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徒》是“兰州市女作家三俊作品集”丛书之一,是作家习习的一部散文新作集,大部分作品都曾刊发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天涯》《青年文学》《散文》等刊物。这本集子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作者近几年在散文创作中从题材到形式的创新,作品传承并发展了作者一贯的幽静深邃的艺术特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流徙/兰州市女作家三俊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习习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流徒》是“兰州市女作家三俊作品集”丛书之一,是作家习习的一部散文新作集,大部分作品都曾刊发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天涯》《青年文学》《散文》等刊物。这本集子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作者近几年在散文创作中从题材到形式的创新,作品传承并发展了作者一贯的幽静深邃的艺术特色。 内容推荐 习习是一位在文化界十分活跃的作家,她的作品一如她的生活内涵一样生动有趣。在习习的散文集《流徒》中可以体会到习习创作的风采。作者以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为依托,抒发出令人信服的情感,生活中趣味横生的场面波浪起伏,引人入胜。如书中的提示所言:无论事物、人物、动物都活脱脱的真实、自然、有灵,平和淡然中充盈着曼妙流动的生机。果然是这样,读着《木器厂》、《老地方》、《村子》等作品,完全可以体验到作者的坦荡的个性和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对人生充满挚爱的情愫,作品引人入胜,清新淡雅而不失智性,朴素亲切直抵心灵,趣味横生,读着令人感叹不已。 目录 古镇 北京册页 老地方 游走帖 村子 白皮纸·罐罐茶 有塔的院子 梨花堆雪 流徙 木器厂 片段:某年夏 蒙昧之光 春日祭 流水某日 与诸神狂欢 大海 寥寥数笔 手记 一些手札 记录:场景 在阴面 塬上的一家 和秀珍在一起 青青豌豆尖 滋味 风情 卢梭这个老头儿讲给我的 原来有这么庞大的一个故事 试读章节 1 现在看来,是很小的镇。 小但完满。细长的镇,南北走向。1500多米长,从头走到尾,鸡犬相闻。民居之间,左左右右,散布着古祠堂、古寺院、古道观、古教堂、财神庙,老旧的草药店、理发铺、客栈、古玩店,还有一文一武的大夫第、将军府。算是在镇的腰节上吧,扭出去一块儿空地,搭个戏台。两溜儿铺面,很稔熟似的面对面站着,为着礼仪,门窗错开。木板墙、乌瓦、雕花的木门木窗,还有木头门槛儿。在一家的门槛儿上坐了,和主人聊天。地上的簸箩里,晾晒的藤椒散着麻香。藤椒自家吃,也给想要的人卖一些。木门槛儿叫人怀想,要进屋子,爱偷嘴的老鼠须得翻将过来;路上若是积了水,不至于漫进屋来;俗常时候,还可以端了饭碗坐在门槛儿上,一边四处卖卖眼;最要紧的,是对屋子和屋子主人的尊敬,你要抬起腿来,才能进得屋里。两排乌沉沉的铺面就这样保持着合适的尺度,面对面,站出一溜儿细长的路来。路不算直,弯过去又扭过来,路上铺着大块大块磨得发亮的青石。 一早下起了雨,嘈嘈切切的,各家的屋檐上扯开一道雨帘子,青石泛出天光,把古旧的镇子照亮了许多。卖挂面的这家,女人守着台子,男人在一块青石坡上,用流下来的雨水冲洗大大小小的竹篓。 从铺面半掩的后门,能看到藏起来的四合小院。铺面隔开了市声,小院安然沉静。铺面是镇子的门面,这些四合小院才是镇子里最稳妥的地方。青砖、粉墙、乌瓦,还是一味的朴旧。屋檐下晾着的各色衣衫,一院子的花草古树,在雨里红的红绿的绿。狗最自在,也不怕雨,随随便便出入铺面,熟人似的在别人家的后院踱进踱出。 这些老建筑,有的盛放着世间琐碎温暖的生活,有的越过尘世寄托人们好的愿望和理想。之外,还有很多的点缀:各色门匾、红对联、红灯笼,屋檐下青黄蓝白的幌子……一座小巧的青石桥,拱着背,尺蠖一样,丈量着水的宽度。这个优美的圆弧,柔软了镇子里方整的线条、硬的石木。柔软的还有桥下的水,流过去,在镇子边汇成一个潭。潭有个好名字:梅花潭。梅花潭,粉红、幽绿,像个艳丽的绸结,绾在古镇的一侧。 这就是这个古镇大致的样子。古镇盛放在现在这个和它名字相同的大镇子里。先有的应该是这个大镇子吧,镇子先是叫隆兴,后来相传,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夺位后,逃难到这里,在一个小庙中藏身,并得以脱险。由此,“隆兴”改名“龙兴”。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明皇帝是否真的到过这里,但镇里确乎有个龙藏宫,镇里的那条太洪江,后来叫成了御临河。 龙藏宫就在古镇,后人叫这古镇龙兴古镇。 龙兴镇位置在山峦河流间的一个盆子里,平坦、低顺、气候温和。古时,从重庆入陕,到古都西安,翻山越岭,龙兴是连接到那里的第一个驿站。离这里不算很远的瓷器口是古时重庆一个最大的水码头,而龙兴则是一个很紧要的旱码头。天时加地利,又有皇帝临幸,龙兴古镇围着龙藏宫就那样繁盛开来。先是商贸,接着,按照人们的种种愿望,古镇便子丑寅卵地完满了起来。 