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鸣说(中国的共识与未来)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张鸣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回顾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成为社会广泛共识;2015年,“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最新力作,与您畅谈中国的共识与未来!

《张鸣说(中国的共识与未来)》是学者张鸣关于当下时政的文集。共分五部分,分别为:世风、世俗、世相、世人、世事。

内容推荐

《张鸣说(中国的共识与未来)》是学者张鸣关于当下时政的文集。共分五部分,分别为:世风、世俗、世相、世人、世事。基本上囊括了当下中国热点的方方面面。具体内容,根据与作者的沟通,有一部分从其博客中挑选,还有一半的新内容,需要去他家从他电脑上拷贝。因此,这次报选题,主要是定下来书名和大体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日后再行补充完善。

目录

第一章 世风

 韩寒有多复杂

 草食动物的滋生

 有关剩女的社会焦虑

 “情色”足球

 富人为何要移民

 明星改籍背后的忧思

 官员迷信的奥秘

 何以全民焦虑

 收藏热,热了什么

 春运,无解的难题

 炫耀时代的斑马线

 中国人为何不敬业

 中国人的“发达病”

 中国式的人情负担

 吃遗产的风潮

 文化产品与豆芽菜

 习惯性撒谎

 也说贫富差距

 人可不可以不成功

 搞笑背后的苦涩

 谁的财产是安全的

 没事折腾汉字为哪般

 脸皮薄的和脸皮厚的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第二章 世人

 奢侈品市场与送礼市场

 “人肉搜索”的私刑

 让我们学会讲理

 平民百姓行路之难

 可怜的成功尺度

 举国体制下的乞丐

 令人困惑的代际贬损

 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

 “砸场子”漫议

 城市的良心

 豆腐渣工程发生学

 打破官本位走出中世纪

 自治的和管制的秩序

 跳出发展的陷阱

 《大话西游》式刑讯的背后

 能随缘就好

 装洋蒜及其他

 内外有别

 势利的社会与势利的僧人

 找借口不需要艺术

 大师别颂

 影视剧组的毛病是谁惯的

 蚁族的“逃离北上广”问题

第三章 世相

 二战纪念的历史悲情

 造假的技术含量

 “擂台”的民族主义想象

 皇帝梦

 选择的困境

 大城市禁放烟花爆竹是必要的

 有卷在握,其乐如何

 面子的变迁

 说虚荣

 也说浮躁

 中国人的路

 中国人的文化癖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曾经的余杭

 成为拆迁废墟的古城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消失的边陲古城

 深圳,一座令人惊艳的城市

 四川这个地方出神仙

 厦门是个好地方

 悠哉青岩

 淡水人也淡

 台北的街人

 在岛的那一边

第四章 世学

 择校的困境与出路

 培养人抑或工具以及工具零件

 拼爹,还是拼自己

 《二十四孝图》不是一个好教材

 被安排的孩子们

 迷失的中国父母

 令人困惑的优先照顾

 作为宠物的孩子

 从望子成龙到交保护费

 熟未必能生巧

 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

 高校自主招生为何会成为黑洞

 今天的高校真相

 大学里的马屁风

 没有文化的大学教授

 教授的抄袭案

 争状元

 一个不合时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回首高考恢复三十年

试读章节

斑马线和红绿灯,都是从西洋学来的玩意儿。刚学来的时候,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马路还真是马路,四轮和两轮的马车要比汽车更多。行人和黄包车横行无忌,满世界走,既不看红绿灯,也不走斑马线。当然,汽车更牛,闯红灯几乎是每个开车人的固定习惯,至于斑马线,就更不在意,也没法在意,因为没人专门从那里过马路。在今天西南某些偏僻的中小城市里,古风犹存。前两年我去贵州安顺,每逢集日,马路上别说马车、牛车,连猪都到处跑。无疑,在这种状况下,斑马线的引进,就是摆设。这种状况,在中国维持了很长的时间。在我小时候,中国已经有了私车,但汽车依然相当稀罕。开车的人,属于社会上等人,所谓“一有方向盘,二有听诊器”之辈,牛气得不得了。女孩子嫁人,首选就是开车的。这样的牛人,当然不会在乎什么斑马线了。一上路,就高音喇叭,呼啸而去。当然,碰上人烟特别稠密的时候,也只能边按喇叭,边骂街,边挪。不管如何,那年月,开车就是一种炫耀,一种特权。

