细密,材料翔实,层次分明,分析论证严谨透彻,结论正确可信,论文富于创新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助于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作者基础扎实宽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彭爽所著的《现代汉语旁指代词的功能研究》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探讨现代汉语旁指代词的句法功能、语篇功能和表达功能,建立了旁指代词的分类系统,归纳出旁指代词自相组合以及与其他语法单位、语法成分组合时的排序规则,并从语义、功能、认知以及历时演变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解释。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的研究对象
1.2.1 旁指的定义
1.2.2 与旁指相关的术语以及旁指代词的归属情况
1.2.3 旁指的来源
1.3 本书的研究框架
1.4 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旁指代词的句法功能分析(上)
2.1 旁指代词的句法位置考察
2.1.1 旁指代词占据的句法位置
2.1.2 旁指代词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出现的频率
2.2 旁指代词的范围意义考察
2.2.1 旁指结构与旁指参照点的“纽带”关系
2.2.2 旁指代词所能出现的范围复句类型
2.2.3 旁指代词与指示代词“那”的连用
2.3 旁指代词的数量意义考察
2.3.1 既能指示余集个体又能指示余集全体的
2.3.2 只能指示余集全体的
2.3.3 不表心理远指旁指代词的指示范围
2.3.4 旁指代词的内部分类系统
2.4 旁指代词后面“的”字隐现的考察
2.5 旁指代词做状语的考察
第三章 旁指代词的句法功能分析(下)
3.1 旁指代词单独做定语
3.1.1 旁指代词单独修饰专有名词
3.1.2 旁指代词单独修饰非专有名词
3.2 旁指代词与其他类型定语共现
3.2.1 与体词性定语共现时的有序性
3.2.2 与谓词性定语、副词性定语共现时的有序性
3.2.3 旁指代词与其他类型定语共现情况小结
3.3 旁指代词自相组合做定语
第四章 旁指代词的语篇功能分析
4.1 旁指代词的照应情况考察
4.1.1 旁指代词与旁指参照点之间的异指关系
4.1.2 旁指代词的照应方向
4.1.3 旁指代词与旁指参照点的位置关系
4.1.4 旁指代词的照应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
4.2 旁指代词的连接功能考察
4.2.1 “另”的连接功能
4.2.2 “另外”的连接功能
4.2.3 旁指代词的连接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
4.3 旁指代词的隐现情况考察
4.3.1 并列连接成分“另外”的隐现情况
4.3.2 附加连接成分“另外”的隐现情况
4.3.3 旁指代词做定语时的隐现情况
第五章 旁指代词的表达功能分析
5.1 旁指代词的指称性质考察
5.1.1 无指的旁指
5.1.2 有指的旁指
5.2 旁指参照点位置的先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5.2.1 旁指参照点位置的先后与旁指结构的指称性质
5.2.2 旁指参照点位置的先后与当前话语空间的扩张模式
5.3 旁指代词的话语功能考察
5.3.1 旁指结构的使用语境及表达效果
5.3.2 旁指结构在话轮中的作用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1.1 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在本书的具体运用
6.1.2 旁指代词语义的单一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6.1.3 本书的不足之处
6.2 余语
6.2.1 英语中的旁指范畴
6.2.2 韩国语中的旁指范畴
6.2.3 曰语中的旁指范畴
6.2.4 一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旁指范畴
参考文献
附文
语义功能语法——功能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一 范畴的中心位置、范畴的语义基础与语义发现程序
二 范畴研究与语义功能语法的研究目标
三 语义功能语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四 语义功能语法是功能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五 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