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人体的健康基石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谁都知道,我们要维持一天的工作学习,必须靠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来补充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消耗,保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转。那么,大家试想,如果我们身体中负责消化吸收的肠胃出了问题,这一切不就得不到保障了吗?哪怕我们吃遍山珍海味,肠胃不能帮助我们消化吸收,吃得再营养岂不也是白搭?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必须得把目光多多放在我们的肠胃问题上了,肠胃好身体才会真正健康。
肠胃属于消化系统,所以我们先从消化系统说起。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等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能为机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然而,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某些糖类等物质是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需要在消化管内把它们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之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消化,这些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淋巴液和血液的过程,就是吸收,而吸收后剩余的残渣部分,最终会通过大肠,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和动物相比,我们人类的消化吸收过程是相当复杂的,食物进入口腔之后,依次经过咽喉、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间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整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其中,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最主要消化场所就是肠胃,下面我们就来对食物在肠胃中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做一个整体的了解。
我们先来看看胃。胃可以说是食物开始被消化的第一站。尽管在严格意义上,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但是食物在进入口腔后,除了被短暂地咀嚼,停留时间很短,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为主,也就是食物只能被磨碎而已,基本上没有得到消化。而当食物进入胃后,就会立刻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部消化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这才算是消化过程真正的开始。此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食物就会变成粥样的食糜,并多次少量地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经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就会在小肠内进行下一步的消化。
在所有的消化器官中,小肠是最重要的,它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会受到小肠的机械性消化以及小肠液、胰液和胆汁的化学性消化,各种营养物质逐渐地被分解成结构简单、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所以,食物在通过小肠以后,基本就完成了消化,只剩下很难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小肠进入大肠。大肠几乎是没有消化功能的,但是大肠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可以吸收部分维生素、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对食物残渣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下面,我再把我们身体所需的三种最基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简单列举一下,让大家对肠胃的重要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淀粉:在通过口腔内时由唾液初步消化转化成麦芽糖,在小肠中由肠液及胰液转化为葡萄糖,最后全部被小肠毛细血管所吸收;
蛋白质:在胃中由胃液初步消化为蛋白胨,在小肠中由肠液及胰液消化水解为氨基酸,最后全部被小肠内的毛细血管吸收;
脂肪:在小肠中由肠液及胰液消化水解(胆汁可促进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有一小部分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而大部分则会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由此,大家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肠胃的辛勤工作,不管我们吃得多好,营养物质都没有办法被消化吸收,也就没办法给我们的生命提供动力来源。所以,不要觉得和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相比,那九曲十八弯的肠胃不那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肠胃才是人体健康的基石。
P2-4
养好肠胃,与健康相伴一生
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肠胃不舒服时,大家的反应一般是——“一定是吃了什么不对的东西,好好休息一下应该就会好”。除非碰到急性阑尾炎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否则很少有人会追究自己为什么突然间肠胃不舒服。反正“人吃五谷杂粮,哪儿能不生病”,反正“十人九胃,肠胃有点小毛病也很正常”。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肠胃,更不会定期检查肠胃,这也正是我国肠胃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城市,那么,肠胃就是最大的营养生产中心,若这个中心生产不出足够的、合格的营养,那么整个城市都要挨饿。可见肠胃对于人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一旦肠胃运作不顺畅,身体各部分都会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长期下去,必将导致体内活动的活跃程度降低,身体整体素质下降,甚至各种疾病也会相继出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流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大家却不知道,肠胃健康对提高自身免疫力很重要,肠胃不仅是营养吸收器官,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除了皮肤以外,与外界物质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肠胃。人的一生中,大约有近30吨的营养物质和5万多升的液体会通过胃肠道,这些物质中可能夹杂着数以亿万计的病毒、细菌等有害物。因此,一旦肠胃不适,不能正常发挥免疫作用,许多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的健康,就先给予自己的肠胃更多关爱吧。
大家可不能小看肠胃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小了说,如果我们肠胃不好甚至已经有了肠胃方面的疾病,饮食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都说民以食为天,美食当前但不能放开了吃那、可真是受罪;往大了说,肠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吃下的食物只有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才能为我们的机体运转提供营养和能量。
作为普通人,想要自己的肠胃不出问题,保持健康,关键在于多了解我们的肠胃,以及肠胃方面的保健常识,将肠胃病的苗头提前扼杀。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提示着肠胃有异常,甚至病变;哪些症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来自我调养,哪些又是需要及时就医,让医生来诊断治疗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习惯对肠胃不好,是需要避免的;哪些习惯又是对肠胃及身体健康有益的,是需要坚持的。
作为医生,面对肠胃病患者,当务之急就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治好已经存在的病。“上医治未病”是每一个医生最高的追求,在治病过程中,我们都经常会给病人讲述与肠胃健康密切相关的日常保健知识,但是每天有那么多病人,分给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有限,医生来不及将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全面地传达给每一个病人。也正是这个遗憾,促使我们写了这样一本书,把想告诉大家的,大家应该知道的,统统囊括进这本书里,希望借此给读者们带去福音,让每一个关心自己健康问题的朋友都能走出误区,掌握真正的健康之道。
夏志伟
2015年3月
肠胃跟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上问题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为了让我们的肠胃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以正视听,《如果医生得了肠胃病》特邀资质深厚的权威医生作者王勇和夏志伟,为读者深入解读11种常见肠胃病的预防和治疗,从饮食、作息、运动、卫生、心理等日常生活5大方面传授肠胃的调养保健,全方位抵御肠胃病的侵袭。书中方法都是针对普通老百姓量身定制,作者用接地气的语言,融入案例讲解,将医学知识用通俗的说法呈现出来,易于掌握,是普通老百姓都能读懂的最亲民西医读物。
如果你想保持肠胃健康,那么你正需要《如果医生得了肠胃病》这样一本由权威消化科医生教你全面调养肠胃的指南,跟着医生做,你也可以养出一副好肠胃!
哪些亚健康问题是由肠胃受损引起的;出现反酸、胀气、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可能预示哪种疾病;得了肠胃病应该怎么吃,怎么动;如何“以养为主以治为辅”地善待肠胃;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肠胃调养方案……以上问题,医生统统都会告诉你。
只有打好“保胃战”,健康才会因“肠治”而久安!
本书由王勇和夏志伟主编。