眼下,中国已经完全进入了汽车时代。马路上基本已经没有马了。大一点的城市,汽车保有量大抵饱和。出门,动辄塞车,马路就跟停车场似的。私车多,公车更多。不仅国内汽车生产商赚得满盆满罐,国外厂家,也一窝蜂拥将进来,国际最顶尖的好车,在中国的马路上都有。但是,过去的积习,却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开车,不仅是代步,还是炫耀。有车就比没车强,车越是好,炫耀的那份得意,就越是强烈。刚找到工作的年轻人,房贷头款还是父母交的,就迫不及待要买辆车,哪怕贷款也得买。至于开上奔驰、宝马和保时捷的权贵和富家子,那就更了不得了。有事没事,也要开出去兜兜风。兜风的时候,最希望碰上过去的熟人。如果原来是小地方出来的,买了好车,哪怕家乡的路坑坑洼洼的,也要开回去在乡亲们面前显摆一下。

炫耀的表现之一,就是速度。越是好车,速度越快,就越是得意。如果上路没有速度,好车怎么能显出好来?所以,尽管路上有速度限制,但是,对于开好车的人来说,遵守限速规定,简直是受罪。尽可能开快,超越所有的车,让这些车赶都赶不上,那才叫“拽”!行家术语,这叫飙车。越是好车,越是要飙。上赛车场上去飙车,当然无害,顶多赔上自家的小命。可是,开好车的人,到哪儿都想飙。于是,斑马线,就成了碍事线,能不减速,肯定不减,等到非减不可的时候,往往就晚了。斑马线,又成了杀人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尊重斑马线上的行人,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从发达国家回来的人,初入国门,最不习惯的,就是汽车不尊重行人,即使在斑马线左右,也没多少车减速。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例外。有时候过斑马线,往往得等上很长时间,眼睁睁看着一辆又一辆飞驰而去的汽车,如果岁数大了,腿脚不好,又没有人陪,那么等上半天也是常有的事。多少次过斑马线我都会下意识地目测一下,的确,越是好车,越不减速。杭州接二连三地好车在斑马线附近撞人,惹起网上大哗,其实,这样的事,在哪个城市都司空见惯。

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很多大城市,就硬件而言,已经跟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甚至还有超过,但是,汽车时代的文明,却还没有到来。开车,尤其是开好车的人,还是一副暴发户的心态和嘴脸。P29-31

序言

一个人活到五十多岁,按道理应该没有什么脾气才是。很多事儿,能将就,也就将就了。即使不公平,不公正,只要不太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有看到。但是,有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说几句。发表出来,别人不说,自己家人先担心——你又要得罪人了!但是,下回,一个忍不住,还是会说。

人长了嘴巴,除了吃饭,还是要说话的。契诃夫说,大狗叫,小狗也要叫。不能只有大狗叫,小狗不叫。能写字的人,一支笔或者键盘,就是嘴了,该叫的时候,还是得叫。因为这支笔,我吃过很多的亏,“文革”中还差点被打成“反革命”。但只要能写,人家允许写,我还是会写。

鲁迅先生说,人生忧患识字始。能写东西,就是惹祸的根苗。从小学到中学,赶上“文革”,根本不怎么上课,同学辈大多数人连信都不会写,就我一个爱出风头。学校的黑板报,文艺晚会的节目,连同校长的讲话稿,都是我写。结果,最后就我一个最倒霉,落了个全团(那时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批判,全师通报。如果不是北大荒阶级斗争气氛不浓,早就进监狱了。

这本书的内容,多数是我在报刊上发表的零散稿子。大体为即兴之作。其中有一些只能算是牢骚,面对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喊一喊,一吐胸中的闷气。有一些则是随时随地,看到一些看不顺眼,或者想说几句的世相,说上几句。按道理,都是该速朽的。但是,每每隔了好几年,还会有人提及。好些素不相识之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说什么时候看了我的某篇文字,印象深刻云云。显然,这不是因为我写得好、针砭到位,关键是批评的人太少,而这些不好的现象却又重复出现,所以,只要有人提出来,人们自然印象深刻。

社会如同机体,总免不了有个三灾四难,总免不了会有疾病。面对社会机体上的病,麻木不仁者偏偏比较多。很多人,见到不良习气,见到坑害人的事儿,总是能躲就躲。如果有人站出来说话,他们还会嫌人多事,上纲上线,说你抹黑中国。只有到了坏事找到他的头上,自己摊上不公平了,才会叫唤。其实,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像他们一样,大家的日子只能越来越糟。

一个人写了文字,公之于众,无论是好是孬,只能任由读者去评判了。不像工厂的产品,还可以回炉,还可以召回。如果集成集子,则更是像献丑,躲都躲不了。怎么办呢?献丑好了。

爰为序

张鸣

2014年11月2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