2 镇的主路上,突然斜逸出一个逼仄幽深的窄巷,像故事里一个叫人分心的插曲。不由地跟过去,一个老庭院,院子里按品字形摆着三口古井。三口井,正儿八经地合着个“品”字。再看,这窄巷就是为着这三口井伸过去的,巷叫三井巷。一家人拥有三眼井,似乎真的过于富足了呢。院里有个青石洗衣盆,圆形,由一整块大青石凿刻而成,里面凿着一个斜坡的搓板儿。长满青苔的石盆现在自然不用了,留在那里,盛放时间。 这样重的青石衣盆,不能随便移来移去,水井自然就在旁边。三井巷对面就是一个古客栈,不知那时,长途跋涉过来的人,是否到这三眼井边的石盆里洗过衣物。 井在古时的镇子里,一定很是重要,但它深沉、不显眼,像年岁很高的老人,老到快和土地成了一个颜色,不经意看见,会忽地让你想起一些悠长的事来。陪着井的总有一两棵古树,树和井都深幽,在地底下说着事情。镇的地下,水很充盈,走着走着,就能看到井眼,井里大都还盛着安静的水,照出一面面圆圆的天。在这个细长的小镇,龙兴寺好像显得格外高大,围墙又是那种龙袍上耀眼的帝王黄,一下子就能让人觉得这个镇子的不同寻常。寺外也有一眼井,旁边有棵树叶青葱的古树,井前立着几个古碑,都是几样老事物。碑旁的墙上刻着四个字:井古春长。四个字摆在它们之间,好像暗暗连缀着它们。P1-3 序言 从2014年开始,兰州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启动实施了中青年女文艺家“三俊”工程。作为“传承繁荣兰州文艺、扶持优秀艺术人才工程”的配套项目,这项工程旨在发掘、扶持艺术新秀,鼓励中青年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扩大其艺术影响力,进而引领、示范和激励兰州文艺创作,激发各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营造发展繁荣兰州文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文艺创作一直呈现着一个特色,即中青年女文艺家人才辈出,并且整体性持续性地在全国、省、市文学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我市文艺创作队伍中,中青年女文艺家已然成为文学艺术界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和一道亮丽的风景。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这份璀璨和靓丽愈发给兰州艺术的百花园添加着动人的力量。文学、绘画、书法等创作领域的一批艺术造诣高、德艺双馨的女艺术家,对兰州市的文学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经过近两年的追踪、调查访谈、专家论证和筹备,中青年女文艺家“三俊”系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曾经的中国,有多少艺术女才俊星辰般在历史的银河中闪烁不息,在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也有许多美丽的艺术浪花不断涌现。生于黄河之滨啜饮着黄河母亲乳汁长大的女儿们不仅美丽俊秀而且才华横溢,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领域异彩纷呈,绽放着她们的追求与梦想。 推出实施第一批女作家“三俊”、女画家“三俊”和女书法家“三俊”工程不仅必要,而且意义深远。女文艺家们热爱生活,表现光明。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柔和细微审视世界,笔意中流露着女性的多思和善感,女性的纤细和娟秀。她们通过文学、绘画、书法表达美好、赞美生活,呈现着色彩华丽,高贵典雅,积极向上的精神。 我们为她们搭建以优秀艺术作品奉献社会、实现梦想的宽阔平台,为她们创造跨越更高艺术境界的良好环境,给予她们艺术上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呵护,为她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成功和收获加油、鼓掌、喝彩,并为她们骄傲、欣喜…… 兰州市文联中青年女文艺家“三俊”作品编委会 书评(媒体评论) 习习写挥之不去的物是人非之虞,她是爽阔的也是较真的,荒凉的历史盛不下茂密的心情,在瓦砾中凝望材料结实的建筑,在人海里寻觅魂魄踏实的身影,眼神到处,含着慈悲大念。——施战军 读习习的散文感觉像水的流动,与“行云”无关,就是细小的流水、安静的习习的绵绵的流水。就散文而言,习习的文字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她几乎与水同一。与水同一的散文有多少?可能不止习习,可能只有习习。——宁肯 习习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咋咋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散文。从个人化的生活史中彰显既符合历史语法、又迥异于宏大叙事的言说,通过习习言说的指向,抵达那看不见的所在。她正以“说出即铭记”的心证方式,在检验作为一个散文家的实力。——蒋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